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执汉> 第八章《三礼注》和《天龙蛇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三礼注》和《天龙蛇变》(1 / 1)

() “《三礼注》、《天龙蛇变》?”李执双手恭敬地捧着这两本书。

来自后世的李执一直就比较酷爱中国古典文化,所以对郑玄的《三礼注》是再熟悉不过了,特别是今天亲自从郑玄手中接到还刚刚面世的《三礼注》,其心情是无比的激动。

郑玄作为东汉末年最著名、成就最高的文化牛人,其最大的功绩就是编辑、注释了“三礼”。“三礼”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渊薮,是十分宝贵的历史文献,但其中很多记载我们是很难直接由原文中弄清楚的,所以郑注是不可或缺的。汉代《礼经》只凭师授而无注解,马融也只注了《丧服》经、传,“三礼”这个名称虽然是马融、卢植提出来的,但却是从郑玄分别为《周礼》、《仪礼》、《礼记》作注之后,才确定下来的。《礼记》四十九篇的选辑本得以dú lì成书,也始自郑玄。郑注在帮助后人弄明白“三礼”的内容方面,以及在订正经文的错谬方面,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而且郑玄在解释经文时,又补充了许多经文之外的材料,大大丰富了文献的内容。这些材料在当时肯定是有文献或师说可据的,而后世已大多亡佚,有赖郑注而得保存其若干,这也是郑注的一件大功劳。又由于郑玄作注博综古今,广洽jīng详,兼采异说,若能详加条分缕析,弄清其源流,对于后人研究汉代的学术史,亦将大有裨益。郑玄对礼义的阐发,也为后人研究汉代的政治思想史,留下了一份很有价值的遗产。另外如研究古代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等,都离不开郑注。尤其是后世考释地下发掘的先秦以至地下的文物,郑玄的《三礼注》更是必须依靠的重要文献。总的看,郑玄遍注群经,而对“三礼”用力最深,取得的成就也最高。其《三礼注》遂为后世治礼学者所宗,孔颖达甚至说“礼是郑学”,这无异说礼是郑学的jīng髓和主干。自古以来研究郑宫礼学的著作浩如烟海,并分为“中郑”、“驳郑”两派,这正说明郑玄礼学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清初大学者顾炎武有《述古诗》称赞郑玄说:“大哉郑康成,探赜靡不举。六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至今三礼存,其学非小补。”顾氏是从不轻易赞颂古人的,但却对郑玄称扬备至,由此也可见郑玄礼学成就之大、影响之深。

《天龙蛇变》,李执不是很熟悉,毕竟中国传统武学在热兵器时代已经变成了表演的技巧而已,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其搏斗拼杀的作用。

更何况在李执的印象中,王越擅长的是剑术,至于其他的,基本上没有听说,而《天龙蛇变》却是戟法,这不能不让李执感到疑惑。

“难道王越也是戟法高手?”李执用疑惑的眼神看着王越。

王越好像看到了李执的疑惑,微微一笑,道:“执儿,外人都传为师剑术无双,实际上练武之人,特别是高手,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般武器,无有不jīng通的。比如为师好友童渊,其以枪术闻名于世,但其刀法、剑术比起为师也不成多让。为师剑术无双,并不代表为师其他武艺就差,之所以多用剑,是因为为师在洛阳城中学生多为达官贵人,很少有学其他武艺的。至于戟法,为师十八岁入贺兰山,只身取羌族首领首级而归时所用的武器就是戟。为师可说,这天下就戟法而言,为师称为第二,绝对没人敢说第一。你的理想是安邦定国,那就必定会上战场,所以为师就教你此套戟法,等你学成,一定可以再战场大展雄风。”

李执听得王越介绍,心中无比的兴奋,于是倒头再拜:“徒儿多谢两位恩师,徒儿定当努力学习,绝不辜负两位恩师的教诲!”

郑玄和王越用手抚摸着自己的胡须,对视一笑。

郑玄和王越拱手向围在堂屋周围的看客们,道:“董太守,李司马,各位,拜师礼仪过程到此为止,请大家回去吧,我们要开始教育弟子了。”

董卓、李儒等向郑玄、王越一拱手,退了回去,离开了凉州大学。不比现代,家长在学校可以对老师要求这要求那,在汉代,天地君亲师,老师的地位是很高的,老师的教学过程是个比较严肃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打扰老师的教学。

待得大家都走了,郑玄和王越叫李执站在面前,郑玄道:“执儿,从今天起,你就正式成为了我和王师的弟子,我们会严格要求你,你也要努力学习,知道吗?”

李执一拱手,道:“两位恩师请放心,弟子一定会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定不让恩师失望!”

郑玄和王越听后点点头,王越说:“执儿,习文练武是个苦活,重在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为便于学习,以后你就吃住在学堂,由自己照顾自己,可有问题?”

李执连忙点头,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学习时。徒儿省得,定当听从老师安排!”

郑玄又道:“好一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学习时。执儿,为师知道你的天赋和决心,但是你作为大学的第一个学生,一定要按照为师和王师的要求,遵守学校规定,做好榜样,不骄不躁,让以后的师弟们向你学习。”

李执听完,忙拱手道:“恩师放心,弟子定当遵守校纪校规,让师弟们以我为榜样!”

王越接着道:“执儿,按照学校规定,以及我和郑师的商量,从今天起,你每学习五rì休假一rì,年终休假十五rì。每天五更起床,上午由为师教你练武,下午由郑师教你习文,晚上由你自己根据学习情况温习每天的功课。我们将对你每月底一小考,每季末一中考,每年终一大考,考试不及格将要受到惩罚。你可有意见?”

李执听后,心里不由一紧,毕竟比起现代社会,这样的时间安排,即使是现代社会正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三考生安排也没有这么紧张。李执以前就知道古代读书很苦,但是现在要自己亲身体会,感觉更是不同。

但是李执一想到即将到来的三国乱世,就不由得下定决心,好好努力学习。也许在很多穿越中,主角一穿越,王霸之气一舒展,很多文臣武将就会倒头就拜,但是只有真正投入这个时代,才能知道在这个时代生存的艰辛和困苦,所谓的文臣武将,都是靠自己的智慧、能力和人格魅力收复的,更何况能做对手的没有绝对没有一个是蠢货。

想通了这点的李执马上点点头,恭敬地道:“谨尊恩师教诲!”

郑玄和王越满意地点着头。

王越向郑玄一抱拳,拱手道:“康成兄,那就由我带执儿去演武场学习武艺了!”

郑玄一拱手,做了个请的姿势,王越带着李执走向了演武场。

待到得演武场,王越一指正在演武场等着的一十二、三岁男孩,道:“执儿,这位是我结拜兄弟的儿子,我的侄儿,史阿!”

“史阿啊,牛人啊!”李执在心里想着。

史阿,洛阳人,生于光和四年,善剑术,是魏帝曹丕的剑术老师。

王越说完,转头对史阿,道:“史阿,这位就是董太守的外孙,李司马的公子,李执!”

李执待得王越介绍完,马上一执礼,道:“史阿兄的大名,我耳闻良久了,听闻史阿兄少年奇才,习剑天赋不凡,少年就很有很深造诣,今rì得见,小弟我倍感荣幸,以后要多多向史阿兄学习,请史阿兄不腻赐教!”

史阿原以为李执作为董卓的外孙,李儒的公子,为人一定会像京城的官二代、富二代一样骄傲,看不起平民百姓的,没想到李执一点架子都没有,顿时对李执大有好感。

史阿忙回礼,道:“执公子客气了,以后还要靠执公子多多照顾!”

李执忙摆手,道:“史阿兄不必如此,你我都为王师的学生,叫执公子太生分了,如果史阿兄看得起小弟,请称呼我为执弟或者小执,你看如何?”

史阿听了,心中对李执的好感大大增加,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门阀林立,门第制度深严的社会,不要说和官二代称兄道弟,就是说上一句话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史阿正准备回答,王越道:“执儿和阿儿都是我的弟子,你们以后要多多相处,也就不要那么客气了,以后私下里,执儿就叫史阿大阿,史阿叫执儿小执吧。”

王越和史阿的父亲史良师师兄弟,也是结拜兄弟,生死之交,史良因病于早年去世,于是将史阿托付给王越照顾,王越因为早年练武过度,影响了生育能力,于是一直将史阿当做自己的儿子看待。王越这几十年的经历,使得他对社会更加了解,现在有机会让史阿能和堂堂太守的外孙攀上关系,他自时不希望史阿放弃机会。

李执和史阿听王越如此一说,相视一笑,都点点头。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