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越让史阿拿出一大一小两把戟,将其中小的交给了李执,道:“执儿,由于你还小,为师专门找人给你打了一把小的,你刚开始用时,会感觉比较重,你慢慢就会习惯的。学戟,既要身手灵活,也要力气浑厚,两者缺一不可,为师知道你比起同龄人力气要大上很多,但是为师让你的戟比较重,就是希望你能再rì常的练习中打熬更大的力气。”
李执比较吃力地拿起戟,只见此戟长约四尺,前头是一把既有直刃又有横刃的母叉,闪着白光,后面用一根钢木连接着,通体黝黑,可见即使这把戟虽然比较小,但是王越在请人制作的时候还是花费了功夫了的。
戟,古书中也称“棘”。戟是中华传统武术器械,由戟头、戟柄、戟錾组成,作为戟主要组成部分的戟头,由戟锋(戟尖)、戟援(横梁)、戟胡(月牙)及安装戟柄的库组成。戟在民间武术中分为长柄单戟(长器械)、短柄双戟(双器械)两类。戟,其实是将戈和矛结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能够明显提高战斗效能。《说文解字》载:“戟,有枝兵也。”是一种戈的柲顶有矛形尖刺装置的兵器,少数是戈和刀的合体。以前者居多,后者发现的仅限于西周时代。器之一。chūn秋前期鲁隐公十一年,郑国在伐许前授兵时,即有子都拔棘逐颖考叔的事发生。鲁庄公四年,楚伐随,“授师子焉”,说明楚国已用戟装备军队了。不论是戈、矛或戈、刀的合体,其形式都符合“有枝兵”的特点。
武谚有“戟是一条龙,头、足、尾俱全”之说,龙是中华民族传统吉祥之物,能兴云布雨,擅变化升腾,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美称。以戟比龙,要仿龙的形象,现龙的威风,展龙的风采。戟尖为龙头,戟尖与月牙之间为龙口,月牙为龙爪,戟柄为龙身,戟錾为龙尾,表现为技法是:龙头能扎,并多配合龙口使用;龙口能叼;龙爪能抓;龙身能摇;龙尾能摆。
在东汉末年,戟已经慢慢地演变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因此,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使用戟,学习戟法。跟何况穷文富武,学习武艺是要很费钱财的,一般人根本就没有钱财花费到学习武艺上,更何况学习戟法更是不容易,既要身手灵活,又要力气浑厚,能学好的没有几个,所以,学习戟法的人越来越少了。当然,一旦学好了戟法的,基本上都说猛将,名将,如吕布、典韦、岳飞等。
李执接过戟,向王越一躬身,道:“感谢老师的教诲和苦心,弟子一定好好学习!”
王越满意地点点头,道:“今天第一堂课,你先听我全面地讲解一下《天龙蛇变》的三十六路戟法。”
说完,王越拿起大戟,边舞边说道:“《天龙蛇变》戟法有三十六路,分外十八路和内十八路,外十八路威猛刚烈,大开大阖,用于战阵之上,在百万军中取大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内十八路则讲究腾挪变化,用于近身步战,称的上武林一绝!”
“其中最重要的五式由锋、援、胡、内、搪五个部分组成:用“锋”之法,近于枪法;用“援”之法,有冲铲、回砍、横刺、下劈刺及斜勒等;用“胡”之法,有横砍、截割等;用“内”之法,有反别、平钩、钉壁、翻刺等;用“搪”之法,有通击、挑击、直劈等。它是综合了枪法、刀法、剑法三者融为一体的集成者,其主要战法是以枪法为主,在此基础上融入刀法和剑法。枪法以拦、拿、扎为主,这是枪术的基础动作。扎枪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达枪尖,做到枪扎一线,出枪似潜龙出水,入(缩、收)枪如猛虎入洞。扎枪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为要法,故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单扎、双扎练的是基本功。拦、拿枪法,是挡拨防御之法,动作绕圈不宜在,防对方兵器乘虚而入。”
“此外,本戟法还有崩、点、穿、劈、圈、挑、拨、刺、挞、抨、缠、扑、舞花等等,都是由枪术应用而来。”
王越一路舞完,轻轻一回气,立时站好。但是在李执和史阿的眼中,确像是王越从一团白光中走了出来。
王越继续道:“执儿,舞戟时,要缠绕圆转、劲力适当,身法要求灵活多变,活动范围大;步法要轻灵、快速、稳健,要做到“开步如风,偷步如钉”,腰腿、臂腕之力要与戟合为一体,戟法其妙在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戟;圆jīng而不滞,又莫贵于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化莫测,神化无穷。戟有虚实,有奇正,其进锐,其退速,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霆!”
李执听得很认真,在前世,李执就学过太极拳,虽然太极的拳法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搏斗、拼杀的功能,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任何时代习武的jīng华。而今天,王越所提出的武学理论,正是和太极一样的道理。
李执在回忆着前世太极的理论,不自觉地念出《拳经总歌》全文: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棚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包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王越听着李执的歌,不由得陷入深思,而李执和站在远处的史阿,也在回味着王越刚才的招数和理论,一下子师徒三人都陷入了自己的世界中。
就这样,过了天,直到天sè正午,太阳晒得三人满头大汗,三人才陆续反应过来。王越最先开口,对李执道:“执儿,今天的武学就学到这样吧,为师刚刚听了你的歌,突然将为师心中的很多疑惑解答了出来,为师感谢你,为师相信你是个武学天才,一定能继承为师的衣钵。”
李执在心中一阵阵凄凄然,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只是被太阳晒得满脸通红正好遮住了李执的尴尬和心虚。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现在吧,我还有些事情没有像明白,回去后还要想。没有什么事,你们就告退吧!”王越继续道。
李执朝站在远处的史阿看了看,道:“老师,我有一个请求,请您答应!”
王越正准备迈开的步子停了下来,满脸疑问地看着李执,道:“说!”
李执向王越一躬身,道:“老师,我想请求您在教我戟法时,也教教大阿兄!”
王越和站在不远处的史阿不由得一阵吃惊,用好奇的眼神盯着李执。
最终,王越叹了口气,对李执说:“执儿,史阿作为我的侄儿,不是我不想教他戟法,而是,唉,你也不是不知道,学习戟法是要很高的花费的,别看你那一小小的戟,就花费了你外公万钱啊,万钱可抵挡一五口之家3年的生活了啊,更何况还要每rì的吃食,丹药等,一年至少要花个三千钱,以为师的收入,为师实在是负担不起啊。而且,戟法更多的是用在战场,史阿即使学会了,在这样一个社会,也只能是一小兵,根本没有机会有用武之地啊。”
李执听了,想了一下,对王越道:“老师,弟子恳请您教授史阿戟法或者其他战阵之法,大丈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以后史阿的所有费用都由我来负担,您不用担心,至于用武之地,您更不用考虑,大阿兄为我师兄,以后我们兄弟一起驰骋沙场,还怕没有用武之地吗?所有,肯请老师同意,弟子还将请求玄老师教大阿兄学习文韬,让大阿兄文武双全,成为卫青般的名将。”
王越听着李执的话,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史阿作为王越亦徒亦子,王越当然希望史阿会有出息,但是培养一位武将的花费之重,根本不是他能扛得起的,至于李执所说的费用由他来承担,王越还是满怀怀疑的,毕竟李执才四岁啊。
但是王越看着史阿那一脸兴奋和期盼,王越拒绝的话实在说不出口。
李执看着王越在犹豫,对史阿道:“大阿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相信史阿兄一定怀有梦想,成就一番光彩人生的。”
史阿感激地朝李执看了看,对王越跪倒,拜道:“请师父成全!”
王越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在心里叹气,道:“罢了,罢了,为师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一定要好好培养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