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和四年,寒露节气。正如诗歌中所说,寒露是个忙碌的rì子,在古代下半年的开学一般都是在寒露这一天。
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
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
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
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
贪青晚熟棉花地,药剂催熟莫怠慢。
大棚黄瓜搞嫁接,保温保湿是关键。
紫红山楂摘下来,鲜红石榴酸又甜。
果品卸完就管树,施肥喷药把地翻。
采集树种好时机,乡土种源是重点。
畜禽喂养讲技术,怀孕母畜细心管。
越冬鱼种须育肥,起捕成鱼采藕芡。
寒露这天是坐落在姑藏城南的凉州大学的开学之rì,也是凉州大学开山大弟子,河东太守的奇才外孙李执拜师学艺的rì子。不过此大学不是现在的大学,在汉代,大学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小学。汉书《四民月令》中有关于乡村学校的内容:“(正月)农事未起,命成童已上入大学,学《五经》,师法求备,勿读书传。研冻释,命幼童入小学,学书《篇章》。”“(八月)暑小煺,命幼童入小学,如正月焉。”“十一月,研冰冻,命幼童读《孝经》、《论语》、《篇章》、‘小学’。”根据塬书本注,“幼童”是指九岁至十四岁的孩子。
凉州大学原是董卓名下的一座别院,一直也没有人住,郑玄来凉州后,董卓就将这座别院送给郑玄做书院。
汉代的富裕人家的房屋一般是三进,即汉代有代表xìng的rì字形院落。也有四进或田字形布局的院落。而董卓的这个别院就是三进的布局。这里原先是董卓兄弟习文练武的地方。
这座三进院落有平行排列的三排房屋,第一排房子有南北通透的门,第二排也有门廊相通,沟通了前后院。前院打一口水井,解决吃水问题;后院在后排屋子的后面建几个厕所,解决排泄问题。前后两院的东西两侧靠着院墙,建成亭廊,遇到刮风下雨或rì头毒的时候,从廊下绕着走会很方便。堂屋位于后排房子的正中。院子外面靠近四角的位置,还建有四个小望楼,是为了看家护院。
在汉代住宅中,堂屋是最重要的空间,这跟汉代时开始成熟的礼制有关。堂屋的作用大致有这几点:一是敬事神灵,二是供奉祖宗牌位,三是招待宾客,四是训诫子孙。对堂屋的重视,说穿了就是对礼制的重视。汉代住宅中有好多深堂中开五室绕堂的布局,显示着堂屋在汉代居室中的重要xìng,不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不敢忽视这一点。
除了堂屋,住宅内主要有卧室、厅和厨房等几种房间类型。这座大型住宅大门两旁还设有门房,用做居留宾客。住宅中前堂为主要建筑,后堂门内则设有居住的卧室、各种厨房和饮食、歌乐等房间。普通家庭所居住的较小的住宅,只能简单地设置卧室和厨房等房间,以满足基本的居住需要。
董卓将这套房子送给郑玄后,郑玄在房子的结构上做了整改,在房屋的四周都建了房舍,用作学生上课的教堂和宿舍。同时应李执的要求,在第三排房舍的后面,开了一块大约1十亩的演武场,以便凉州大学的学生练武嬉戏。
凉州大学目前设有的学科有史学、儒学、玄学、鸿都门学和武学、兵学,原本没有武学和兵学科目的,但是和郑玄、王越混熟了的李执提出了加上武学的建议,李执说:“武学一可以让学生强身健体;二可以让学生培养吃苦耐劳的品德;三可以培养专门的武将人才。”郑玄在郑重考虑,特别是何董卓、王越商量后,在董卓、王越的支持下,开办了武学和兵学。
董卓一直在西北征战,非常了解武学和兵学的重要xìng,同时,武学和兵学培养的人才肯定要比从战场上脱引而出的人妖多得多,这对于增强西凉军的实力是很有好处的。
王越本身就是大汉第一高手,而且一直都在从事教育事业,对于武学的开办更是支持,
而他本身的经理使得他认识到了,武学更好的发展就是服务军事,所以对于兵学也很是支持的。更何况一旦武学和兵学开授,王越将会是凉州书院的首席武山人。
巳时整,开学仪式,也就是李执的拜师仪式开始,古代拜师不比现在,天地君亲师,可见老师的重要地位,其流程比较复杂。
古代孩童入学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大事,所以“入学礼”是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chéng rén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入学当天,从家庭到学堂都会举行一系列隆重的仪式与典礼,作为孩童进入人生学习阶段的一种纪念仪式。
古代的儿童一般四至七岁入私塾读书,称之为“开书”、“破学”或“破蒙”。由于古代私塾没有固定的开学时间,所以家长在送孩子初次入学时,首要事情就是择定吉rì。
择定入学rì期后,家长要为孩子筹办入学用品,内容主要包括一套学习用的桌椅和文房四宝。当然,家境富裕的家长为孩子准备的入学用品要丰富得多。《红楼梦》中的贵公子贾宝玉入私塾读书时,不仅有书笔文物、茶壶盖碗、手炉脚炉等,还有四个小书童跟随,外加几个年纪较大的仆人伺候,排场可谓不小。
在汉代,孩子的入学用品是由外婆家筹办的,董卓一家不仅给李执准备了文房四宝,还有公鸡一只、长命葱一株,葱饼一箱。这些小物件都有特殊的寓意,公鸡的寓意为一鸣惊人,长葱则暗示着独占鳌头,葱饼则含有聪明伶俐的意思。
除此之外,李儒还筹备了祭拜圣人的芹(寓意勤奋)、藻(寓意早起)等礼物。这一风俗来自于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意思是入学之初,要穿礼服,备祭品,举行祭祀有道德学问的先圣先师的仪式,以表示敬师重道。随着孔子成为儒学先圣,祭拜圣人的礼节就演变成祭拜孔子。
李执入学当天,董珍还给李执换上新衣服和红鞋子,同时还要为其准备四道早餐,名为“食长进”。分别是猪肝炒芹菜、蒸全尾鲮鱼、豆腐干炆葱、两个红鸡蛋。其寓意则分别是勤学当官、跃入龙门、聪明伶俐、连中双元。
李执在李儒和董珍的照顾下,完成了一系列准备工作,来到了凉州大学。
古人尊师重教,拜请老师是孩子入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古代的教师一般都是当地学识出众、德行兼备的知识分子。更何况现在的老师是大汉文武第一的郑玄和王越,李执拜请老师时,李儒准备了丰厚的“贽见礼”,其实就是现在的礼物和学费,同时写下了邀请函,以表尊敬。
只见邀请函格式如下:
乡侍生李执顿首:启硕德康成、萌景道丈执事:侧闻先生学行纯懿,里闬钦仰之rì久矣。兹儒择寒露节气,敢以乡校教事见屈。盖yù一乡童蒙观感,弗纳于邪,启其聪明,养之以正,他rìchéng rén,克遵名教,是大有造于凉也。倘不遐弃,则儒荣幸之至。敬因执事者以闻。
光和四年寒露,儒再拜启。
李执到得学校,李儒带着李执来到堂屋中。李执扣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此时,只听郑玄念道“祝告先师、孺子启蒙、青云有路、鱼水化龙”等语句。而后李执再拜郑玄、王越,三叩首。至此,礼成。
接下来,郑玄让李执站在自己和王越的而面前,用朱砂轻轻地点李执的额头,意味着开智,所谓朱砂开智,就是用朱砂为刚刚入学的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又称之为“开天眼”。由于“痣”与“智”谐音,所以这一仪式寓意着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
然后郑玄站起来,走都堂屋门口右边的鼓旁,轻轻地击鼓六下,意味明智,而击鼓明智的风俗则来源于《学记》:“入学鼓箧,孙其业也。”意思是通过击鼓,用鼓声jǐng示,引起学生对学业的重视。
之后让李执走到堂屋左侧的案台上,让李执提起毛笔描红开笔,只见桌上用红笔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仁“字,李执看着这个”仁“字,不由得感叹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描红开笔主要是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人生的第一个字,这个字往往笔画简单,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描红完成后,李执规规矩矩地对着蒙恬磕了三个响头,意味着拜笔师。由于笔在学子必备的文房四宝中最为重要,有的地方入学时除了拜至圣先师外,还要拜笔师———蒙恬,表示感念蒙恬发明毛笔。
此一系列礼仪结束后,郑玄将李执拉到自己面前,从桌上拿出两叠帛书,递给李执说:“执儿,这一本是为师近十年来潜心研究的结果,另一本是王师的戟法,现在我送给你,希望你勤加和演练。”
李执双手恭敬地接过来,小心地铺开在面前,只见上面清楚地写着:《三礼注》和《天龙蛇变》。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