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 第六卷 扫平六合、一统天下--秦时明月汉时关(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卷 扫平六合、一统天下--秦时明月汉时关(2)(2 / 2)

汉景帝刘启杀了晁错后,但吴、楚七国并没有停止战争行动,还是继续向长安方向进攻。

刘启无奈,只好派精通兵法和作战艺术的太尉周亚夫去平叛。

周亚夫率军平叛途中被一个叫赵涉的人拦住,给他献了一计,周亚夫采纳了赵涉的建议,果然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吴、楚联军的粮道被周亚夫率领的大军很快截断了,使得七国联军的粮草供应发生很大困难,士兵因为饥饿而纷纷逃散。

周亚夫抓住时机发动猛烈进攻,大胜吴、楚七国联军,楚王刘戊畏罪自杀,吴王刘濞带着几千人杀出重围,逃窜到长江南岸的丹徒(今江苏丹徒)。

刘濞想联合东越兵东山再起,周亚夫发出悬赏千金的布告通缉他,因此东越人不但没帮助他,反倒乘机杀了他,把他的首级献给了周亚夫。

经过约三个月的战争,七国之乱终于被平定。

七国之乱被平定,汉文帝临终时的嘱托果然应验。

一生忠直的郅都为何遭冤杀?

郅都是汉朝河东郡大阳县人。

汉文帝时代,他在皇帝身边当侍卫,称为“郎”,到汉景帝时代,就升为“中郎将”了。

他生性胆大耿直,敢于直谏,经常顶撞大臣,有时候,连皇帝也敢顶撞。

公元前150年,刘启迁郅都为中尉,让他率领北军维护京师地区治安。

郅都到任后,丝毫不为违法者的权势所动。

凡犯法违禁者,不论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惩之。

列侯宗室对于郅都是又恨又怕,背后叫他“苍鹰”,比喻其行法之凶猛。

当时,景帝的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他在修建宫室时竟然侵占宗庙土地,因此被传往中尉府审讯。

刘荣请求郅都给他笔墨,想写信直接向刘启谢罪,遭郅都拒绝。

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听说以后,派人悄悄给了刘荣一支笔,于是刘荣写信谢罪之后引罪自杀。

窦婴把事情告诉了窦太后,窦太后认为是郅都逼死了临江王,将其免官放回乡里。

后来,刘启重新将郅都起用为雁门(在今山西)太守。

为了避免与窦太后见面,又让郅都不必赴朝面谢,直接取道前往雁门郡。

当时匈奴虽与汉朝和亲,却不满足于汉朝提供的财物,不时入塞掠夺,所过之处,抢掠一空。

他们早就听说过郅都威名,得知他就任雁门太守,惊恐万分。

于是,匈奴人派遣间谍到西汉,四处散布不利于郅都的谣言。

窦太后早就不满郅都,听到这些谣言,立刻下令将郅都逮捕下狱。

刘启争辩说:“郅都是忠臣。”

窦太后反问:“这么说临江王就不是忠臣了?”

在窦太后的坚持下,郅都最终被处斩。

什么是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统治时的升平景象时期,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第一次让后人称羡的时期。

刘恒在公元前180年被宗室大臣迎立为帝,在位23年,死后谥曰文。

刘启是刘恒的儿子,公元前157年即位,在位16年,死后谥曰景。

根据传统谥法,“道德博闻曰文”,“由义而济曰景”。

文与景都是上好称呼。

而刘恒与刘启减轻刑法,减赋税,亲儒臣,求贤良,年岁收成不好就下诏责己,又不大更张,一意与民休息。

父子两人恭俭无为,在中国历史上成就“文景之治”。

文、景二帝先后统治了近40年。

据史书记载,由于经济的复苏,百姓人给家足,国家仓库中堆满钱粮,串钱的绳子日久而腐烂,粮食年年相积而陈旧变质。

因此,国家财富盈溢,社会人口激增,为后来汉武帝刘彻攻伐匈奴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金屋藏娇”出自哪位皇帝的口?

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个老婆是陈娇,她是刘彻大姑馆陶长公主刘嫖的亲女儿,也就是刘彻的表姐。

刘嫖本来打算巴结刘启的宠妃栗姬,想把女儿许配给栗姬的儿子、当时的太子刘荣,却遭拒绝。

于是,刘嫖想起了刘彻,和刘彻的母亲王美人商议联姻之事。

王美人应允之后,便去告知刘启,刘彻当时只有五六岁,而陈娇已是豆蔻年华,和刘彻年龄相差悬殊、不相配,刘启当时并未答应。

一天,刘嫖带着女儿阿娇进宫,正好见刘彻立在王美人身旁,便过去顺手抱在膝上,逗着问他:“你想不想娶媳妇啊?”

刘彻傻乎乎地说:“想讨老婆!”

刘嫖指着左右服侍她的一百多个宫女让侄儿挑,刘彻看了看,笑了笑,摇头不语。

这时,陈娇出来了,刘嫖就指着女儿问:“阿娇好不好?”

此时,阿娇面红耳赤,黑眸如水侧视刘彻。

刘彻就憨憨地笑了,说:“金屋藏娇,好!好!”

自此以后,“金屋藏娇”一说就流行开来。

独尊儒术产生在什么背景之下?

刘彻登上帝位后,在窦婴的辅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诏各郡县,举荐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人,其中最著名的是董仲舒。

董仲舒向刘彻提出了“天人三策”的建议,意思是说:天是有意志的,人世间的事物是按天意存在和变化的,皇帝是天皇的代表,皇帝的权力是天皇授予的,人服从皇帝,就是服从天道。

为维护宗法统治秩序,他特别强调“三纲五常”。

在天道之下,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之间,必须严守上下尊卑的礼节。

刘彻认为董仲舒的建议适合巩固宗法统治的需要,想重用董仲舒。

可是,他的祖母窦太后崇信“黄老学说”,刘彻不敢得罪祖母,只好让董仲舒去做江都相。

窦太后、田太后死后,刘彻下令在政府里设置专门传授儒家学说的五经博士,在五经博士下面安排了五十名弟子。

这些弟子只在五经博士的指导下攻读儒家经书,并规定每年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他们只要在五经中能学通一经的就可做官,成绩优良者还可做大官。

后来,博士弟子的人数逐渐增加到3000人。

这样一来,学习儒家的经书,取得优异成绩便成了学士们做官的主要途径,其他诸子百家的学说便逐渐被摒弃掉了。

依靠儒家学说做了官的人,自然会按董仲舒的理论来帮助刘彻治理天下,并用儒家学说来教育后代。

这便是历史上所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以什么借口剥夺诸侯爵位?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刘彻举行宗庙大祭,他以诸侯王向汉王朝祭祀宗庙的献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借口,一次即剥夺诸侯爵位106人,废其封国,改设郡县。

汉初因功封侯者140余人,至刘彻太初年间只剩下5人,他们只能得到丰厚的衣食租税,却没有参与政事的权力,汉代的分封制名存实亡。

张骞为何被称为张博望?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刘彻之命出使大月氏,率领百余人,从长安启程。

张骞一行出了陇西,进入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

匈奴骑兵发现了他们,就把他们抓了起来。

匈奴单于把张骞等人全部扣留下来,为了让张骞投降,单于还给他找了个匈奴族的妻子。

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张骞始终没有屈服。

10年后,匈奴人放松了戒备,张骞带着部下逃了出来。

他们向西走了数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在今中亚)。

大宛国的国王派向导和翻译把他们送到了康居,康居人又把他们送到了大月氏。

张骞到了大月氏,以为他的使命可以完成了,不料情况发生了变化。

原来大月氏自从与匈奴交战失利后,迁居至妫水(今阿姆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大夏国,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这里土肥水美、物产丰饶,大月氏已不想再与匈奴交战了。

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多次劝说大月氏王与汉朝合作攻击匈奴,都毫无结果,只好动身回国了。

回国途中,张骞又被匈奴给抓住了。

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乘机逃了出来。

公元前126年,张骞终于回到汉朝。

这次出使历经13年,张骞吃了不少苦头,当年出使的百余人,仅剩张骞、甘父两个。

13年间杳无音信的外交使团突然归来,震动了京师。

刘彻给张骞、甘父加官晋爵,并怀着好奇的心情倾听了张骞关于西域的报告。

张骞出使,使刘彻详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

过了几年,刘彻派大将军霍去病征讨匈奴,汉军打了大胜仗,消灭了匈奴骑兵三万余人,还控制了西河(今河西走廊、甘肃等地)地区。

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已没有了障碍,于是,刘彻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这一次,张骞率领三百多人的使团,带着大批牛羊和金银财宝来到了西域的乌孙。

同时,张骞还派他的副使带着礼物分别出使大宛、大月氏、康居、大夏等国。

乌孙王见张骞带来了许多财宝,很高兴。

他派了使者随张骞一同返回长安。

乌孙使者受到刘彻热情招待,他看到汉朝兵强马壮、经济繁荣,回去后报告了乌孙王。

不久,乌孙和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一年以后,出使西域各国的副使陆续回国,西域各国也派了使者前来长安答谢,汉朝同西域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

由于张骞功劳很大,刘彻封他为博望侯,因此,人们又称他为“张博望”。

淮南王刘安谋反成功了吗?

刘安是刘邦的孙子。

在文帝刘恒时代,刘邦的8个儿子或者病逝,或者为吕后所杀,死亡殆尽,只有刘长与刘恒还健在。

刘长在淮南国内骄奢过度,车马制度和天子一样,最终被人告成谋反下狱,被废去王位,以囚车迁往蜀地。

刘长性情刚烈,在半路上绝食而死。

老百姓哀怜刘长的遭遇,作歌谣传唱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两人不相容。”

刘恒听到歌谣后悔恨交加,将淮南国分为淮南、衡山、临江三国,分封给刘长的三个儿子,刘安就是其中一个,受封为淮南王。

刘安对于父亲的绝食而死,一直耿耿于怀。

景帝时,吴楚七国发动了叛乱,刘安有心加入叛军与中央对抗,只是因为淮南国相的阻挠才没能成行。

刘彻即位以后,刘安依然对皇位怀有觊觎之心,希望找机会取刘彻而代之。

当时关东诸侯多以豪奢为尚,这些刘姓诸侯王在自己国内,平日里斗鸡走马,对政务一点都不关心。

惟独刘安刻意博取声誉,重视抚慰百姓。

因此,刘安声望日盛,宾客游士从之者如流。

公元前122年,刘安的庶子刘不害让儿子刘建上书刘彻,揭发刘安、刘迁父子图谋不轨,敦请刘彻派人调查。

无奈之下,刘安饮鸩自杀。

“夜郎自大”的典故是怎么回事?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刘彻派唐蒙出访夜郎国(在贵州西部),夜郎王当面问唐蒙:“汉孰与我大?”

即问谁的疆域更大。

这就是成语“夜郎自大”的出处。

后来,汉朝在夜郎置犍为郡。

再后来,刘彻派张骞四处通使,寻求去身毒国(在今印度)的捷径,汉使到达西南部的滇国(在云南昆明)时,滇王也当面问汉使者:“汉孰与我大?”

看来,夜郎自大并不止夜郎王一人啊!

卫青是怎样扬名四海的?

公元前129年,匈奴侵入上谷郡,杀掠吏民。

汉武帝刘彻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率领万骑,直出上谷抗击匈奴。

初出茅庐的卫青率军在击溃侵入上谷之敌后,深入匈奴境内,直至龙城,斩获匈奴七百多人后凯旋而还。

卫青初次出师就立下战功,刘彻极为高兴,赐卫青为关内侯,以示嘉奖。

龙城一战后,公元前128年,匈奴再次入侵,卫青奉命出征,率3万将士前往雁门迎击匈奴;将军李息出代郡,攻击匈奴后路,与卫青一路遥相策应。

卫青率军直赴雁门后,与入侵匈奴展开激战,匈奴惨败,丢下数千具尸首狼狈逃窜。

卫青二次出击均获全胜,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声威鹊起。

公元前127年,刘彻不为匈奴在东线的进攻所动,采取匈奴东击、汉军西进的作战方针,果断地发动了著名的河南战役。

可以说,这是汉对匈奴开战以来第一次战略决战的胜利。

刘彻命令卫青第三次出征,统帅数万大军从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东北)沿黄河北岸向西北迅速挺进,一举攻占高阙(塞名,位于今内蒙锦杭后旗东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白羊王、楼烦王与单于王庭的联系。

然后,卫青立刻率兵南下,沿黄河直驱陇西(今甘肃临洮),完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

等到白羊王、楼烦王察觉身陷重围之时,在河南的防线已经全面崩溃,只得率领残部西渡黄河,仓惶逃出塞外。

这次战役,汉军歼敌数千人,截获牲畜十多万头,全部收复了河南地,取得了重大胜利。

卫青对这次战役的指挥一改汉军在以往作战中以伏击、阻击、增援为主的作战模式,而采用整个战役都是在长途奔袭、迂回包抄的运动作战的过程中完成的,等到匈奴察觉到汉军的作战意图后,早已陷入汉军的重围,失败的大局已定。

卫青也因为夺取河南地有功,被封为长平侯。

此后,卫青屡次攻伐匈奴,战无不克、扬名四海。

汉匈漠北战役汉军胜利了吗?

公元前120年秋,匈奴以两路大军,每路各数万骑,进袭右北平和定襄郡,杀掠汉吏民一千余人而去。

于是,刘彻决心向匈奴单于本部和左贤王的势力发动漠北战役。

为了确保作战胜利,刘彻调集了十万多骑兵,分为卫青、霍去病两大骑兵集团,并以大量步兵和14万匹马做为运送粮食、衣物、军械的运输大军。

汉武帝让卫青和霍去病各领5万人马,分路进兵,并给卫青配备了久经沙场的老将李广、公孙贺和赵食其、曹襄等人为裨将,以确保漠北战役的胜利。

汉武帝把最艰难的任务交给霍去病军。

原计划让霍去病兵出定襄(在今内蒙古),专力攻击单于主力;以卫青军出代郡(在今河北)。

以后从俘虏口供中得知单于主力在东部,又立即改由霍去病军出代郡,卫青军出定襄。

公元前119年春,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受命后,即率军北进。

此时,匈奴单于主力已退至漠北,并将其军需辎重转移至更远的后方。

卫青出塞后,即得知匈奴主力确实在自己的前方。

因此,他便命令前军李广部与右将军赵食其部合兵一处,从东路前出,掩护自己的侧翼,攻击单于军的左侧背,卫青亲率主力向单于进击。

为更有效地与匈奴作战,骠骑将军霍去病挑选从骠侯赵破奴、昌武侯安稽、北地都尉邢山、校尉李敢等充任裨将,并以原匈奴降将归义侯复陆支和伊即靬等人为向导,随军负责宿营保障、寻找水源、草场等。

大军出代郡,向北进击。

越过荒芜人烟的大沙漠,长驱直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部遭遇。

霍去病军对左贤王军发动猛烈突袭,左贤王军大败,率亲信将领弃军而逃,霍去病趁胜追击,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斩比车耆,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俘虏和斩杀匈奴吏卒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匈奴左贤王的军队几乎全部被歼灭了。

为纪念这次重要战役的胜利,霍去病命人在狼居胥山上修建了一个纪念台,同时又在姑衍山(今蒙古乌兰巴托市东郊)下,修了一个祭天台场,众士卒举起火炬,祭告天地,慰藉壮烈牺牲的英灵,将士们庆祝胜利的欢呼之声响彻云霄。

霍去病军满载胜利的荣誉凯旋而归。

至此,惊天动地的汉匈漠北战役,以汉军胜利而告终。

名曲《凤求凰》与司马相如有什么关系?

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蜀郡人,汉朝辞赋大家,精通琴艺。

他在梁孝王刘武的梁园中住了几年,写出了他的名作《子虚赋》。

刘武死后,他回到了老家,家中一无所有,家徒四壁,在家无法维持生计,只得去投奔老朋友临邛县令王吉。

当地有个富豪卓王孙,他看王县令与司马相如的交情很不一般,便在家大摆宴席,宴请县令和司马相如。

席间,司马相如应邀弹了琴,博得了满堂的掌声。

卓王孙有个爱女叫卓文君,不仅人长得美,还是一个才女,她喜爱音乐,尤其好弹琴。

司马相如的琴声如此美妙动人,卓文君与他一见倾心,司马相如借机弹奏了一曲《凤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意。

可他们二人的感情遭到了卓王孙的极力反对。

然而,卓文君认定了司马相如,非他不嫁。

在万般无奈中,卓文君只好半夜溜出家门,与司马相如私奔了。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