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扫平六合、一统天下--秦时明月汉时关(2)
刘邦为何在白登被匈奴所困?
秦、汉王朝交替之际,北方的匈奴也趁刘邦同项羽在中原展开大战的时机,不断南侵。
刘邦做了皇帝后,匈奴的冒顿单于(冒顿是人名,单于是匈奴王)带领了40万人马向汉朝攻来,并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和韩信是两个人)的封地马邑(在今山西)。
韩王信抵挡不了,便向冒顿求和。
刘邦得知这个消息,派使者责备韩王信。
韩王信害怕刘邦办他的罪,就投降了匈奴。
冒顿占领了马邑,又继续向南进攻。
刘邦亲自带兵赶到晋阳,和匈奴对峙。
这是公元前200年的冬天,寒风刺骨,天气特别冷。
中原的士兵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气,冻得受不了,战斗力明显减弱。
但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一交战,匈奴兵就败走。
一连打了几回,匈奴兵都败下阵去。
后来,听说冒顿单于逃到代谷(在今山西)。
刘邦派出兵士侦察,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是瘦得皮包骨头,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赢。
刘邦担心这些兵士的侦察不可靠,又派刘敬到匈奴营地看看虚实。
刘敬回来说:“我们看到的匈奴的确都是些老弱残兵,但我认为冒顿一定把精兵埋伏起来了,陛下千万不能上他们的当。”
刘邦听罢大怒,说:“你胆敢胡说八道,是想阻拦我进军吗?”
说完,命令士兵把刘敬关押起来。
于是,刘邦率军进攻匈奴,刚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就被四下里涌出的匈奴兵包围起来。
这些匈奴兵个个身强体壮,原来的老弱残兵全不见了。
刘邦在部下的掩护下,拼命杀出一条血路,退到平城东北面的白登山。
冒顿单于的40万精兵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整整七天七夜无法脱身。
后来,刘邦在陈平的建议下以黄金、珠宝贿赂冒顿的阏氏(就是匈奴的王后),请她在单于面前说些好话。
冒顿单于听了阏氏的话,第二天一早,就下令将包围圈闪开一个缺口,放汉兵出去。
至此,刘邦才逃回晋阳。
刘邦为何要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白登之围”后,刘邦一回晋阳就释放了刘敬。
经过这一次险情,刘邦知道自己没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只好回到长安。
以后,匈奴一直侵犯北方,刘邦大伤脑筋,他问刘敬该怎么办,刘敬说:“最好采用‘和亲’的办法,大家讲和,结为亲戚,彼此可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刘邦同意了刘敬的建议,派刘敬到匈奴去说亲,冒顿当即同意了。
从此,汉朝以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年年送一定量的絮、缯、酒、食等给匈奴;双方约为兄弟,开放“关市”。
两族人民互通贸易。
惠帝、文帝、景帝及汉武帝初年都采取了和亲政策,跟匈奴的关系暂时缓和了下来。
刘邦分封同姓王的后果如何?
刘邦建立汉朝后,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分封了一批异姓王。
但刘邦对异姓王心存疑忌。
因此,千方百计想翦除异姓王,让同姓子弟为王来取代他们。
首先,刘邦以谋反罪逮捕韩信,撤其楚王称号,贬为淮阴侯。
将韩信的封地一分为二,划分为两个诸侯国:任命从兄、将军刘贾为荆王来统治淮河以东53县;任命弟、文信君刘交为楚王以统治薛郡、东海、彭城等36县。
接着,刘邦又以谋反罪诛杀彭越,并率兵征伐英布,逼使韩信、卢绾投奔匈奴。
而后,以谋反罪废除赵王张敖,改任为宣平侯。
这样,除国小势弱的长沙王吴芮外,异姓王都被消灭。
随即,刘邦以天下刚刚平定、儿子幼小、兄弟少等为借口而分封同姓诸侯王,以统治关东地区。
以云中、雁门、代郡等53县立兄、宜信侯刘喜为代王;以胶东、胶西、济北、博阳、城阳郡73县立自己的私生子刘肥为齐王。
此后,刘邦还封刘长为淮南王、刘建为燕王、刘如意为赵王、刘恢为梁王、刘友为淮阳王、刘恒为代王、刘濞为吴王等。
到公元前195年,刘邦共封刘姓11人为诸侯王,这为“七国之乱”埋下了祸根。
刘邦为何要杀白马立誓?
刘邦分封子弟亲戚为王之后,还是害怕刘氏江山不稳。
公元前195年,刘邦知道自己很快就要不久于人世了,就召集了所有的文武大臣们到太庙里去立誓。
刘邦让侍臣牵来一匹白马,亲自主持了杀马宣誓的仪式。
刘邦端起一杯冒着热气的马血酒起誓说:“当年有很多人追随我打天下,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我已经给了他们许多应有的奖赏,有很多人被封王封侯。
我从自己的良心上说,已经对得起他们了。
但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人骄傲自大,甚至贪心不足、兴兵反叛,想要抢夺我刘家的天下。
现在,我在这里当着祖宗的灵位,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不许违反的信条,希望大家发誓遵守:从今以后,凡不是刘姓的人,一概不许封王;凡是没有立大功的人,一律不许封侯。
谁要是违反这个盟约,天下人就共同讨伐他!”
刘邦起誓完毕,把马血酒半杯倒在地上,剩余的半杯一口气喝了进去。
在场的所有人也都照他的样子,每人喝了马血酒,发誓一定要永远遵守这个盟约。
刘邦衣锦还乡的目的是什么?
刘邦虽然当了皇帝,但流氓无赖的本性不会改。
年轻时,刘邦的父亲总批评他不务正业。
一统天下后,在一次庆功宴上,刘邦居然当着群臣的面腆着脸问父亲:“父亲您看,我和哥哥相比,究竟谁的产业更多呢?”
刘邦的父亲见他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气得转身就走了。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不幸被乱箭射中胸部,伤势严重,立即起驾回长安。
项羽曾经说过“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其实,刘邦也有这样的想法。
于是,刘邦决定回阔别多年的沛县看看。
刘邦在沛县逗留了10天,摆下酒席,将家乡的父老乡亲、亲戚朋友和昔日的弟兄伙全部请来,天天叙怀旧事,极尽人间欢乐。
萧规曹随是怎么一回事?
汉惠帝二年,萧何死了,曹参听说了这个消息,告诉他的门人:“赶快治办行装,我将要进京当相国。”
待了没有几天,使臣果然召曹参进京。
曹参当初地位卑微时,跟萧何友好,等汉朝一统天下后,俩人因地位悬殊,有了隔阂。
到萧何临死时,所推荐的贤相却是曹参。
曹参上任后,在用人和行政方面全遵照旧时的样子,不做任何更改;在法令方面也都按照萧何生前的规定治理国家,不做任何变动。
曹参还经常在家里喝酒,喝得醉醺醺的。
有大臣给曹参出主意、提建议,他就把那人请进相府一同宴饮,令人无法开口谈政事。
汉惠帝见曹相国这样,认为他是倚老卖老,心里很不踏实,于是找来曹参的儿子曹窋,对他说:“你找个机会问问你父亲:国家大事全靠相国来主持。
可他天天喝酒不管事,这么下去怎么能够治理好天下呢?”
曹窋回家后照汉惠帝的话跟曹参说了。
曹参骂着说:“你懂什么,国家大事也轮到你来评说。”
说着叫人拿板子把曹窋打了一顿。
次日,曹参上朝,汉惠帝就对他说:“是我叫曹窋说的,你打他干什么?”
曹参说:“您跟高祖比,哪一个更英明?”
汉惠帝说:“我怎么能比得上高祖。”
曹参说:“我跟萧相国比,哪一个能干?”
汉惠帝说:“好像不如萧相国。”
曹参说:“陛下不如高祖,我不如萧相国,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章照办就是了。”
这就是“萧规曹随”典故的由来。
吕雉是怎样一个人?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
刘邦做了皇帝后,吕雉被立为皇后。
吕雉心狠手辣,用权诈之术诛灭异姓王。
刘邦一死,吕后就迫不及待地把刘邦的宠妃戚夫人抓起来,把她双手砍掉,双眼挖去,烧聋她的耳朵,逼她吃哑药,把她扔在猪圈里,号为“人彘”;接着,她又派人毒死了年幼的赵王如意。
吕后还有意让惠帝去观看戚夫人。
惠帝见戚夫人被吕后折磨得不成人形,放声痛哭,吓得生了一场大病。
后来,惠帝派人对吕后说:“这种事不是人干得出来的,我是太后的儿子,自认没能力治理天下。”
从此,惠帝不理朝政,不久便抑郁而死。
惠帝去世后,吕后找了一个婴儿冒充是惠帝所生,由这个婴儿接替皇位,自己则开始垂帘听政。
吕后为扶植吕家势力,把她的内侄、侄孙,如吕台、吕嘉、吕禄等封为王,还让他们掌握军政大权,在朝廷中形成吕氏外戚集团,由此开始吕氏专权汉朝的局面。
周勃安刘是怎么一回事?
公元前180年夏末秋初,吕后得了重病,她放心不下朝政大权,便发出诏令:封吕产为相国,吕平为未央宫卫尉,吕更始为长乐宫卫尉,又封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种为中将。
她还告诫吕产、吕禄说:“现在吕家掌握朝政,大臣们都不服气。
你们千万要抓住兵权,守住皇宫。
等我死时你们不必为我送丧,以防被人暗算。”
吕后一死,吕产在内护丧,吕禄在外巡防,防备得非常严密,到出葬那天,俩人果然遵照吕后的遗嘱谁也没去送葬,带着南北两军护卫宫廷,不敢离开半步。
他们还精心谋划,准备劫持少帝,发起叛乱,篡夺刘氏江山。
此时,忠于高祖刘邦的陈平、周勃等人也想先发制人,要乘此机会除灭诸吕,推翻吕家专政。
怎奈兵权都在吕氏手中,况且又防备森严,无处下手,他们只好耐心等待时机。
后来,周勃设计拿到了调兵的符节和大印,派兵将吕产、吕禄等人诛杀。
接着,又到各地去搜捕吕氏一族的人,不论男女老少,杀了个一干二净。
这样,汉朝廷的大权又重新回到刘氏集团手中。
经过大臣们的商讨,废除了吕后所立的皇上,迎立代王刘恒为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
在这场激烈的消灭诸吕叛乱、安定刘氏天下的斗争中,周勃立下大功,史称这一事件为“周勃安刘”。
贾谊为什么英年早逝?
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刘恒准备提拔贾谊,朝廷中一些保守的老臣们坚决反对,说贾谊言过其实,将来一定会扰乱国家大事,还给贾谊捏造了许多罪名。
于是,刘恒开始疏远贾谊。
贾谊感到委屈,经常说一些牢骚话,刘恒听了,很不高兴,干脆把贾谊任命为长沙王的太傅,打发贾谊离开首都。
公元前173年,刘恒的弟弟、淮南王刘长阴谋造反,被文帝夺去了王位,刘长绝食而死。
文帝觉得对不起弟弟,又把刘长的儿子一个个加封为公侯,还把负责刘长生活的许多大臣判了死罪。
贾谊在长沙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给刘恒写了一封奏章,认为刘长是有罪的,刘长的死是应该的,不能再让他的儿子继承王位,语言相当激烈。
刘恒把贾谊赶出长安后,一直没有贾谊的消息,忽然接到贾谊从远处寄来的奏章,虽然不同意贾谊的建议,但还是决定把贾谊调到自己身边来办事。
贾谊来到长安时,刘恒刚刚祭过鬼神天地,听说贾谊到了,立即召见。
俩人一见面,刘恒便用“鬼神到底有没有?”
等问题来问贾谊。
贾谊的学问非常丰富,谈起鬼神的事情也头头是道,刘恒听了,陡生感叹:“想不到贾生的学问更加高深了!”
便任命贾谊为自己的儿子梁王刘揖的太傅。
几年后,梁王刘揖入朝拜见皇帝,骑马时不小心摔到地上,流血过多而死。
按当时规矩,诸侯王年轻时,太傅(老师)对他的生活起居要负责任,梁王骑马受伤而死,贾谊应该负照顾不周的责任。
因此,贾谊觉得自己罪过不轻,忧伤过度,竟然病死,时年33岁。
汉文帝赏识周亚夫的哪一点?
周亚夫是西汉功臣周勃的儿子,汉文帝刘恒派他和另外两位将军分别驻扎在边境上防止匈奴进犯。
一次,刘恒亲自去犒劳将士。
另外两个将军听说皇帝前来,立即下令营中的将官士兵列队欢迎。
于是,刘恒一直纵车马进入大营。
可是,当犒军队伍到了周亚夫所驻扎的细柳营时,只见军士们个个全副武装,箭上弦、刀出鞘,一副随时准备迎敌的样子。
为刘恒开路的侍卫人马先到,可营门守卫不让他们进去。
一会儿,刘恒来了,可守卫仍然不让进。
犒劳将士就派人去通知周亚夫说:“皇上要进营劳军。”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
营门的守卫又告诉刘恒的属下说:“周将军有规定:车马不许在军中疾驰!”
刘恒就命令勒马慢行。
到了大帐,只见周亚夫行军礼,说是甲胄在身,不能下拜,只以军礼参见刘恒。
刘恒听了肃然改容,犒完军后就离开了。
周亚夫如此无礼,刘恒竟然没有动怒,群臣都十分惊讶。
而刘恒却感叹说:“周亚夫才是真正带兵的将军!先前那两个军营简直就像小孩儿做游戏一样,敌人要想偷袭,那是轻而易举的事。
可他们哪儿能打得过周亚夫呢?”
从此,刘恒就十分赏识周亚夫,并升了周亚夫的官。
后来,刘恒临死的时候,把太子叫到面前,还特地嘱咐说:“如果将来国家发生动乱,叫周亚夫统率军队,准错不了。”
李广因何被称为“飞将军”?
李广是陇西成纪(今甘肃中部)人,他的祖先李信是秦代将军。
李广身体高大魁梧,臂长似猿猴,继承祖上善骑射传统,百步取人,百发百中。
李广在对匈奴作战中屡立奇功,人称“飞将军”。
公元前165年,匈奴人大举进犯,李广从军作战,勇敢善射,立了战功,封为中郎将。
李广为人木讷寡言,但有勇有谋、骁勇善战,冲关斩将,格虎斗兽,威震一时,以致汉文帝刘恒感叹地说:“假使李广生在汉高祖夺取天下之时,封一个万户侯当如拾草芥。”
李广不但武功出众,而且品德高尚。
在军中,作战立功,得了赏赐,李广就分给部下;行军路上,水少,士卒喝完水,他才喝。
所以,李广深受士卒爱戴。
晁错是为何惹祸上身的?
刘邦在汉朝初年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害处,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汉景帝当政时开始显现出来:诸侯王势力大,土地多,光齐、楚、吴三国的封地就占全国土地的一半;诸侯王在封地内征收租赋,煮盐铸钱,跟汉朝皇帝一样富有;他们还招兵买马,与中央政权尖锐对立。
晁错见到这种情况,就劝说景帝采取措施削弱和限制诸侯王,加强皇权。
景帝接受晁错削藩的建议,着手削减了诸侯的封地,这自然引起了各个诸侯王的不满。
在吴王刘濞的带动下,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济南、淄川等七个诸侯王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救护刘氏江山”的幌子,发动叛乱。
叛军气势汹汹地向长安进发,景帝顿时吓破了胆。
这时,一向妒忌晁错的大臣袁盎趁机向汉景帝说:“七国叛乱,全是由于晁错建议削藩引起的。
如果按七国的要求,杀掉晁错,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兵了。”
景帝想:那些诸侯王与自己是同一个祖先的族人,而晁错不过是个大臣而已,于是说:“如果杀掉晁错就可退兵,我自然不会因爱惜晁错而让天下人受罪。”
为了保住皇位,汉景帝下令杀掉了晁错,真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
周亚夫是怎样平叛七国之乱的?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