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带着寄奴战天下> 六十五、王恭举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六十五、王恭举事(1 / 2)

六十五、王恭举事

皇帝驾崩是天大的事,藩镇大臣无论如何是要进京奔丧送葬的。(本站文学网.yunige)

在各自的地盘上,藩镇是骄龙,可以随心所欲,但进京了就由不得他们。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不趁此机会下手,更待何时?

王国宝迫不及待向司马道子进谏:“相王,王恭那厮一向目中无人,屡屡羞辱我等,我们且拿他开刀,以绝后患。”

司马道子沉吟半天,摇摇头道:“这不太好吧。在大行皇帝葬礼上动手,天下人会怎么看我们?万一其他藩镇同时发难,我们如何应对?总不能将其他进京藩镇全杀了吧!”

王国宝眼露凶光道:“相王,俗话说无毒不丈夫。试看历朝历代,成大事者,谁不是心狠手毒之辈?不把这些藩镇强势镇压,必将尾大不掉,我们祸不远矣!”

司马道子似有些心动,站起身来,在宽敞的大厅里来回踱步。

王国宝仰脖饮干一杯酒,继续火上浇油道:“相王,以您的聪明才智和治国手段,本就应该是您老人家登上大宝。那白痴小子哪一点能和您比?您可以高风亮节,臣等可咽不下这口气。为了您老人家的千秋霸业,微臣愿意承担一切后果。“司马道子终于停止了转圈,慢吞吞道:“国宝啊,孤知道你的忠心,但这事还是不可行啊!干系太大,我们还是再等机会吧!”

王国宝不甘心道:“如果王恭举兵进京欲行不轨,我们岂不坐以待毙?”

司马道子摇摇头道:“不会!以孤对王恭的了解,没有这个可能。”

王国宝彻底傻眼,长叹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您老人家宅心仁厚,不忍加害,可知道他们会不会磨刀霍霍?这么好的机会一旦失去,可能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还真叫王国宝猜对了。

此时的王恭大帐里,北府军副将何澹之就在游说。

意思异曲同工。

“使君,您是大晋柱石,朝廷栋梁。先皇在世时视您为股肱之臣,宠厚优渥。如今新帝懦弱,奸佞当道,必定大举削藩。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不如趁次机会,举兵进京,一清君侧。”

王恭摇头道:“先皇尸骨未寒,魂归不远,我们怎可忍心惊扰于他?朝中的确有奸臣,但我们正义在手,完全可以通过廷议予以贬谪。

没有皇帝谕旨,带兵进京属逆乱之举,不可妄动。“何澹之不以为然道:“使君为我大晋楷模,一向为国人称道。您兴的是义兵,帅的是王师,正的是朝纲,端的是正义,为的是大晋乾坤朗朗,怎么就成了逆乱之举?再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往日他们借刘牢之将军免官之事暗害于你就是明证,您不会忘了吧!而且,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已经暗结刀兵,就等着我们引颈就戮。”

王恭摆摆手,正气凛然道:“你不用再说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是本官的品格。即便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本官也绝不会在先皇葬礼之时勒兵进京。”

何澹之只能叹叹气。

如果司马曜知道他的葬礼上会有刀兵血光,会不会死不瞑目?

万幸的是,擦枪走火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但是,王恭的一席话,却让王国宝如芒在背。

“相王殿下,你是摄政王,大晋国运全在你一念之间。闻听有人暗中撺掇你迫害忠臣,排斥异己,不知道是否属实。老臣受先帝隆恩,蒙相王厚待,实不忍祸起萧墙,变生肘腋。如果真有什么风吹草动,老臣定然不会袖手旁观。”

司马道子哈哈笑道:“孝伯兄言重了!子虚乌有之事,何必在意?你放心,孤一定全力辅佐皇上,不负天下臣民之望。”

王恭的话明显有所指,按说王国宝此时应该偃旗息鼓,不做什么激怒王恭的事情。但是,王恭的话犹如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危机。于是,他极力鼓动司马道子调王恭殷仲堪进京任职,以达到明升暗降、控制藩镇的目的。

司马道子不能不心动,思虑再三,便以朝廷名义诏王恭为礼部尚书,殷仲堪为户部尚书进京任职。

如果说过一段时间再发这样的任命,或许王恭和殷仲堪还好想一些。毕竟是正常调动,不愿意也得赴任。

看来削藩的传言是真的。

这一次,真的激怒王恭了。

不就是说我们藩镇势力过大,怕我们兴兵作乱吗?相王怎么这般糊涂,忠臣不用,偏要听信小人之言,大晋还有什么希望?不行,这屡进谗言的小人必须得除掉。王国宝,你等着。老账我还没跟你算,这次,就和新账一起算吧。

王恭主意打定,立即修书殷仲堪,将自己清君侧的想法说了,并请殷仲堪一同出兵。

殷仲堪接到来信,很是犹疑。

勒兵进京,这可是谋逆之举,一旦失败,将被诛灭九族。当年汉朝刘濞起兵反叛,不也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吗?结果怎么样,还不是身首异处?这事儿心里想想也就罢了,能真动手吗?

但是,如果不起兵响应,王国宝之辈就肯善罢甘休?我们一进京,那还不是案板上的肉,切成块剁成泥还不是由他随意而为?

王恭的性子,说要干那是绝对不会罢手。我该怎么办?

殷仲堪拿不定主意,索性请来了桓玄。

桓玄将信细细看了一遍,随手放过一旁,不咸不淡道:“使君意下如何?”

殷仲堪紧盯着桓玄道:“此事干系重大,南郡公,你怎么看?”

桓玄轻轻啜口茶,慢吞吞道:“这就要看使君怎么样的心态。如果你认为这是犯上作乱,蓄意谋反,大可按兵不动;如果你认为这是匡扶社稷,端正朝纲,完全可以响应王使君。”

这不跟没说一样吗?我还没这么两边思量?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