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稻盛和夫的《》就看完了!些许感悟,些许思考。
明白一个“悟”字的真正含义,并不是我先前所以为的那么肤浅,首先的改变来自于对日本的看法。
年轻时,受到一些爱国主义的教育,于是抵制日货与日本文化(回到以前,我会很鄙视地说一声,日本还有文化?),年少的轻狂与不羁显得很幼稚,但却是真正的感情(这一点丝毫没有丁点儿的质疑),人就是一直这样成长,慢慢地否定自己,重塑自我。就像最近发生的那件事情,时间回到从前,也许我会骂老师,也许会停不住自怨自艾的脚步,可是现在遇到这些事情,更多的却是思考,深层次的思考,一点点将自己的错误澄净,明白错误的出现并不可怕,应该着力关注于此事情再无发生的可能。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是你认为自己没有努力,那么你又有什么资格自怨自艾呢?如果是客观环境所致,那么你的抱怨又有什么用呢?突然一下子释然了,是的,所有的一切并不是那么可怕,可怕的东西有时只是人们的臆想,如果将那些臆想祛除,那剩下的东西就没有那么可怕了。想得太多,不是问题,问题是不应该将重点置于悲观或者消极的方向,积极地去面对生活,那么生活就会给你展示其积极陽光的一面。
对于日本我一直耿耿于怀,对于他们的“无耻先辈”所干出的腌臜事,还有一部分当代人对于历史的背叛,这些都让人难以彻底释怀。然而,人还是要以理性为依据,感情从来都不能解决所有事情,而且,愤怒容易使人神经错乱,从而影响一个人的判断,也会使人一叶障目,让人变得盲目。让我们安静地平心静气地看看日本这样一个小小岛国,它们能在有限的地域,有限的资源限制之下获得而今的发展,这本身难道不令人肃然起敬吗?虽然它的发家史帶著骯臟的成分,但是谁又能说一个国家的发展没有血腥的存在呢?我们当然要谴责它们所犯下的罪行,追求和平与和谐的世界也是每个人的终身追求,但是,正是由于整个世界没有呈现我们想要达到的美景,我们才更要努力,依靠自身微薄的力量去改变现实存在。日本的技术发展又是一个亮点,试看看日本地震过后,世界的恐慌便知。一个人的能力在于某一技能的独一无二,一个国家尤是。这一点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以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还远远不够,还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能力。我们思考的立足点应该是首先确认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我们与其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不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或者總以一个受害者的姿态去处理与日本的关系,那么就永远没有一个客观。还有日本的音乐,其发展呈现多元化,我们看到或听到过很多关于中国明星翻唱日本歌的故事,这难道不是一种巨大的差距吗?我以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独创精神,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可能真正的强大,强大的国家并不依靠武力或者别的什么,而是创造与设计。而且独创也是使社会进步的源泉,创造出一个世界上不存在的事物,这件事本身即让人热血沸腾。还有文学,村上春树、宫崎骏等一些优秀作者的作品在中国有着广大的閱讀群體,村上春树的作品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宫崎骏的作品却是真真实实地给过我心灵上的感应的,我以为这便是优秀文化。我们常谈及文化无国界一事,其实真正要解放的并不是地域的限制,而是丢掉傲慢与偏见。汉族文化同化能力强得惊人,连一向自恃甚高的犹太文化都无可幸免,然而我们还应该理智地看到,一个没有独创的文化,其发展必定是不健康的,不健全的,所以在不断吸收优秀文化的同时,我们要有所创新,有所建树。我们常常对“实体主权”抱着坚定的信念,然而对于“虚拟主权”,我们却不闻不问,任凭一个“棒子小国”一点点窃取中国之优异文化吗?
此之谓首。
再则,简单即是真理。
看完此书,发现了一些中国管理与日本管理间的差距:中国的管理者注重于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的使用,而日本的管理却是由心开始,是管理理念的升华。招式其实是最不重要的,武学的最高境界讲求人与兵器的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间万物皆可为器。管理也是一样,企业最底层的架构是完善的、完备的,那么无论其用什么招式都无所谓,自然天成,浑然一体。在中国,一种管理工具能够迅速流行甚至于泛滥,而理念的灌输却无法执行下去,这也许就是中国企业不能做大、做强、做久,做成真正老字号的原因吧!诚然,复杂的管理工具、管理方法能够给企业带来一些改观,可是它却不能最终改变一个企业,树立一个企业“安身立命”之基。复杂容易使人陷入无休无止的计算与反复的设计之中,对工作的真正完成毫无裨益。简单并不是纯粹的简单,而是看透之后言简意赅的总结,是复杂理论的升华,是学习之外的另一个层次,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做人亦应简单行事。年岁尚小,家里人、学校便已经告知了我们如何做人,之后的日子只不过是这些理论的逐步深化与合理的扩展,我们看了一些书,经历了一些事情,便对行事的方法有了更深一步的体验。但是,生活不会为我们拣择,它会一骨脑地将所有东西一气泼洒,而绝对不会问当事人承受得起否,面对这一事实,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简单”二字,人可以去思考,但是不可以将自己陷入复杂的深渊,越简单越幸福,快乐也越多,人生就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实单纯很难,但是如若在经历过世事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这份单纯,那是难能可贵的,应分外珍视。现代人的快乐为什么愈来愈少,原因就是想得太过复杂。亲身经历过一件事情:看一个大妈提着行李,怪累的,提出来帮她拿,我忘不了大妈回頭那一瞬的眼神,那眼神里满是不信任,满是防备,让人不寒而栗,遂快步前去,不敢再言。还有近期为邻居收衣服之事,本觉得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是理所当然,哪怕时间再短,我不理解为什么人们常常因为思考得多而倍受掣肘,然后连最起码的原则都可以抛诸脑后!
不管别人怎么想,我会做我自己,我认为应该做的,在法律规定之内、道德允许之内,我会勇敢地做,休管他人之言论。这是我处人为事的原则!
此之谓次。
再则,即是原则。
幸得出生于升斗小民之家,家乡的点点滴滴早已融入了我的血液与灵魂,人之根本性的东西,仿佛无人可将其带走,此之谓原则是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亦提及了原则的重要性,依原则行事,就可以尽量地避免错误的出现,也可以使人活得轻松自在。一个个體、一个企业都是有机的存在,都有思想的参与。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很多的企业虚伪地援引一些经典之作为自己贴金,还有一些企业真正地在为人类做一些事情,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为简便与快捷,官方将这些称之为一个企业的使命、愿景或者战略等,其实我觉得这些名词大可以隐去,用企业的原则代替之,这一原则需得到每一位员工的认同并亲身实践之,以利他之心开办企业,在为他人服务的前提之下赢得一些“养家糊口”的钱用来贴补家用,这样的企业才能成为人民喜爱的企业,才能博得万世的敬仰。一直觉得在中国,一些富人群体并没有理解奢侈品背后的文化含义,纯是纨绔子弟的盲目攀比,也许这就是中国出现不了真正的奢侈品牌的原因,缺少文化的土壤、文化的积淀,不仅奢侈品牌不可能出现,甚至于日常衣服的设计都是来自于外国人的灵感,淘宝网店中即可看到ZARA品牌的衣服一再被模仿,但是它们真正的东西,我们模仿不了,甚至于国人懒得去细想其它,只要有些利润进入口袋,便不管其它。对于ZARA新产品的更换时间我们无法望其项背,我们追逐的太过简单(低层次的简单)!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而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思想上得到进化,只有这样,每一个渺小的个体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改变世界。
如何确立个人的生活原则呢?
是依宗教的束缚行事吗?还是追随唯物之路?还是自创一派,独得天道?最近对于此事倒颇有些思考,略述之。
所有的宗教教会我们的只一件事:向善。不论是佛家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抑或是基督教的忏悔之心,或者是道家之无为而治,每一种宗教都在勉励我们进行人格的提升,以利他之心生活,以利众之心生活。信奉宗教,说白了就是认同某一门宗教是所有原因的顶端。譬如说:经过努力我们得到了一些东西,若你是唯物者,你会认为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作用,而假如你是唯心者,你会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命里注定你会在某时某刻彻悟而走上事先设定好的人生之路,冥冥中自有天定,只不过时机未到,天机未到泄露之时。如此,我便明白,其实信奉与否界限并不太过明显,人的一个“细微”想法可能跨越好几种宗教。如若你有向善之心,则信奉与否,并不重要。明白此,我便不会沉湎于选择那个宗教,哪怕是无所信奉,只信自己,亦无可厚非。
小时候特别害怕进到道场或者是佛院,当然现在也还是有些小心思的,不敢说完全没有。总觉得道场里太过玄幻,有一些未知的东西在运行着,有时会将其与鬼混为一谈,看到许多人虔诚地在佛面前许下自己的愿望,然后就如种庄稼似的在秋天收获,之后需要每年为土壤增添些什么。回头想想,這種想法太过于幼稚,也太庸俗。宗教一事并不涉及利益或者心愿的达成,而只是每一个信奉者的人格提升与宗教的思想契合,然后自然而然地成为其信徒,终身不敢有所僭越。
关于自创一派:看竹林七贤有感
每一门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总会出现一个“带头大哥”,他对于天地、对于自我、對于他人等有一些认识,然后其它人读到后心灵得到了解放,便会穷其一生笃信之,并不断将理论丰富完善,潜移默化地,一种新的理论便应运而生。正好鲁迅说的那样: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玄学亦不是凭空捏造,它也只不过是社会的弄潮儿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结合儒学与道家思想而创造的一种理论,他们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践行了玄学,并为后世所世代怀念。
每一个人都可以独创一种,别人不能代替,而真正活出自我。
此之谓尾。
花儿开得鲜艳而不败,
草儿绿得鲜活而生机,
鸟儿肆意飞翔,
鱼儿欢欣游荡,
你的人生,
我不能模仿,
我的,
你不可分享!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