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所谓情商高,就是懂交际> 第一章 情商高的人,交际场合绝不“吃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情商高的人,交际场合绝不“吃亏”(1 / 2)

好人可以当,

好人当“烂”了只有自己受罪

什么是“烂好人”?“烂好人”就是凡事都迁就别人、有求必应的人。“烂好人”首先是好人,但这样的“好人”通常要委屈自己。他们与人方便,有时甚至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方便别人。不过,这样的“烂好人”未必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然不值得效仿。如果想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就应懂点心计,拿捏好分寸,千万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

小林离开公司一个月了。前不久,原公司里的同事,打电话来跟他问好,没想到一句话点醒了他,同事在电话那头诉苦说:“天气好热呀!你走了,都没人给我们买可乐了。”

他突然回想起在原公司的种种作为,正经工作没做多少,净当“烂好人”了,最后落得个离职的下场。

刚进公司时,由于是新人,他做事总是小心谨慎。每逢假日值班,不论是谁开口,他都答应,为此他没有休假日,成为了真正的值班大户;平时,他总是第一个到公司打扫卫生,只要谁抱怨一句:“没吃早餐真难受啊!”他就赶紧将自己买的咖啡送到人家手上;天热的时候,他还经常请大家喝冰镇可乐。慢慢地,他就成了原公司人眼中的“大好人”。

但随着工作量的增多,他没时间像以前那样为大家服务了,接着,大家不满的情绪也就随之而来了。有的人甚至还当着他的面说:“别摆谱!去,去帮我把这些文件送给那个部门。”“嗨,我们这没打印纸了,你去仓库给我们取一些来!”碍于情面,他还是做了。

就这样没多久,不仅同事有事儿找他,领导也开始拿工作之外的事儿烦他。

有一次,主管派他去车站接一个亲戚,结果在公司门口就和经理撞了个满怀。经理问他去哪儿,为了不得罪主管,他就谎称去招工。后来这事儿被经理知道了,经理不怨主管凡事麻烦他,反倒训他身为人事部职员,都不能做到诚信二字,又怎能管理他人呢?给经理留下此等印象,他也没脸在公司待下去了,没多久他就递交了辞职申请,随后离开了公司。

刚入职场的新人,由于初入社会,难免会有畏惧心理,因此凡事都战战兢兢,畏首畏尾。但是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没有限度地退让和妥协,只会让人觉得你好欺负,然后变本加厉,等到时间一长,就会习惯成自然,要想翻身就是难上加难了。因此,年轻人在刚开始时就要学会拒绝。

唐娜是一位职场新人,毕业后在一家外资企业做文员,工资待遇不算太高,但是唐娜觉得,从基础开始,总会有出头之日的。因为工作是文秘性质的,因此会接到很多乱七八糟的杂活。

由于性格所致,刚开始在遇到分外的工作时,唐娜总是一口回绝“我很忙”,对方也就识趣地离开了。可回绝之后,她发现那个被拒绝的人总是刻意回避她,偶尔还在背后叨咕她的闲话。

被大家冷落了一段时间后,唐娜痛定思痛,决定灵活应对,委婉拒绝。一次,一位其他部门的主管,过来跟她说:“麻烦你先处理一下这份文件。”唐娜抬起头微笑着说:“实在对不起,我正在制作会议资料,这个是咱们明天开会用的,我处理完这个再帮您处理文件可以吗?”没想到这位主管对她说:“你忙你的吧,我找找别人。”这一次,唐娜用委婉的方式拒绝了她职责外的事务。

之后,唐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在公司没有得罪人,还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也被领导看做是很有原则的人。没多久主管便找她谈话,决定给她升职加薪。

故事中的唐娜在做事情的时候算得上“富于心计”。她不但巧妙地拒绝了“身外之事”,还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赢得了上升空间。她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却不能没有原则。

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要想使自己成为有原则的“好人”,就要注意:首先,分清责任,别替别人背黑锅;其次,预防别人设陷阱;最后,不要被别人当枪使。

做好人本没有错,但是如果做个“烂好人”那就不好了。年轻人进入社会以后,如果对于别人的请求、吩咐、指挥,不讲原则地全盘接受,那么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正常工作,时间长了,还会成为别人眼中的软柿子,任人揉捏。所以,年轻人要助人为乐,但是更要讲原则,避免让自己成为“烂好人”。

有些“丑话”,

就得说在人前

在谈资中,大都以和为贵,彼此尊重,互相体谅,尽量不说“丑话”。但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要把“丑话”说在前面,给对方一个心理准备,让对方有所警觉。如果忽略了这些,以后出现了麻烦,就有些说不清道不明了。

很多时候,说“丑话”不是为了让别人难堪,而是提前达成“君子协议”,在彼此清楚的情况下往来。目的就是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我一个妹妹叫杜文,是一个长得非常好看的姑娘,但她的外号却是“丑小姐”,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杜文在跟人交往时,有什么事都会提前说,不会等不愉快发生了之后再说。

“小文,有些‘丑话’你没必要提前说,很多时候别人听了会不高兴。”有朋友不理解杜文的行为,认为她不但多此一举,还容易得罪人。

“我不觉得那些‘丑话’有什么不好,也许不是很好听,但都是必要的大实话。”杜文认为这样才是对的。

有一次,同事家里有事,来跟杜文借车。

“小文,我家的车坏了,我想问你借车可以吗?”同事询问道。

“当然可以,你需要借几天?”

“大概三五天吧,你这两天用吗?”同事怕自己借走太长时间,耽误杜文的事。

“我暂时不用,”杜文开玩笑似的说,“车子时间长了,发动机不怎么好用,使用时间长了容易熄火,你要注意点,万一误事了可不要怪我啊。”

同事早就习惯了杜文的说辞,没说下文就直接把车开走了。

同事一家开车旅游,结果途中下起了雨,路不好走,车子陷入泥坑怎么也出不来。加大油门时发动机忽然熄火了,车子怎么也打不着火。

“杜文这是什么破车啊?真倒霉。”同事一家连声抱怨,那天等雨停了他们才找人把车修好。

同事在还车时,满脸不高兴,杜文说:“我早跟你说过了,你还坚持借车,这可不能怪我啊。”

没办法,同事一想是这么回事,再也不好说什么了。

如果杜文没有把“丑话”说在前面,同事经历了淋雨事件后肯定会责怪杜文把有毛病的车子借给她,她难免会心生不满,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现在,同事虽然不高兴,但也怪不到杜文头上,毕竟人家已经提醒过了。

在交际中,维护好人际关系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交谈时,我们也可以要求得到适当的好处,在面对利益问题时,不妨胆直言,不要因为不好意思,就把什么都藏在心里。只要“别人明白了就好”还不够,很多时候把话说出来才可靠。

“这怎么好意思说啊?”“说了别人会不会生气啊?”有些人在跟人相处时总抱着这种心理,宁愿自己心里苦,也不说“丑话”,但事实证明,如此下去,你的心只会越来越苦,得到的也会越来越少。

说“丑话”是有原则的,不到必要时不要随便开口,如果非要说“丑话”,就一定要好好说,不能得罪人。

要想说好“丑话”,就必须对其有正确的理解,跟人坦白说出自己的想法,是一种很自然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都有适当的需求,不能为了维持关系,就一再委曲求全,不说难听话。如此,必然会一事无成,心中的不平也会加深。

尤其是在涉及利益或责任问题时,一定要把“丑话”说在前头。很多朋友都因为利益问题发生纠纷,不欢而散,大都是因为之前话说得不够透彻,后面的矛盾、麻烦才会一直出现。

责任也一样。一旦需要负责人时,如果没有说“丑话”,我们本能地就会开始推诿,甚至颜面撕破,因此老死不相往来。仔细想想,这是比说“丑话”更糟糕的后果。

说“丑话”的方式有很多,掌握技巧后,“丑话”也可以说得很好,也能让别人甘愿接受,还感觉甘之如饴。

说“丑话”时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语气,不一定要一本正经,非常严肃,完全可以用开玩笑的语气跟对方说,既轻松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一个朋友刘丽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子,做什么事都很粗心,经常丢三落四,用她妈妈的话来说就是:“你什么都能弄丢,就差丢了自己了。”

朋友们都知道刘丽的性格,很多时候大事都不敢找她帮忙。

刘丽有一次和我借了本书,我和她说:“丽丽,这本书不错,你要好好看,还要好好保管。要是弄丢了,你可要赔我!”我开玩笑似的笑着说。

刘丽认真记住了,笑着保证自己不会弄丢。

朋友用玩笑的方式把“丑话”说在了前面,刘丽不但没生气,还用心记在了心里。这就是好方法起到的好效果。

在说“丑话”时要说清楚前因后果,让对方知道这么做的好处和不做的坏处,从而在心理上接受你的“丑话”。

有些人一开口就是“丑话”,其他的什么也不说,这样很容易让对方心里不服气。在说之前,多下功夫,跟对方解释清楚,尽量把后果说得严重些,让对方重视。

在跟敏感或重要的人说“丑话”时,语气要诚恳、委婉,如果说重了,对方会承受不住或者对自己不满。在必要时,要把自己放低,抬高对方,这样对方就更容易接受了。

有一次看杂志,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徐主管是公司里的元老,职位不高但资历很深,很多人跟他说话都很小心,生怕得罪了“危险”人物。

刘经理年纪轻,说话做事很有策略。

“徐主管,我要诚恳地拜托您一件事,”刘经理一开口就说得很真诚,“公司制定了新规定,谁要是完不成任务,就会扣奖金。您是公司的元老,我就拜托您起好带头作用了。”

刘经理几句话就说得徐主管非常高兴,他自然知道自己完不成任务同样会扣工资的事实,但还是欣然接受了刘经理的“丑话”。

说“丑话”也要看对象,不同对象说的方式也不同。掌握了正确的说话策略,才能在办好事的同时又不得罪人。

在谈资中,很多时候“丑话”是必不可少的,既然不能避免,那我们就尽量把它说好。既能达到交谈的目的,又不得罪人,还能体现自己的交际能力、得到他人的欣赏和尊重。

把“丑话”说在前面就等于打了预防针,给人警示又让对方做好心理准备,必要时还能维护自己的利益,避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减少事后麻烦。

别给自己找麻烦,

有些烂摊子你收拾不了

“哥们儿,能帮我一个忙吗?你听我细细说,这事儿有点复杂……来,咱们到那边没人的地方说……”

生活中,我们一定听过朋友说这样的话。当我们听下去之后,多数都会发现:这件事非常有风险,否则的话不会搞得如此神神秘秘。为了自己的安危,同时也是给朋友提醒,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拒绝,并对他进行劝阻;但是,对方却总习惯一意孤行,有一些人最后还是被朋友说服了。结果到最后出了问题,被你一语中的之时,他就会再一次找到你,让你帮他收拾烂摊子。

面对这种请求,我们该如何办呢?不去管他,会被看作是没有义气;帮了吧,却又惹火上身,结果给自己惹下不少麻烦。最后,我们不得不硬着头皮选择了帮助。

可是,你总是这么做,是否想过:帮这个忙,其实已经突破了底线?为了所谓的义气,你是否想过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潘海涛和王蒙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从小就认识。两个人的关系好像弟弟与哥哥一般,潘海涛喜欢玩闹,而王蒙则较为稳重。很多时候,都是王蒙照顾着潘海涛。

大学毕业后,这一对好朋友一起到了上海去工作,并在闵行区合租了一套房子。来到这座大城市,潘海涛异常兴奋,又结识了不少新朋友,所以每天都是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有时候还会把朋友们带到家里狂欢。一晚上下来,屋里早已是一片狼藉,他却总是借口太累、太困不愿意收拾,最后还是王蒙打扫残局。

王蒙不是没有想法,可是看着这个从小和自己一起长大的玩伴,他又能说什么呢?

潘海涛还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干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今天兴趣盎然地抱回来一只小狗要养,结果没过一个星期,就不愿意再管了;明天嚷嚷着要把屋里的格局再调整一下,结果没干一半,就大呼小叫地喊累;后天说要去钓鱼,头一天跑到超市购置各种设备,结果第二天早上却迟迟不肯起床……

可想而知,最后这些烂摊子,都是由王蒙去解决的。

这些事,都是生活中的琐碎事,所以王蒙尽管有时候气不打一处来,可还是容忍了潘海涛的行为。不过,后来的一件事,却让王蒙后悔莫及。

在上海工作一年后,王蒙攒下了一笔钱,然后买了辆二手汽车。潘海涛得知也很高兴,就死缠烂打要借出去开几天,说是让朋友们也看看。王蒙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把车钥匙给了他。谁知道,潘海涛喝完酒后开着自己的车撞坏了一处市政建设,但他因为害怕,选择了逃跑。

几天后,警察根据视频录像,找到了王蒙。这时候,他才知道这件事。他立刻找到潘海涛,谁知潘海涛此时却说:“哥,我是真害怕!我真的不敢去,哥,这事儿你帮我顶了吧!我又没有撞到人,就是罚点钱就能解决了!”

这一次,王蒙终于无法忍受了:“海涛,我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挡箭牌!这些年,我帮你解决了多少问题?你每次向我开口的时候,我说过不了吗?可是这一次,我不可能答应你!如果你不去自首,我现在就让警察直接进来!”

听到这里,潘海涛吓得赶忙抱住王蒙,可是无论他如何说,王蒙再也不愿意帮他收拾烂摊子了。

试想,如果王蒙继续为潘海涛收拾烂摊子,那么结局会是怎样?恐怕不仅只是罚款、拘留这么简单。如果被警察调查出顶罪,那么等待他的只有牢狱之灾!

那么,为什么潘海涛敢于提出这样的要求呢?因为过去的王蒙有一些没有原则,总妥协为潘海涛收拾烂摊子。朋友之间互相帮助,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个度,如果没有底线地为朋友收拾烂摊子,变成他的“挡箭牌”,那么这份友谊也在无形之中开始变质,久而久之就将荡然无存。更甚者,做“挡箭牌”的一方,还可能会因为收拾残局,而让自己惹上麻烦,惹上官司。我们一定要了解,中国的法律中有包庇罪、窝藏罪,等等,如果一旦被警方调查发现,那么等待自己的同样是身陷囹圄,以及相关民事赔偿责任。

所以,无论我们与朋友的关系多好,我们都必须学会拒绝对方的过分要求。尤其是涉及底线的事情,我们绝对不能突破。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