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代清> 书友高老庄庄主的明史杂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书友高老庄庄主的明史杂谈!(1 / 2)

诚挚祝贺小刀《代清》取得成功,小高特地献上一份薄礼,这份小小的心意希望你能喜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纯属本人高某原创,作文过程中并无任何查阅资料和询问度娘等大婶,个人的知识难免会有缺错,希望行家能海涵!同时欢迎所有的朋友来讨论和指教!

近日来发现一些热心的读者在代清书评区中留下了对比明清两代的发言,我看了以后心有所感,特作文章一篇,仅供大家一笑!

其实朱元璋和朱棣建立的明朝政治体制本身是没有多大问题的,所以后来才有“清袭明制”的说法!至于为什么败亡,原因很多,个人认为“天命不在,气数已尽”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关于朱明王朝我不多不少的也曾经看过一些典籍和资料,也算有些微末的了解吧。在我看来,明朝的事情可以分成早、中、晚三大时期来讲:

明早期,可以用“治隆汉唐”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草莽起家,他的军队驱逐了元蒙鞑子,恢复了汉家山河,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不要和我扯什么现在汉蒙一家,现在是现在,以前是以前!要是有一天小曰本也被咱们伟大的“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给和谐了,是不是八十年前抗曰英雄们的血也白流了?)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前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采纳了文人士大夫们的建议,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国家制度(具体内容很复杂,我就不多说了)。为了保险起见,他还分封自己的儿子侄子们到全国各地去做藩王,用以巩固老朱家政权。

中原虽然统一了,朱家王朝也建立了,但是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摆在了老朱同学的“案板”上!(您没看错,就是案板!为什么,往下看就知道了……)

第一大问题就是:明帝国北方的草原上元蒙残余势力野心不死的问题!

老朱想了想,为了避免夜长梦多祸及子孙,我老朱就帮小朱、小小朱们把问题给解决了吧!怎么解决?老朱认为只需要一个字——“杀!”或者一个词四个字——“斩草除根!”于是,李、常、蓝等几员绝代名将就带着老朱的旨意,先后多次率领大军出征蒙古,明军很彪悍,战果很丰盛,元顺帝的残余势力基本上被解决了,明朝的疆域往北边扩张了数千里,具体有多大?把今天的东三省再往北翻一两个筋斗就差不多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蒙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元兵不敢弯弓而抱怨!”;当然北伐的损失也不小,因为开国名将常遇春在凯旋之时病故了!

第二个问题:威胁最大的蒙古势力解决了,盘踞在西南云贵四川一代的少数民族势力显露了出来!

老朱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对待西南少数民族不能用对待蒙古人那样赶尽杀绝,毕竟云贵一带是别人的老家,并不是你老朱家本来的土地,怎么说你也是个外来者,强龙不压地头蛇嘛!但是汉族要统治别人,不打仗是不行的,但是又不能把死里打,于是老朱派出了另一名智勇双全的大将——沐英!(是不是很熟?看过鹿鼎记的童鞋一看就知道了,我们韦爵爷的小小老婆沐剑萍小郡主就是这位的后人了!)

沐英带着人马到了西南,边打边收买人心,听话的土著头子就给官当(土司),不听话的就灭了你丫的……于是在沐英筒靴“大棒子加胡萝卜”的政策下,西南很快就安定了下来。在同属于大明王朝,服从中央管理,纳税服役的前提下,各个地方民族自治——于是一派和谐社会的盛况产生了!老朱对此很高兴啊,立刻大笔一挥,沐英就世代镇守西南了!传说中的云南沐王府就是这么来的!

第三个问题:最西南的安南和最东北的朝鲜问题,这两个是主权独立的小王国,原本是元朝的属国,现在态度不明。

老朱本想一起打下来,这时候有大臣告诉他其实不用这么麻烦,小国家离开了大国家是存活不了的,写两份诏书过去,啥子问题都木有了!老朱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于是过了不久,朝鲜和安南就“被”老朱同志“传檄而定”了!

边境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轮到国内的问题了,当时的中国,先是被蒙古人残酷的鱼肉了一百年,再经历了几十年的天灾和兵祸(当然,兵祸老朱也是有份的),用“穷”来形容都嫌是不是太富了!

首先,商人问题!老朱出身贫寒,最看不惯有钱人,但是天下没有商人也不行,所以他定下规矩商人的地位在农民之下,农民家有钱了还可以穿丝绸,但是商人只能穿麻衣穿布衣,而且一旦被抓住,家产就保不住,所以那时候商人真是有钱都不敢显摆!为什么?去阎王那里问沈万三,在皇帝面前显摆的滋味怎么样!

其次,贪官问题!国家本来就穷了,如果在遇到贪官,你说老朱恨不恨?所以在老朱统治的时代,那是所有官员的噩梦,很多人宁可回家种田,也不当官,绝不是本人夸张,真实的例子是很多很多的……

最后,军队问题!明朝用武力征服天下,军队是很多的,但是没办法,要打天下,没有一只强大的军队是不行滴!江山坐稳后,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老朱想出了一个很牛叉的主意——在国内施行兵屯合一的制度,也就是在全国各地设立很多军屯,土地是军队的,士兵们除了要训练之外,还要种田,也就是自己养活自己,既要为国打仗,又要在家务农!最恶心的是军籍还是世袭的,也就是说你老子是当兵的,你也必须是当兵的,你儿子还是当兵的,孙子重孙子玄孙子……世世代代下去,老朱这一招很犀利,那完全是把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啊!

军屯制度很好很强大,数以百万的军队后勤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这给一穷二白的国家省了不少事,也给老朱省了不少心,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老朱想不到的,因为他没学过物理,不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不知道只干活不吃油的永动机是做不成的,更不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他老朱一样一个人当两个人甚至N个人用的……

四海臣服没有外患,国家肃宁没有贪官(几乎!),没有太大的军费开支和后勤压力,整个全新而偌大的大明王朝就这样围绕着朱元璋一个人的意志在高效廉洁地运转,于是全国民生复苏,百业渐兴,人口增长极快(当然朱家的人口增长最快!理由嘛~这个需要理由吗?)

十几二十多年过去,等到了老朱晚年的时候,当时中国已经完全恢复了元气——此时此刻,天下一统,四海归心,国富民强,治隆汉唐!在千古一帝朱元璋的努力下,这个新建立的大明王朝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盛姿态出现在地球的东方!

到了朱元璋的老年,由于蓝玉和胡惟庸这一将一相两名亲信大臣的背叛,让这位已经步入垂暮之年的皇者深受打击,他从此不再相信任何人,于是他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官方特务机构——这就是大名鼎鼎,传说中能止小儿夜啼的【锦衣卫】!

有了犀利的锦衣卫,老朱手下的文武百官“老实了”,大明的老百姓“安逸了”,老朱同志也就安息了,他死后,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采用种种非法手段从亲侄儿,明太祖朱元璋的嫡孙乳臭未干的皇太孙建文帝朱允炆手上强取豪夺了皇位,并且迁都北京,成为了明成祖永乐大帝!

明成祖朱棣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样,虽然皇位得来不正,但都是绝世的厉害皇帝!

朱棣在做燕王的时候长期镇守在边关,骁勇善战,当了皇帝以后也没打算歇一歇,经常闲着没事就带上一支人马深入大漠去打蒙古人的草谷~(对了,您没看错,就是打蒙古人的草谷!)朱元璋打仗就已经很厉害了,但是他这个四儿子朱棣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蒙古人悲剧了,好不容易熬死了朱元璋,现在还三天两头被朱棣敲打几下,这个月被杀两三万人,下个月被抢几十万牛羊,下下个月再被归顺几个部落……成吉思汗铁木真要是地下有知,估计要被不肖子孙气活过来!

其实朱棣的命比李世民好很多,李世民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他老爹李渊当时还没把全中国统一,北边突厥猖獗无比,可谓内忧外患,头疼无比!等李世民好不容易大展手脚把中国统一了,把突厥打残了,没等过上几年太平日子就驾崩了,真正的大唐盛世要到他儿子高宗李治和媳妇兼儿媳妇武则天当家的时候才出现……但是人家朱棣不一样,人家的老豆朱元璋可要比李世民的老豆李渊厉害多了,老朱不但把国家统一了,还把所有的外患都解决了!更爽的是经过朱元璋三十多年的玩命经营(真的玩命,据说朱元璋是累死的!),留给儿子朱棣是一个强大而富庶的大明帝国,所以朱棣要做的事情很简单,把老朱的治国方略沿袭下去,剩下的时间就可做自己爱做的事情了!(千万别想歪了,俺很纯的,据同学说俺的心灵比哇哈哈纯净水还纯!)

朱棣有权,有钱,有人,做什么呢?皇帝嘛,要做就做大的!建造宫殿,修订大典,造船出海……一个都不能少!于是【紫禁皇城】出现了、【永乐大典】出世了、【万国来朝】出演了……也正是从明成祖朱棣开始,中国南海就成为了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地!(现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不少的一部分人的祖先都是当年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随从和商人!)

在朱元璋朱棣父子两代皇帝的治理下,一个治隆汉唐的大明盛世出现了,这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真正的盛世!(不要和我说康乾盛世,自己想办法去查找资料对比一下清初和明初的各项资料和政治文化发展程度!至于所谓的康熙字典,所谓的四库全书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当时的满族人心里最明白了!)

但是到了明早期的晚期,朱棣的重孙子,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当皇帝的时候,事情就不太妙了!首先是太监王振的掌权,王振是明朝第一个出名的掌权大太监,虽然他比起他的晚辈刘瑾、魏忠贤等人来说实在不算太坏,但是他做了一件他的晚辈都没做的事情,他为了证明太监也能建立不世战功,更为了在家乡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威风,竟然把小皇帝忽悠到了边关和蒙古人打仗,皇帝御驾亲征,一伙文臣武将自然不放心,于是都跟着一起去了……(说明:这个时候的蒙古主力已经不是当年的元朝皇室了,元朝皇室已经被朱元璋爷俩打残了,另外一个叫做瓦剌的蒙古部落此时已经在大漠上崛起!王振要打的实际上就是瓦剌!)

这个时候距离朱棣的时代还不太远,所以明朝的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大明帝国先后两批名将们虽然都随他们的老主人朱元璋和朱棣去了,但是他们的子孙还在,这批人都沿袭了祖父和父亲的爵位被称为大明帝国军事贵族,他们虽然不可能都有先祖的武勇,但是毕竟是将门的后代,祖先的一部分本事还是有的,可以说他们一个个都是大明朝军队中和政治中的栋梁和支柱,但是指挥一群猛虎的是一个毫无学识,自以为是的太监和一个心高气傲,少不更事的小皇帝,敌人是在大漠中强势崛起的瓦剌大军,战争还没开打,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土木堡一役,明军精锐全军覆灭,大太监王振身死乱军之中也就罢了,要紧的是皇帝被蒙古人俘虏了,皇帝没了也就罢了,再另立一个便是,但是这一群开国元勋的杰出后代大多死于乱军之中,这个损失对于国家来说可是致命的!无论是从这些将领本身的能力和地位来说,还是从他们的政治影响力来说,大明朝的损失都是致命的!

失去了这一大批军事贵族,大明王朝就永远的损失了一股庞大政治力量,从此以后这个国家就开始走上了风雨飘摇的道路,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

这就要从朱元璋的建国道路开始说起了,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靠武力起家的,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元末明初的乱世之中,涌现了一大批的杰出军事将领,这其中的一大部分都先后聚集在朱元璋的帐下,例如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蓝玉、沐英、傅友德等名将,这一批人根据当年立功的大小被朱元璋封为世袭的大小贵族,只要朱明王朝不倒下,他们的子子孙孙就会为了自己的家族和地位世世代代拱卫大明,可以这样说,对于皇帝来说,这些军事贵族比同宗的藩王要可靠得多了!因为藩王可能会篡位,但是军事贵族不会!

后来朱棣也是靠起兵造反从侄子手中夺取的皇位,他当了皇帝以后,也和他老子一样,把跟随自己一起打天下建功立业的一大批武将封了世袭的大小贵族,这样一来,大明朝就有了两批武勋贵族,这两批武勋贵族合在一起,就成了拱卫皇权的第一大政治军事势力!

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除了封赏有功劳的大臣之外,还分封了很多藩王,藩王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的手足,国家的屏障,所以藩王手中不仅有兵权,还有财权和政权,当有奸臣要谋朝篡位的时候,这些全国各地的藩王就会群起进京勤王,保护朱家的皇权稳定!但是老朱没有想到,他是朱家的族长,他当皇帝自然天下太平,但是他死了以后,谁是族长可就不好说了!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就是凭借自己的军队和皇叔的号召力用强夺去了侄儿的帝位,当上了朱家的族长!

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孙子重蹈覆辙,朱棣将侄儿建文帝当年削藩制藩的政策很是发扬光大了一番,兄弟们的王位可以有,但是权利嘛?嘿嘿,全部交出来!兵权、财权、政权一个都不能少!至于你们以后吃什么?皇家养你们!

永乐大帝的圣旨一下,全国的朱姓藩王就变成了猪姓藩王,一个个只能在家里混吃等死,越是荒淫无度,皇帝就越是高兴,自己的小命就越安全——于是,老朱的满腔豪情就彻底的变成了满腔嚎情……(这个嚎字可以理解为象声词)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