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代清> 李定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李定国(1 / 1)



(1620——1663),字鸿远,陕西榆林人,中国杰出的民族英雄。明崇祯三年(1630),从张献忠起义于米脂,被张献忠收为义子。1631——1636年,随张献忠转战于晋、豫、楚、陕诸省。杀敌无数,屡获战功。

明崇祯十年(1637),17岁,身长八尺,武艺高强,对人谦恭有礼,人称“小柴王”,军中称“小尉迟”。当年率所部二万人马,从张献忠袭安庆,直指南京。十六年,随张献忠破武昌,克长沙,被赐张姓,封为安西将军。满清顺治三年(1646),清军入川,张献忠战死,等从川入黔。四川失守后,萌发“联明抗清”之念,受部属拥赞。中年,复李姓,率军破贵阳,下昆明。四月,连破呈贡、曲靖、晋宁、师宗、通海、蒙自,改阿迷州为“开远”。下旬,师抵临安(建水),迤东悉平。此时,所部兵马5万余众,为义军中最强的一支队伍。

清顺治六年(1649),等赴黔谒见桂王(永历帝)共议“扶明逐清”之约。次年,回守云南,练就精兵3万余,准备东进抗清。清顺治九年(1652),从云南率10万军东征。五月,连克桂林、衡州,被桂王封为西宁王,赐名“如靖”。后,率军连克广东、广西不少州县,军威大振。清顺治十三年(1660),桂王由黔移方南,率精兵迎桂王入驻昆明,号五华山为“滇都”,受封为晋王。十五年七月,清兵入黔,吴三桂屯兵遵义。十二月,与清军准备大战于曲靖的时候,见清军来势汹汹,便率兵撤退。曲靖陷。见势危急,便率兵反击清军,清军大败,定国重取曲靖,不久,大军撤出昆明。十八日,桂王离昆西行,率军护卫。十六年正月,桂王在的帮助下抵永昌。楚雄、大理相继击溃清军。率军出腾越,撤至缅甸之孟良。为抗击清军追击,先后率兵屯住缅宁、孟连等地。打了许多大胜仗。有力地阻止了清军追来。

清顺治十三年(1656)清廷任命铎尼为大元帅,率领士兵10万夺取华南地区。谁知铎尼大军在半路时不幸遇到全军的伏击,铎尼全军覆没。其本人也被击毙。永历大喜,连赏。满清得知铎尼遇害后,大为震怒,派平南大将军固额里因再次领兵攻打。不慌不忙,布下空城计,清军中计,撤退途中,挥军猛攻,清军大乱,被杀得大败,固额里因被击毙。

1660年,转战西藏。大破西藏清军30多万。击毙清王3位清将23名(不出名)

1660-1661年,率领军队南征北战,屡破清军。1662年,展开伐清战争,大获全胜,歼灭清军30万。1663年7月病逝于军中。年仅43岁。

1662年5月,因悲愤而晕倒,但未致于死,在这期间,他听说台湾复明时,心中振奋,病情好转。便准备再次招兵买马,开始了伐清之战。

朔州之战中,清军损失兵力30余万。这次战役是将军平生最后一次战役。

1663年7月21日,定国不幸患病,在弥留之际,再次嘱咐部将:“我死后,尔等要忠心报国,千万不可投降满狗。”说罢叹了一口气就与世长辞了。

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抗清将领之一,作为农民义军领袖,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多方挑衅,他顾全大局,多方避让;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几已令吴三桂全军覆灭。于川民有惠,死后川中多建“李晋王祠”,而在滇黔之地,“李晋王”的英名与传说也一直流传。平生歼灭清军80多万。

将军乃大明末年的第一猛将,我们要向他学习,效忠国家。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