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代清> 王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王征(1 / 1)

王徵

生:

西元1571年

卒:

西元1644年

国籍:

中国明朝人

详细内容:

《远西奇器图说》(与邓玉函合译)及《诸器图说》

王徵的生平

王徵(1571-1644),字良甫,号葵心,明朝隆庆五年(1571)生,他的父亲王应选,著有《算数歌诀》一书,学问很好,王徵从小在父亲教导之下,慨然有经世之志,二十四岁时中了举人,以後他在考场上,便不大得意,於是他回归乡里,以耕读自娱。王徵曾亲自制「虹吸」、「鹤饮」、「轮壶」,又制成「自转磨」及「自行车」等;每当春、夏耕作的时候,便把他制作的机器携至田间,十分热闹。

当时耶稣教士利玛窦讲学京师,徐光启、李之藻等中国士大夫与之交游,并共同翻译西洋科学的书,王徵因曾到京师考试的关系,便与西洋传教士认识,并受洗礼,圣名为斐理伯。王徵五十二岁(天启二年)时中进士,明年艾儒略著《职方外纪》,王徵看到此书内所记载机械工程方面的事,不是中国传统所有的,十分向往,叹曰:「嗟乎!此等奇器,何缘得吾当世而一观之哉?」。後来他当广平推官,努力濬清河水,灌溉田亩达千顷之多。那时金尼阁在山西,他便邀金氏到陕西来传教,金尼阁是比利时人,利玛窦去逝之年到中国来,曾收集利玛窦的笔记写成拉丁文《中国开教史》,王徵与金氏学拉丁文,这是第一个学拉丁文的中国人。

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王徵至北京,当时教士利玛窦、邓玉函、汤若望在北京修改历法,他便朝夕向他们请益。有天,王徵提起以前他看到艾儒略的《职方外记》所记的机械,他们三人便把带来的有关机械的书籍给王徵看,王徵十分欣跃,但自己的拉丁文能力有限,不能完全看懂,乃邀邓玉函一同翻译,邓氏本是医药专家,机械工程不是他的专长,但因王徵再三请求,便答应了。王徵此时虽已五十多岁,但天资聪明,数学是他的家学,机械更是他从小便感兴趣的事,於是由邓玉函口授,王徵笔述并编图,共同写成一部《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天启二年刊於北京。

由此可见,中国的数学早在明朝时期,明清之际中国与西方的直接交通,就有重大的发展了,同时也影响了更後来的清朝科技的发展。而因为又是与西方学者邓玉函共同所完成的,明末清初所传入的西学,宗教书籍虽达半数,却以天文学与历算学影响最大。数学、医学、地理、音乐、建筑等亦曾广泛输入,则将物理学与机械工程学引进中国。故也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西学的传入重要之一。

《奇器图说》与《诸器图说》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後人简称《奇器图说》,是中国第一部有计画有条理的机器工程书。共计三卷,第一卷绪论和重解;绪论说明机械工程的性质和应用;重解叙述重、重心和比重。第二卷器解,叙述各种机器的构造及应用;如天秤,等子、槓杆、滑车、轮盘、斜面……等。第三卷为各机器的实际应用。王徵译此书时,以有益於民生日用,国家兴作者为优先,他说:「非切民生日用者不录,录其最切要者。费工过钜不录,录其最简便者,一器有多种不能尽录,录其最精妙者。」书成之後有位朋友跟他说:「吾子响刻西儒耳目资,犹可谓文人学士所不废也。今兹所录,特工匠技艺流耳,君子不器,子何敝敝焉於斯?」。王徵回答:「学原不问精麤,总期有济於世;人亦不问东西,总期不违於天,兹所录者,虽属技艺末务,而实有益於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这是王徵译《奇器图说》的理由,可见他把国计民生看成第一等重要的事。

王徵并且自己写了一部《诸器图说》,其内容有的为采用西洋自鸣钟的原理而加以变通,如自行车与自转磨即是,有的是根据中国旧法加以改良,如连弩即是。《诸器图说》的内容为:

一、引水之器1.虹吸2.鹤饮

二、转磑之器1.轮激-用水力2.风动-用风力3.自转-用重力

三、自行车

四、轮壼

五、代耕

六、连弩

王徵这两本书奠定我国近代机器工程学之基础,我们今天工学所用的译名大都溯源於这两部书。

明末关中等地寇盗如毛,三原县令张缙彦与王徵策划做了连弩活机、自行车、自飞炮……等来共同抵抗盗匪,很有成绩。崇祯十六年闯贼李自成攻入关中,想罗致地方的士绅,王徵自知不免,便自写墓铭「明了一道人之墓」,李自成的使者到他住处时,他引刀自弑,贼人没有办法,便拿他的儿子做人质。地方人士听到这消息,有一百人自愿以身赎回他的儿子。

陕西通志载,王徵因闻知李自成攻陷北京(1644),皇帝自缢,悲痛至极,绝食七日而死。

王徵一生老而不倦,五十多岁才开始译《奇器图说》,更亲自领导制造连弩活机等以御盗匪,这种奋斗不懈的精神,值得後人敬仰。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