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上的游客很多。各式服装都有, 有的游客还穿着汉服,穿着彝族服饰的更多。
付杨护着她,在拥挤的人群里一步一步前行。 孔漫一边慢走, 一边看着周围的小摊贩。各种挂着彝族特色的小饰品、耳环、项链目不暇接。
到一半的时候,付杨看到有奶茶摊。买了一大杯温热的红豆奶茶递给她, 又买了古镇特有的傣味手撕牛肉,让她边走边吃。
挪到古镇中心,天已经黑了。广场上有一圈穿着彝族服饰的男男女女,在围着一个高大的纹着彩云的红色大火盆。 火盆里火焰熊熊燃烧着, 广场周边消防车停了一大排。
这是彝族特有的祭火大典。政府也不会强制取消, 只能加强防控。@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广场上放起彝族的歌曲。曲风雄厚浓烈,节奏感十足, 震撼人心。 随着音乐响起, 天空中烟花齐齐绽放。围着火盆的彝族男女开始跳起舞来。有的人身前还挎着弦子, 边跳边弹。
孔漫看着眼前这一幕。被节日的气息感染, 整个人也跟着节奏轻轻晃动着。
广场上热闹非凡。人们兴高采烈地交谈着。而那围着跳舞的圈子里,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进去。一圈不够, 又扩开一圈,还不够, 第三圈第四圈的围了起来。
右手突然被一个女孩子抓住, 带着她随着圈子跳动。孔漫一懵,才发现第五圈已经扩到身边来了。
女孩子带着她往右边移动。 孔漫有点儿慌了,刚要转头去找付杨。他的手就握着她左手,跟在她身后慢慢走动着。
孔漫安心了。但是看着前前后后的人都在随着歌曲跳动。她不会这儿的舞蹈, 拉着他要退出来。 付杨倒反而拥着她跟着圈子走, 他低头在她耳边说:“不会也没事,跟着走一圈就行了。”
孔漫看了一眼付杨。他单手拥着她, 另一只手插裤兜里。 他左边是一个白领女生,穿着西装,脸上化着精致的妆。也在慢悠悠地跟着圈子走动。见有人看她,她对着她笑了一下,转头看向火把方向。
孔漫转头,也跟着付杨一样随着圈子走动。倒是拉她那个女孩子看着他们两这样,不好意思再拉着孔漫了。 于是放手,一手拉着右边的人,一手甩着跳了半圈,气喘吁吁地停下,也跟着走起来了。
跟着跳舞的圈子围着火盆走了一圈。 彝族是个热情又崇火的民族。一圈走下来,总有几个年轻小伙想来拉孔漫跳舞,但都被付杨给挡了下来。 孔漫笑眯眯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幕幕,看着男人的脸越来越垮。
没等走完一圈,他就拉着孔漫走了,说还是回去吧。 孔漫也不反对,挽着他的胳膊随他。
出去的时候付杨没带她去古镇街道上挤了。他拉着她从一侧巷子里穿过去。 巷子里的屋舍是老式的。有木制的也有翻修过的,但都很复古。有条小河静静流淌着,河边垂柳倒挂,迎风飘扬。
走了一段路,古镇街道上的热闹被远远甩去,巷子里安安静静的。 男人忽然停下。拉着她的手往身前带了几步,双手一抱,搂住细腰,低头轻轻啄她发顶。
木屋下挂着暗黄灯笼。昏暗的灯光照着他轮廓分明的下颚线。
抬手环住男人的腰。孔漫靠在温热结实的胸膛上,仰头亲在他性感的下颚骨上。 男人移唇下来回应。
四周静谧。 付杨手机突然响起。他的铃声是手机自带的,声音还挺大。 单手搂着她,付杨摸出手机接起,用方言回了几句。
他的方言听多了,孔漫能听懂的就是在外面,不回去了。
付杨挂了之后看着她暗自猜测的样子,笑着主动说了:“是我妈打给我的,问我怎么不回去吃饭。” “我说我在外面忙,就不回去了。”
孔漫有点儿疑惑:“平常也没打给你让你回去啊。” 付杨回她:“我妈是彝族嘛。这些年来一到这天,我爹都会空下来专门给我妈过一下节日。我和我哥嫂要是在家,也会特意赶回去陪她一起过。今年倒是赶巧了,我们都不在家,估计就小鹏和我爹一起陪她过了。”
她有那么一点点惊讶,“不是说少数民族不和汉族通婚吗?” 付杨:“那也不是全部都不通,相互尊重吧。就像我爹妈,我爹会给我妈过火把节,我妈也会陪我们过春节。” 孔漫点点头,理解了:“倒也是,相互尊重。”
过了一座小桥,前边有人在唱歌,而且有点小热闹,两人走过去。
是一个拼酒的店铺。木制的阁楼下,一面旗帜挂在上面,上面写着祝酒。 阁楼大厅内摆了两排桌子,后面摆了一堆酒坛,就是古装电视剧里的那种酒坛子。
孔漫来了兴趣,拉着付杨进去看。 酒坛子里都是各种各样的酒。桂花酒、杨梅酒、青梅酒、米酒、高粱酒、青稞酒、二锅头等等。 大厅里那两排桌子上,里面那一排站着一些穿着彝族服饰的姑娘和小伙,这边的桌子上坐着一些游客。
每一轮拼酒,游客各自选择彝族对手,指定一类酒开始拼。时间为一首歌唱完,喝赢彝族的对手,那么此次酒费免了,喝不过当然得按价格和喝的斤数来掏钱。
他们刚在桌边站定,付杨给孔漫讲完规则,那边就有三个游客点了对手,开始拼酒。 彝族小伙把他们指定的酒水端上桌面。另一个抱了一叠碗出来,在桌面上一溜儿摆好,开始倒酒。
倒完酒。两排桌子边上站了两个彝族姑娘,她们清了清嗓子开始唱起彝族特色祝酒歌: “(彝语) 苏木地伟我,曲波各拉苏 你我押得苏,木啦格特波 …… (汉语) 远方的贵宾,四方的朋友 我们不常聚,难有相见时 ……”
歌曲一停,游客两输一赢。 赢的那个也只是快了一秒放下的酒碗,喝得脸红脖子粗,一室的人哄堂大笑。 闹着让输了的游客付钱。付完钱后,彝族姑娘特意给他们一人打了一碗米酒,又唱了一首轻快的彝族歌曲祝福他们。@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孔漫看着有点蠢蠢欲动。 付杨看出来了。没让她参与拼酒,倒是找了个彝族姑娘,用方言跟她说了些什么,然后指指孔漫。 那姑娘笑着点头。
付杨又过来,带着孔漫去点酒。她看了一眼,问他:“哪种酒好喝?” 付杨一时为难了。烈酒不能让她喝,果酒他还真不知道哪个好喝一点。 看了他一眼。孔漫最后还是选了桂花酒,因为桂花很香。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