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的成绩已经出来了。
    一点都不出意外。
    张晨的成绩还是那样醒目,醒目得连每个老师和学生都已经麻木了,似乎这就是他才应该考出来的分数。
    张晨刚刚离开以前的乡政府也就是现在的区政府大院,走到即将改名为白鹤中学的原乡中校园时。
    老远就看得到乡中的院墙上挂着好几条横幅,只不过看着那上面字怎么看怎么都觉得一阵蛋疼菊花紧。
    “热烈庆祝101班张晨同学夺得宜安市中考第一名。”
    “祝贺坝头乡中99年中考再创佳绩!”
    -----
    各种稀奇古怪的标题都出来了。
    不过张晨看着那一连串的“乡中”字眼,心里也是颇有些不舍。新的白鹤中学已经在建了,估计下个学期就能启用,坝头乡中这块地皮已经成了白湖湾集团名下的产业。
    崭新的校园无论是面积还是硬件设施,都不是以前的乡中可以比拟的。但是有很多东西总是人一生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就像坝头中学的三年经历,或许在很久之后张晨仍然都会记得,更是一辈子的回忆。
    老旧的窗棱已经掉漆,大多数教室的玻璃上都被透明胶布粘满了碎裂的痕迹,或许99年的中考也将成为坝头乡中最后一次用“乡中”的称呼了。
    乡中的三年。
    可以想起的人和事情有很多。
    当然。张晨不是会跌死在过去的人。
    刚一进校门,就被挤在乡中校内宣传栏的人头吓了一跳,黑压压的一大片。好几百人呐,实在是太壮观了。
    不用说了,这种场景张晨也不是头一次看到,平时学校里每个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出来或者毕业班的中考成绩出来,就没少见过。
    乡中对学生成绩的公开可以说不是一般的及时,而是很及时。
    这次中考的成绩一出来,学校就公布了全校的成绩排名。更把高分学生在全市以及全县的排名都写在了括弧后面,看上去一目了然。
    还没走近。张晨就看到了大红纸上的黑色字迹。
    其实他也蛮佩服的,到底是哪个老师牛气到这种程度,竟然把全校考生的名字和分数包括排名都用小楷写了上去,这可不是一个字两个字。而是上万个字。
    不过此时,红榜下面可没有人在感叹这字到底是谁写的。
    “这么高的分,只有他才考的出来吧!”
    “太高了!”
    “张晨太变态了,考这么高!”
    “你们说晨子这次会去哪个学校,这么高的分芦城一中和宜城一中都够了吧!”
    听着一群人都在议论自己,人群后面的张晨怎么都觉得奇怪。
    不过他也很有些好奇自己到底考了多少分,这时候可没有电话查分这一说法,再说了他也没打算去查自己考了多少分。
    他的分数压根就不用凑近看,红纸上老高的位置就能看到的名字。而且还是大一号的毛笔楷体字,字迹刚劲有力,想来是誊写名单的老师头一个写上去的。
    101班。张晨语文115,数学120,英语118,物理化学100,历史政治98,实验10。总分561,全年级排名第一(全县第一、全市第一)
    这次中考语数外满分都是120分。政史一张试卷满分100分,理化一张试卷也是满分100分,总分共计是560分,再加上10分的物理和化学实验,所以总计满分是570分。
    作为全市唯一一个总分突破560分的考生,张晨的成绩毫无疑问地取得了无可争议的全市第一名。
    因为在考试之前,白鹤并没有设立经济特区,所以这一次白鹤地区教育系统的中考和高考排名,仍旧被算在了宜安市内。
    561分的总分,的确很震撼。
    连张晨自己都有些难以想象他竟然会取得这样的分数,因为在考完试后,毕竟是中考,所以他给自己稍微估了一下分数,差不多在545分上下。
    而且在考试之前,他就夸下海口,即使百城一中和德阳中学愿意录取他,他也要考出一个高分。
    张晨口中的高分绝不仅仅是达到省级重点中学的入学线就够了,至少也是全县前三的成绩。
    但是他没有想到最终的结果会多出十五分的差距,这就不仅仅是估分技巧的问题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