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 第五卷 百家争鸣、群雄并立--大气磅礴的春秋战国(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卷 百家争鸣、群雄并立--大气磅礴的春秋战国(3)(2 / 2)

这下可愁坏了孟尝君,他问遍了所有门客,寻求解决办法。

有一个人说,他可以夜里学狗叫到王宫里把那件狐狸皮袄偷回来。

果然,这个门客在夜深人静时从王宫中偷回了狐狸皮袄。

孟尝君把它献给秦王的宠妃,宠妃欣然接受,劝说秦王释放了孟尝君。

当孟尝君离开秦都后,秦王又后悔了,派人追捕孟尝君。

孟尝君一路东逃,逃到函谷关前,已是夜半,依照关口规定,只有等到鸡鸣时才允许百姓出入。

孟尝君让门客们想办法。

门客中有一个善学鸡叫的。

这个门客一学鸡叫,别的鸡也跟着叫了起来。

关吏打开关门,孟尝君逃出函谷关,安全返回了齐国。

赵奢因何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派遣军队进攻赵国西北部的要塞阏与,企图由此进袭赵都邯郸。

赵王召来大将廉颇和乐乘,问他们可不可以出兵援救阏与守军,二人都认为阏与路程太远,而且都是山路,通行艰难,很难求援。

赵王很失望,又去问赵奢,赵奢回答说:“道路远而又艰难,就像两只老鼠在一条穴中相争斗,哪一方将领勇敢,哪一方就可以获胜。”

赵王大喜,立即命令赵奢率赵军援救阏与。

赵奢率赵军从邯郸出发,出城三十里,传令赵军停止前进,并向军中下令:“谁敢向我谈进军的问题就杀谁的头!”

这时,秦军在围攻阏与要塞的同时,派出一支部队绕到赵军背后,一直前进到武安之西,武安是邯郸西边的最后一道屏障。

消息传到,一个军官按捺不住,向赵奢进言,请他急速前进援救武安。

赵奢不听,下令斩杀这个军官,命赵军原地不动,并增加壁垒,整整18天未曾前进一步。

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被赵军抓获,赵奢不但不杀,反而将他放走。

这个间谍回去后,将情况报告了秦军统帅。

秦军统帅因此放松了对赵军的警惕。

赵奢将秦军间谍打发走后,命令全军立即出发,火速前进,一天一夜便赶到了前线,在离阏与50里的地方扎营,并立即修起壁垒。

赵奢采纳了士兵许历的建议,指挥赵军猛攻秦军。

秦军大败,弃甲而逃,伤亡惨重。

阏与之战使秦国的东进计划暂时受阻。

战后,赵奢因功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等重臣同列,许历也因功而被擢升为国尉。

“债台高筑”讲的是谁的故事?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一统天下的周朝,可是天下传到周赧王的时候,周天子的土地,零零碎碎加在一起,也就几个县,不但比不上秦、楚这样的大国,连大国底下的臣子封地也比不上。

这时,诸侯国中,秦国尤为强大,经常出兵平灭那些弱小的国家。

有一回秦国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结果却被魏国的信陵君打败了。

赵国得救,秦兵战败,在各国引起了很大震动。

当时楚国有一位名士叫春申君,便向楚国的国君楚考烈王建议说:“大王,现在机会来了。

秦国老想称王称霸,这次信陵君打败了它。

假如您现在动员周天子联合几个国家,一齐攻打秦国,就能把秦国灭了。

这样一来,您就成了各国的盟主。

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啊。”

于是楚考烈王就请求周赧王出面号令各诸侯参战,共同讨伐秦国。

周赧王企图借此重振周王朝的声威,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出面。

可当时的周王朝又小又穷,打仗得有钱组织军队才行。

为了组织一支几千人的军队,周赧王不得不向豪门富户借债,还立下字据:保证在灭秦之后,用战利品加倍偿还。

当时,周王朝已没有什么号召力了,而各国都惧怕强秦,除了楚国和距离秦国较远的燕国响应了周赧王的号召,其他国家根本没派兵,仗也就没打成。

周赧王只好把刚刚凑齐的军队解散了,可他借来的钱已花得精光。

周赧王没有钱还债,那些债主拿着字据天天登门讨债。

周赧王无法应付,每次一见债主上门,他就躲进深宫后的一座高台上。

后来,人们称这个台子为债台,以债台形容欠债过多无法偿还,“债台高筑”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

邯郸大战的结局如何?

公元前258年,秦昭王因赵违约未割让六城给他,不听白起劝谏,派王陵进攻赵都邯郸,秦赵邯郸之战爆发。

赵国上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坚守城池。

平原君赵胜以国忧为先,身先士卒,听从李谈的劝告,裁减府邸人员和开支,组织敢死队3000人与秦军殊死决战,秦军为之退却30里,大大鼓舞了士气。

秦军久攻不下,几易其帅;邯郸久陷重围,易子而食。

战事日紧,赵王遂遣平原君求救于楚、魏。

楚王应从,派春申君率军救赵。

求得楚国帮助,平原君再求魏援助,魏信陵君通过魏王爱妾窃得魏王虎符,率10万大军前往邯郸救围。

魏信陵君率领的10万大军与楚国的援军汇合于邯郸,对秦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与此同时,邯郸的赵军也乘机反攻,秦军大败,邯郸解围。

此战过后,赵国暂时渡过了亡国危险。

信陵君用什么办法救赵?

秦军围攻赵国国都邯郸时,赵国岌岌可危,平原君派人送信给魏王和信陵君,请求魏国出兵援救赵国。

魏王接到赵国告急的求援信后,立即派遣晋鄙大将带领10万兵马去援救赵国。

秦王闻讯后,立即亲自到邯郸督战,并且派使臣警告魏王说:“我秦国大军进攻赵国都城邯郸,早晚之间就要拿下这个城市;如果诸侯国家当中有谁敢出兵援救赵国,那么等我拿下赵国后,定要最先击败它!”

魏王害怕了,连忙派人传令给晋鄙率领的魏国10万军队:立即停止前进,就在邺地驻扎待命。

信陵君因无法解除邯郸之围感到十分忧虑,他多次请求魏王下令火速救赵国,但魏王始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信陵君无计可施,便断然决定自己带着门客们准备奔赴邯郸同秦军拼杀。

侯嬴劝阻了信陵君,并给信陵君出了一计。

信陵君立即采纳了侯嬴的计谋,令人前去请求魏王宠妃如姬盗取调遣晋鄙的兵符相助。

如姬在夜深时,趁魏王熟睡之机盗得魏王调兵所存的半个兵符,交给了信陵君。

信陵君带上朱亥一行人来到邺城,见到晋鄙,假托魏王有令要自己代替晋鄙的职务。

晋鄙虽然将两块兵符合上了,但心里还是对此事产生了怀疑,打算拒不交出兵权。

见此情形,朱亥大喝一声,立即拿出藏在袖中的重达40斤的铁锤,劈头盖脸朝晋鄙砸过去,一锤打死了晋鄙。

随后,信陵君统率晋鄙的军队进攻围困邯郸的秦军,给秦军以突然打击。

在魏军和赵军的内外夹击下,秦军被迫解围,仓皇逃走。

魏王非常恼恨信陵君杀死了大将晋鄙,信陵君也自知得罪了魏王。

于是,信陵君便派遣其他将军率魏军回国,而自己留在了邯郸。

毛遂是怎么自荐的?

秦军包围邯郸时,赵国平原君去楚国求救。

出发之前,平原君要挑选20名文武全才的人和他一道去。

平原君的手下一共有三千多人,要选20人很容易,但他挑了半天,只挑出19人。

这时,一个叫毛遂的人站了出来说:“也许您不大认识我,但我就是您要找的最后一个人。”

平原君就问毛遂:“你在我的门下几年了?”

毛遂说:“三年了。”

平原君说:“我听人说,贤人在世上,就像一个锥子放在袋子里,它的尖很快会从袋中露出来的。

你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并没有做出什么重要的事使得大家称颂你,我也没听说你有什么大的能耐,这就证明你的本事是十分有限的。

我看你还是留下吧。”

毛遂说:“您说得很对,我以前没有露出尖来,就是您没有把我放到袋子里去,今天请求您把我放到袋子里去。”

于是,平原君就带上了毛遂,另外19人在去楚国的路上经常私下拿他开玩笑。

到了楚国,平原君就和楚王商量楚军援赵之事。

但任凭平原君怎么说,楚王就是不答应。

这时,只见毛遂手按宝剑走了上去,斩钉截铁地对平原君说:“先生,援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能说清,怎么和他从早上就说到了中午,还没有说成?”

楚王看到这位不速之客,问:“这是何人?”

平原君说:“是我的门人。”

楚王喝道:“还不给我下去,我正和你家先生商量大事,你来干什么?”

毛遂有意地向楚王面前走了一步,大声说道:“你之所以对我无礼,是因为你坐在家里,依仗着你们人多。

但是,就在这十步之内,你能显示出你楚国人多的优势吗?

大王的性命实际上就握在我毛遂的手里。”

楚王被毛遂说得不知如何是好,用求助的眼光望着平原君,平原君示意他听毛遂的话。

然后,毛遂继续为楚王剖析了援赵抗秦的利弊得失。

楚王听毛遂分析得很有道理,就说:“那就依毛先生的话,楚赵结盟抗秦。”

毛遂怕楚王反悔,便让楚王与平原君歃血为盟。

盟誓后,楚王派大兵救援赵国。

毛遂对解邯郸之围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秦王是怎样干掉白起的?

公元前259年,秦王打算派兵进攻赵国都城邯郸,白起劝谏说:“我们去攻打赵国的国都,赵军肯定拼死抵抗,别的国家也会帮助赵国,加上我们现在国内空虚,肯定会失败的。”

可秦王不听,执意要发兵攻打赵国,还打算派白起带兵。

白起借口生病,不能带兵前往。

秦王便派王龁统兵,包围了邯郸,却久久不能攻下。

这时,楚国的春申君和魏国的信陵君率军进攻秦军。

楚魏联军和赵军里应外合,秦军大败。

白起听到这个消息后,对秦王说:“您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

秦王听了白起的话非常生气,就免去他的官爵,令他迁居到阴密(在今甘肃)。

白起出了咸阳不远,秦王又派使者赐白起一把宝剑,命他自杀。

白起接过宝剑,满腔悲愤,长叹一声,挥剑自杀。

为何孔庙中没有荀子的牌位?

荀子,名况,字卿,亦称荀卿、孙卿,赵国人,其生卒年不详。

在自然观方面,荀子汲取了道家“天道自然”的观念,反对天命和鬼神迷信,以为“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因而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和“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命题。

荀子对儒学的理论贡献不亚于孟子,但他否认命运、不敬天地鬼神、不法先王、不尚仁义、人性本恶等观点难以见容于后世儒学,所以孔庙中没有荀子的牌位。

赵国名将李牧是怎样防御匈奴的?

李牧是赵国名将,曾经在赵国的代郡(在今河北)和雁门郡(在今山西)一带防御匈奴。

李牧防御匈奴很有办法:首先,他致力于团结将士,使上下齐心协力;然后,他根据边境的实际情况开辟商业市场,把从市场上征收来的租税都作为军费开支,每天都买些牛来杀掉,犒劳士兵;第三,他加紧督促士兵练习骑马射箭,提高战斗能力;第四,命令军兵提高警惕,完善烽火等报警设施,并派出许多间谍侦探匈奴人的动向;第五,李牧不准士兵出去和匈奴人交战,匈奴兵一进入赵国边地,赵军立即点燃烽火,入城据守,拒不出战。

这样过了几年,赵国并没有什么损失;匈奴人认为李牧是个胆小鬼,就连赵国的边防士兵也都这样看待李牧。

匈奴连续几年里都没有抢到什么,却始终认定李牧胆怯。

李牧又经常赏赐将士,将士们无功受禄,于心不安,不愿意再接受赏赐,都愿意和匈奴人大战一场。

李牧见士气已经养成,便从边防军中挑出1300辆战车,13000名精锐骑兵,能擒敌杀将的精锐步兵5万人,善射的弓箭兵10万人,把他们全部调集在一起,准备作战。

然后,李牧下令大开城门,将牛羊都驱赶到田野里。

匈奴人闻讯后,立即前来抢掠。

赵军佯装不胜,让匈奴人俘去数十人。

匈奴单于见赵军不过如此,便率领大军进入边塞,想大捞一把。

李牧见匈奴兵来到,便布下奇阵,命中军诱敌,左、右两军从侧翼包抄进击,形成包围,大败匈奴人,杀匈奴兵十多万人。

之后,李牧率军乘胜消灭了襜褴部落,击破了东胡,并迫使林胡投降赵国。

匈奴单于被打得抱头鼠窜,十几年都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主修都江堰的人是谁?

秦惠文王的时候,秦国灭掉了位于今天四川成都一带的蜀国,改为蜀郡,派官治理。

公元前256年,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太守。

当时,蜀郡治下的岷江经常发生水涝灾害,人们难以安居乐业。

于是,李冰和儿子一起行程数百里,沿岷江逆流而上,亲自勘察岷江的水情、地势等情况。

在实地考察基础上,李冰确定了治理岷江的周密方案。

终于,历经千辛万苦,李冰带领大家修建成了都江堰。

为了工程的维护和长久的使用,李冰还制定了一系列维修和监控办法,有的至今还为人们所沿用。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具有很高的科技水平,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历史上曾修建过的许多水利工程中,唯独李冰修建的都江堰经久不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航运等多种功效,成为一项工程奇迹。

吕不韦是怎么爬上丞相之位的?

公元前287年,秦昭襄王的次子安国君被立为太子,他的爱姬被立为正夫人,赐号华阳夫人。

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子女,其中有个叫异人的儿子排行居中。

异人的母亲夏姬不受宠爱,异人就被作为人质送到了赵国。

原籍卫国的大商人吕不韦到赵国邯郸做生意时,认识了异人。

当时,异人的生活过得很拮据,吕不韦决定资助异人,以异人作为投机政治的资本。

吕不韦对异人说:“我能让您贵为天子,富有天下。”

异人心知吕不韦所指,便和他促膝密语,说了很多肺腑之言。

吕不韦说:“秦王老了,安国君如今又是太子。

我听说安国君最宠爱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膝下无子。

您兄弟二十余人,而您排行居中,又在赵国作为人质,如何能被安国君重视呢?

如此看来,即使秦王死后,安国君得立为秦王,您也没有多少把握和各位公子争夺太子之位。”

异人深以为然,说:“那依先生之见,该如何是好?”

吕不韦说:“我吕不韦愿以千金之资去为公子游说,让华阳夫人收公子为义子。”

异人听后,忙跪拜说:“若先生的谋划真得以实现,我愿平分秦国与先生共享。”

于是,吕不韦便将许多钱赠于异人,以供他的日常用度及结纳宾客贤达之需。

吕不韦还将自己的宠妾赵姬送给异人,赵姬生下的儿子嬴政,就是后来统一中国的秦始皇。

随后,吕不韦尽购奇珍异宝,回秦国贿赂华阳夫人收异人当了义子。

秦昭襄王死后,安国君即位,但不久也去世了。

吕不韦帮助异人逃回秦国,在华阳夫人的帮助下即位为秦庄襄王,吕不韦也由此做了秦国丞相。

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卿相是谁?

吕不韦做了秦国丞相,八方搜罗门客,借以粉饰自己惜才爱士。

许多人慕名前往,有一位年仅12岁的童子也来求为门客。

这个童子名叫甘罗,他的祖父叫甘茂,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

后来,甘茂受到别人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

甘罗走投无路,只好投奔吕不韦。

甘罗从小能言善辩,深受家人喜爱。

做了丞相吕不韦的门客后,甘罗生活上有了着落,心存感激,寻机报答。

一次,秦欲派使赴燕,吕不韦请老臣张唐应命,屡劝无效。

甘罗去见张唐,分析天下大势,数列出使利弊,说得张唐叹服,遂欣然应命使燕,帮了吕不韦一个大忙。

此事不久,经吕不韦荐举,甘罗作为秦王特使,奉命赴赵,以雄辩之辞说服赵王发兵攻燕,秦不费一兵一卒,得城五座。

甘罗立下奇功,满朝为之震动,秦王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赐还给他,又提拔他为上卿。

吕不韦是怎么丧命的?

秦庄襄王死了后,13岁的嬴政继承了王位,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嬴政年少,朝政大权完全落在太后赵姬和丞相吕不韦手中,他们同宦官嫪毐狼狈为奸、专权弄国,根本不把嬴政放在眼里。

嬴政一天天长大,对吕不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公元前238年,嬴政22岁,在旧都雍城举行了加冕典礼,从此,他就算正式做了国王,可以亲自处理朝政了。

这对吕不韦来说很不利,于是他就想出一个借刀杀人之计,利用嬴政不在咸阳的机会,怂恿嫪毐叛乱。

嬴政听到嫪毐叛乱,将计就计,命令吕不韦带兵去平叛。

吕不韦只好带兵前往。

谁料叛军不堪一击,没过几天,嫪毐便被抓住押解到咸阳。

嬴政下令车裂嫪毐,并且诛杀了他的父族、母族和妻族。

嬴政知道嫪毐的叛乱与吕不韦有关,便派人调查吕不韦。

调查清楚后,嬴政本想杀了吕不韦,但念他扶助父亲和自己登上王位有功,动了恻隐之心,只是罢免了他的丞相一职,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阳。

但吕不韦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暗中和六国诸侯保持密切联系,企图借助外国的力量东山再起。

嬴政得知后勃然大怒,干脆赐毒酒让吕不韦自尽了。

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的一对好友?

俞伯牙是楚国人,童年时就喜爱弹琴。

后拜成连学琴。

成连对他说:“我只能传授给你琴曲,却不能转移你的性情。

我的老师方子春,很会弹琴,也能转移人的性情。

现在他正住在东海蓬莱,你愿意和我同去向他求教吗?”

伯牙欣然同意,和成连一块来到了东海蓬莱山岛。

成连留伯牙在山下,又对他说:“你先在这里练琴,过些日子我会来接你。”

伯牙孤身一人在岛上,生活清苦寂寞,便把心中的感受融汇海景岛色,作成了一支琴曲《水仙操》弹奏。

琴曲刚刚作完,成连兴高采烈地来接他了。

伯牙这时才明白,所谓方子春先生,不过是老师虚构的人物,他慨然地说道:“这下子,老师真是转移了我的性情。”

从此,伯牙弹琴出神入化,以致他奏琴时,连马听了都要仰脖对天嘶鸣。

有一次,俞伯牙去泰山游历,恰遇天降暴雨,他便避于一座山崖下肃穆地抚琴抒怀。

他看到滂沱的雨水从峭壁险崖上倾泻,急转琴弦,奏出了时而高昂峻急、时而又缓缓缠绵的曲调,似流水长长。

这时,一个叫钟子期的樵夫在雨中静静地听琴,竟忘了打柴,对伯牙说:“先生弹的是《高山流水》吧?”

伯牙点点头。

接着,钟子期又说:“琴抚得真妙。

如志在高山巍峨,志在流水长长,再无可与你相比较的琴家了。”

伯牙很佩服钟子期,把他视为知音。

二人别后的次年中秋,俞伯牙去找钟子期,可过了好久,还是没找见人。

经打听,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要人们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俞伯牙万分悲痛,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高山流水》。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把心爱的琴摔了个粉碎。

悲伤地说:“我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怎样的经历促使李斯发愤向上爬?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他上厕所,不禁被吓了一跳,原来一大群正在抓蛆吃的老鼠被吓得四下逃窜。

还有一次,李斯去郡里的仓库巡视,发现粮食堆里有几只大老鼠正在偷吃着粮食。

李斯去赶它们,老鼠毫不理会地继续细嚼慢咽。

原来仓库里很少有人进来,老鼠没有半点儿恐惧感。

看到仓里的老鼠养尊处优,长得又肥又大,李斯联想到厕所里的老鼠,不由得感慨万分:同是老鼠,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状况竟有天壤之别!人也同样,爬上去了就是贤者、君子,沦落下层就是愚民、小人,这和老鼠不是一样吗?

从此,李斯发誓要进入上流阶层。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受到秦始皇的重用,对秦国统一六国起了很大作用,后来担任了秦国丞相。

韩国游说秦国开凿郑国渠的意图是什么?

公元前237年,韩国为消耗秦的国力,使之无力攻伐六国,派遣水工郑国到秦游说兴修水利的必要性。

嬴政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征发大量民工,由郑国主持,开凿西引泾水,通过瓠口(今陕西泾阳西北),东注北洛河的大型灌溉渠道。

后来,秦觉察出韩国的企图,欲杀郑国,郑国说:“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于是,秦国允许其继续施工,终于完成此项工程。

渠成后,长三百余里,灌溉田地四万顷。

从此,关中成为沃野,此渠也被命名为郑国渠。

李斯用什么办法使秦王收回“逐客令”?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先在吕不韦手下做门客,并且在吕不韦的推荐下当上了嬴政的侍卫。

李斯利用经常接近嬴政的机会,给嬴政上了《论统一书》,劝说嬴政把握机会,实现天下一统。

嬴政欣然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先任命他为长史,后又拜为客卿,让他制定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

后来,秦国宗室贵族借口有人在秦国搞间谍活动,要求嬴政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在离开秦国途中,写了《谏逐客书》,劝嬴政收回成命。

他在《谏逐客书》中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说明客卿能够使秦国强大,劝嬴政为成就统一大业,要不讲国别,不分地域,广集人才。

嬴政觉得李斯说得有道理,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打发人把李斯从半路上找回来,恢复他的官职,不久又提升他当了廷尉。

韩非为何死在李斯的手上?

韩非,战国晚期韩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公元前233年,韩非来到秦国,嬴政很高兴,和韩非促膝畅谈天下大事,但韩非口吃,善著书而不善言谈。

韩非劝嬴政不要先征伐韩,应将赵国先消灭掉。

嬴政以为韩非存有私心,便开始对他猜疑,置之而不重用。

此时李斯、姚贾因嫉妒韩非的才能,也乘机进谗言诋毁韩非,说韩非本是韩国公子,终究是为韩着想而不为秦尽全力。

如果秦王不用他,放他回韩国,将给秦国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

嬴政听信谗言,将韩非下狱论罪。

李斯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要他自杀。

韩非希望能面见嬴政,李斯不允,被迫服毒,一代英才就此丧命。

嬴政为何要最先灭掉韩国?

自从嬴政消灭了嫪毐和吕不韦两大势力后,秦国有些衰微的国势立刻又强大起来。

嬴政继承了几代先王的事业,继续扩张领土。

秦国统一全国的条件成熟了。

但嬴政知道单凭秦军的力量很难打败天下所有的诸侯,所以采纳了李斯、尉缭的建议,集中力量,先攻打弱小国家,进而壮大国势,扩大地盘。

而且他还派人到六国搞间谍活动,用金钱收买一些大臣,让他们阻止或破坏抗秦联军,从而利用这个机会各个击破。

李斯认为韩国比较弱小,便建议嬴政先攻打韩国,他说:“大王,韩国在这六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弱小,我们可以先灭掉韩,实现中间突破,有利于我们攻打其他国家。”

嬴政听从了李斯的建议。

公元前230年,嬴政派内史腾率领秦军浩浩荡荡攻打韩国,韩国灭亡,嬴政在韩国旧地设置了颍川郡。

王翦用什么样的计策破了邯郸?

公元前229年,赵国发生大灾荒,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前两年又发生了地震,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秦臣尉缭对嬴政说:“大王,赵国正在灾难之中,兵少马缺,我们可以乘此天赐良机灭赵!”

于是,嬴政派老将王翦率领几十万秦军去攻打赵国。

赵王派大将李牧、司马尚领兵抵抗。

李牧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年轻时曾经率领赵军大败匈奴、秦国。

司马尚也十分勇猛,并且军纪严明。

赵军利用地理优势,死死守城,不轻易出兵。

两军相持很久,秦军一进攻,就被赵军打败,王翦一看硬攻达不到目的,便想利用内奸打开缺口。

王翦派人给赵王的宠臣郭开送去了重金,郭开早已被嬴政收买。

郭开便按王翦的意思到处散布谣言:李牧、司马尚蓄谋造反。

赵王偏听了郭开的话,杀了李牧、司马尚,又派赵葱、颜聚做大将。

赵葱、颜聚没有作战经验,又不会团结将士。

不久,王翦大败赵军,一举攻占了邯郸。

赵王只好向秦国投降,赵太子嘉带领几百人马逃到代郡,自立为王。

荆轲刺秦王为何有去无回?

荆轲(?

-公元前227年),战国时期著名刺客,战国末期卫国人,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

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

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

在燕国,荆轲与杨屠及高渐离等关系亲密。

高渐离擅长击筑,荆轲常与杨屠、高渐离在市井饮酒,酒酣则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而歌,又哭又笑,旁若无人。

田光待荆轲很好,知他非庸碌之人,将他推荐给太子丹。

太子丹与荆轲纵论天下形势。

太子丹再三请求荆轲出使秦国,最好是生擒嬴政,逼迫他交还诸侯所失国土,犹如当年曹沫逼迫齐桓公归还鲁国领土一样;如果不行,就杀嬴政,使秦内外相乱,君臣相疑,诸侯借机合纵,则有望击败秦国。

荆轲说:听说嬴政用金千斤、邑万家来买逃将樊于期的头,如果能把樊于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之地(在今河北)献给秦国,嬴政一定会高兴地接见自己,也就可以趁机行事了。

但太子丹不忍心杀害投奔他多年的秦将樊于期。

荆轲私下找到樊于期说明来意,樊于期随后自刎。

太子丹就让荆轲和勇士秦舞阳带着樊于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之地的地图出使秦国、刺杀嬴政。

荆轲本想等一位朋友同去,但太子丹疑其后悔,荆轲怒斥太子丹,立即辞行。

从人白衣白帽送荆轲一行到易水边上,祭祀祈祷过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随后大步上车,头也不回,驱车入秦。

到了秦国,他们先贿赂嬴政的宠臣蒙嘉,说燕国派使者带着珍贵的礼物前来表示臣服。

于是,嬴政在咸阳宫举行隆重的接见仪式。

荆轲手捧装着樊于期首级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相继来到大殿。

刚走到台阶下,秦舞阳便被秦宫森严的气氛吓得脸变颜色身发抖,荆轲回过头笑着看了看秦舞阳,然后替他圆场说:“穷乡僻野之人,从来没有见过大王这样的气派,希望大王不要怪罪,容许我等完成使命!”

随后,荆轲呈上地图,嬴政一点点展开图卷,展到最后,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

荆轲以右手抢着匕首,左手抓住嬴政的衣袖,向他刺去。

嬴政大吃一惊,一跃而起,由于用力过猛,挣破了被荆轲抓住的衣袖。

惊慌之间,嬴政想拔身上的佩剑,但由于剑长,加之惊恐急迫,怎么也拔不出来。

于是,只得绕着殿上的大柱躲避。

荆轲在殿上追逐着嬴政,那些吓呆了的侍臣手中又无兵器,只好上前徒手与荆轲格斗,御医夏无且将手中的药囊抡起来打向荆轲。

嬴政绕着柱子躲避荆轲,仓惶狼狈。

侍臣们喊:“大王把剑推在背上!”

嬴政这才恍然大悟,背负长剑,从肩头拔剑而出,向荆轲砍去,一下砍断了他的左腿。

荆轲忍痛把匕首向嬴政掷过去,但没有击中,掷到后面的柱子。

嬴政再上前以剑砍荆轲,荆轲身上八处被刺伤。

荆轲知道大事不能成功,靠在柱子上大笑,并且大骂嬴政,后来被杀。

秦国破燕的功臣是谁?

嬴政杀了荆轲后,立刻命令大将王翦率大军攻打燕国。

太子丹带着兵马进行抵抗,但很快就被秦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

嬴政又派兵继续追击,立志把太子丹拿住,否则不肯罢休。

燕王喜被秦王逼得没有办法,只好忍痛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求和。

为秦国灭楚的功臣是谁?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秦军60万浩浩荡荡地向楚国发起进攻。

楚国也出动全国兵力进行顽强抵抗。

到了交战前方,王翦下令兵士修筑壁垒,不许出战。

楚国大将项燕以为王翦是到这里来驻防的,没想到这正是王翦的计策。

在项燕毫无不防备的时候,早已憋足了劲的秦军突然向楚军发起攻势,60万人马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冲杀过去。

楚国的将士抵抗了一阵,便纷纷逃命去了。

王翦抓住战机,命令士兵穷追不舍。

结果楚国的兵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

后来,秦军一直打到楚国都城寿春,俘虏了楚王。

项燕得知楚王被俘,觉得大势已去,便拔剑自刎了。

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

谁是秦国统一前的最后一个敌人?

楚国灭亡,嬴政命王贲率军又去攻燕。

公元前222年,王贲灭掉燕国,之后又率兵攻占了赵国的代城。

这时候,韩、赵、魏、楚、燕都被秦攻灭,六国中只剩下一个齐国。

齐国原来很强大,可齐王建一向胆小怕事,从不敢得罪秦国。

每逢诸侯向他求救,他总是断然拒绝。

齐王建认为齐国离秦国比较远,只要能够死心塌地听秦国的话,就不用担心秦国的进攻。

可是看到了其他五国一一被秦国吞掉的时候,他才如梦初醒,马上着急起来,急忙派兵去守西面的边界,可为时已晚。

公元前221年,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从燕国南部直扑齐国都城临淄。

齐王建无计可施,只有坐以待毙。

很快,秦军就进军到了临淄,齐王建向秦军投降了。

这样,秦国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把六国一个一个灭掉了,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大秦王朝。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