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掉泪的人有一个屡试不爽的看家本领,就是以半哭半泣声调,打动别人的恻隐之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模式是一辈子都改不了的。
不听对方说话,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口沫横飞的人,则属于强硬类型,这种人只要在说话的时候,别人肯“嗯、嗯”地静静听他说,就可以得到好感。
这种人的最大弱点就是自尊太强,经常喜欢抢先别人一步。
有的人不善言辞,说起话来支支吾吾,这一类型的人,有时是因为缺乏表现力,无法巧妙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有时则是个性阴柔、思考深沉、度量狭窄。
更有的是欠缺智慧,或者精神上有某种缺陷。
说话的大智慧: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能听懂言外之意才能避免尴尬和误会。
2、聪明人用舌头代替拳头,老实人说话易失控
说话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受心理的支配和制约。
该不该说,怎样说,何时起始,出现意外如何应对等等,能不能够自我控制,用舌头代替拳头,决定着说话的成败。
聪明人的故事:
晚饭后一对夫妻闲聊。
丈夫:“亲爱的,你又增加20斤了吧?”
妻子:“实际上是25斤。”
丈夫:“那是否想点办法呢?”
妻子:“先胖一阵再说。”
老实人的故事:
“我说,你看人家王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齐齐的,而你总是不修边幅,你就不能学学人家的好样吗?”
丈夫对不整洁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学学人家?
你的收入有人家丈夫赚得多吗?
你要是有了钱,难道我还不会打扮?”
妻子没好气地回敬丈夫。
·别让情绪控制你的语言
医生说,每一次生气,人体所付出的代价,相当于辛苦工作八个小时。
这是生气对自己造成的损害,然而,生气之时的恶言恶语还有可能对别人造成更大的损害。
语言可以伤人于无形,你一时不经大脑,脱口而出的话语,有可能成为别人终生的阴影。
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暴躁的人是令人讨厌的。
罗素·克洛可算是当今影坛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了。
他主演的《美丽心灵》风靡全球,奖项多得让导演、演员手腕发酸,罗素·克洛更被认为极有可能再次捧走奥斯卡小金人。
但不少人也发表看法说“罗素·克洛不会得奖,不是因为竞争的激烈,而是他自己暴躁的性格”。
的确,离开了摄像机,罗素·克洛就成了暴躁的狮子,他爱发脾气,酗酒,虽然观众喜欢有性格的演员,可是像罗素这么大的脾气也没几个人能招架得住。
罗素·克洛和尼科尔·基德曼一样,同是在澳大利亚长大,四年前还默默无闻的他如今已成了好莱坞最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之一。
从《TheInsider》、《角斗士》到《美丽心灵》,罗素·克洛已经是第三次角逐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了,但人们都说他因为自己的臭脾气而犯了一次自杀性的致命错误。
那次,他获得英国电影学会奖的最佳男主角,罗素为了一表兴奋之情,在领奖时赋诗一首,结果被BBC在播出时删掉了,这下把罗素激怒了,虽然他后来为自己的鲁莽道了歉,却没得到大家的原谅,他们认为罗素纵然把纳什演得出神入化,可他本人却是脾气大得让别人接受不了。
在生活中,有的人温和稳重;有的人快捷活泼;有的人迟缓安静;也有的人激动急躁。
罗素·克洛属于后者。
我们无法确知一个能控制自己性情、胜任各种角色的好演员因何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你的名气再大、演技再好,一副坏脾气足以拉住你继续前进的脚步。
性格暴躁且容易发怒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没有人喜欢你在工作了一天回家后,直到吃过晚饭上床睡觉这一大段时间内,都闷声静气,不说一句话;也没有人喜欢你不断发牢骚。
人们更不喜欢你把这类话挂在口头上:“唔,嗷!”
“不要打扰我”,“你看我多忙啊!”
“我们不要再讲这件事好吗?”
“讨厌透了,我不愿再听了!”
这种人是自私的。
如果你想让自己生活得和谐,那你就要换一副笑脸。
·将喜怒哀乐藏起来
喜怒哀乐是人的最基本情绪,人们也在当中暴露自己弱点的行为。
如果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还会招来无端的横祸,因此,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切记要时时克制自己,把喜怒哀乐隐藏起来。
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
而在人性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所以,要把喜怒哀乐藏在暗处,不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为了生存,人们会采取各种方法和行动来结纳力量、分享利益、打击对手。
而任何人,只要在社会上锻炼过一段时间,便多多少少练就察言观色的本领,他们会根据对方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对方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可是谋取利益的另一面,有时却是对对方的伤害,就算不是伤害,对方也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控制。
比如一听到别人奉承就面有喜色的人,有心者便会以奉承他们来接近,向他们要求,甚至向他们进行软性的索取;一听到某类言语或碰到某种类型的人就愤怒的人,有心者便会故意制造这样的言语,指使这种类型的人来激怒对方,让他们在盛怒之下丧失理性,迷乱智慧,失去风度;一听到某类悲惨的事,或对方遭到什么委屈,就哀感满胸,甚至伤心落泪的人,有心者了解他们内心的脆弱面,便会以种种手段来博取对方的同情,或是故意打击对方情感的脆弱处,以达到目的;一个易因某事就“乐不可支”的人,有心者便可能提供可“乐”之事,来迷惑对方,以遂行其意图……
说起来,连喜怒哀乐都不能随意表达,这种人生没太大意思。
因此,人没有必要做一个喜怒哀乐见不着痕迹的人,但把喜怒哀乐放在暗处还是有好处的:把喜怒哀乐由情绪中抽离出去,我们便可以理性、冷静地看待事物,思索它对我们的意义,并进而训练自己对喜怒哀乐的控制能力,做到该喜则喜,不该喜则绝不喜。
一个人不应该将他心境里的宁静寄托在外面的事物上,应当尽可能地把主轴握在自己手中,轻易不容许自己感到喜悦与悲伤的极端感情。
·化干戈为玉帛
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1767-1845年)曾经和一个叫本顿的人进行决斗。
本顿一枪击中了杰克逊的左臂,子弹一直留在里面。
20年后,到1832年医生取出子弹的时候,本顿已经成了杰克逊的热情支持者。
杰克逊建议将子弹归还本顿,但本顿谢绝接受,说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遗失物或被抛弃物的追索时间为20年,现在产权已经发生了转移,子弹的所有权当属杰克逊了。
而杰克逊说自从上次决斗到现在还只有19年,产权关系没有发生变化。
本顿回答说:“鉴于你对子弹的特别照管,并且一直随身携带,因此,我可以放弃这一年。”
我们从安德鲁?
杰克逊和本顿的交谈中,发现两人其实都没有把20年前的决斗放在心上,这也使我们更容易理解他们决斗之后的20年中,为什么一个还是另一个的热情支持者。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难免有旧怨出现,这些旧怨可能会造成不愉快的人际关系,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上面的例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宽恕就是给别人机会,当然,也是给自己机会。
“化干戈为玉帛”是化解矛盾的最佳方式,非常重要。
生活在社会中,必然有矛盾和烦恼,如夫妻、邻里、同事间不和谐,均会使人出现负面情绪,甚至产生仇恨。
老实人在被别人曲解和伤害时,本能的反应就是报复。
然而,报复虽然发泄怒气,减少心中的负荷而痛快一时,但会激化矛盾。
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避免进入困境,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宽容,做到宽容大度,摒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
要勇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不能逃避,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将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及无法解决的问题分别列出。
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全力以赴去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先寻求支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凡事尽力而为必能得到对方的谅解与支持。
·给人忠告的三个要素
很多人因为忠言逆耳,面对别人出现的错误宁愿三缄其口,也不愿吐一个能够劝告别人的字,虽然他(她)因此从未得罪过生活在他身边的人,但他(她)却无疑失去了很多很好的朋友。
忠告对于帮助他人和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这种人不能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忠告于对方,也就无法得到对方的关爱。
因此,我们应该欢迎忠告,更应该给人以忠告。
(1)谨慎行事
忠告是为了对方,为对方好是根本出发点。
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
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对方就会产生你教训他,你假惺惺的反感情绪。
(2)选择时机
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是忠告的第二个要素。
例如,当部下尽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终没有办好时,此时最好不要向他们提出忠告。
如果你这时不适时宜地说“如果不那样就不至这么糟了”之类的话,即使你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且很在理,而部下心里却会顿生“你没看见我已拼出死命了吗?”
的反感,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
相反,如果此时你能行说几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的努力”“这事的确比较难办”的安慰话,然后再与部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最终部下是会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
除此之处,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
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以一对一,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
因为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3)切勿比较
忠告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
因为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例如:
“我说二强呀,你看隔壁家的小正多有礼貌,多乖啊!你和小正同年生,可你还比他大两个月哩,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个好孩子哟!”
一位母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
“哼,嘴里整天是小正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亲生儿子算了!”
儿子生气地回答。
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母亲的忠告效果显然适得其反。
·理智面对语言暴力
遇到别人有意无意抢白、奚落、挖苦、讥讽你,你该怎么办?
有随机应变能力的聪明人,能调动自己的智慧,化被动为主动,使尴尬烟消云散。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视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应付办法。
若判明来者不善,是怀有恶意,故意挑衅,你可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有理、有利、有节,有礼貌而巧妙地回敬对手,针锋相对,“原物”顶回。
有些时候我们会无缘无故遭到别人的羞辱。
公然直接羞辱人的言语不论是卑鄙的、恶毒的、残酷的还是无聊的,都有一个共同点--说话的人很冲动。
这时你不可以被他的一句羞辱感染而像他一样失去理智。
应付这种情况的基本对策是保持冷静安详,也不要因别人的冒犯而张口结舌,这样你才能稳操胜券。
以下举出一些最为基本的应付羞辱的问答法:
问:“你有毛病吗?”
答:“有,就是罪恶感,因为以前有一个问我这样话的人让我揍了!”
问:“你父母怎样教养你的?”
答:“我只记得一点,那就是不可以问这样没有礼貌的问题。”
问:“你自以为是什么人?”
答:“依你看我要是某某人才够资格和你说话,是吗?”
如果对方说“是”,这时,你可以反击一下问他:“那你自以为是什么人?”
问:“你开玩笑!”
答:“对!我正在开玩笑!”
问:“难道没有人告诉过你……”
答:“好像没有,你大概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吧!”
人与人相处,可能产生的摩擦何止千种,更复杂琐碎的情况要自己类推并实践。
在羞辱面前,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自寻烦恼,“为什么这个人对我如此无理?”
这些人有的是生就一张“攻击”他人的嘴巴,其实并无恶意。
所以你没有必要去设想这种人一定有别有用心的动机。
这种人很可能没有意识到你的感情会受到伤害。
当你坦率地指出他的失礼时,那些并无恶意而是缺乏社交经验的冒犯者就会向你表示歉意。
第二,要视具体对象和情形区别对待。
假如是领导当着你同事的面训斥你,而且可能一向如此,这时,就应该冷静地对他说:“我们个别谈谈这个问题,好吗?”
第三,如果羞辱来自配偶或是好友,你千万不要报以刻薄的挖苦或讽刺,而应向对方讲明,你觉得感情受到了伤害,明确地告诉对方今后不要这样做了,否则,你就难以再信赖他(她)了。
如果有人故意出你的丑,让你难堪,你可以以牙还牙,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有时你必须打破僵局,使这种窘迫场面马上结束,可以这样说:“你显然是想存心让我下不了台,能告诉我你这样做的目的吗?”
或者说:“你似乎有些心烦意乱,我是否有什么地方惹你不高兴了?
你能告诉我吗?”
另外,无论你怎么做,都必须注意避免发火动怒。
如果你不是沉着从事,而是失去理智,那就会给挑衅者提供机会,让其占据优势,结果使自己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事实上,我们永远也无法避免受到伤害,伤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既然如此,何必忧之恨之?
除此之外,要想别人不伤害你,还要时刻想到不要伤害别人。
只有这样,才能活得轻松,活得愉快。
说话的大智慧:
俗话说:“良言一语暖三冬。”
化干戈为玉帛是化解矛盾的最佳方式。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