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莫不是第一战区的汤恩伯汤司令。"
吴大雄终于想起来了。
那是在与日本空军于重庆空战的时候。
庆功会上他与汤恩伯见过一面。
那时候的吴大雄可是刘峙司令的座上宾,
军统局毛庆礼局长的救命恩人。炙手可热。
吴大雄除了吴氏集团总裁的身份之外,
还有一个军统特工少校的老婆——吴明珠。
那是戴长官戴笠的义女。汤恩伯当然是知道的。
因此他汤恩伯虽为战区司令。但对吴大雄的态度还是礼敬有加。
"哈哈哈,正是。"
"吴先生,请坐。"
"汤司令,先请。"
"一别数载,吴先生的事业想必是更上层楼了吧!"
汤恩伯说道。
"哪里,哪里。托汤司令的福,还算小有收获。
倒是听闻汤司令近两年在蒋总裁眼里春风得意,风头正劲哪!"
"哈哈哈……见笑了。吴先生。明人不说暗话!
我如今难过的紧那!"
"噢!汤司令何出此言。"
"唉!吴先生有所不知,那蒋鼎文与我虽同属第一战区,
但是他下面的部队我是调不动的。
对日一战,本来我军就是劣势,内部若再不能精诚团结。何以一战?"
让我头疼的是眼前的日军第三师团。
全机械化部队,我们实在是无力抗衡呀!"
对了,吴先生怎么到河南地界来了,莫不是有公干?"
"算是吧!"吴大雄这样一说。汤恩伯便不好往下再问。
于是把话题又转移到当前局势上。
"现在日军第三师团。攻势凌厉,我军节节退守。
不知吴先生可有何退敌妙策!"
汤恩伯这句话问得相当诚肯。
吴大雄道:"汤司令莫要折煞吴某人。退敌之策是万万没有的。
不过,在延缓日军南下速度,为我后方转移物资,防守兵力部署
争取时间上。我吴某人可以提出一点建议。
至于第三师团么,我倒是想与之战上一战。
只是我手上无兵啊!所以……"
汤恩伯听罢大喜过望。
站起来说道:"只要能阻止第三师团继续进攻的势头。
付出再大一些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就不知吴先生需要多少兵力?"
吴大雄道:"且容我想上一想。"
就在前些日子,
日军第十二军的内山英太郎中将指挥其第三坦克战车师团。
突破国民党军防线,相继攻占广武、汜水、荥阳等地。
经密县直扑登丰。
准备先攻取登丰,再直逼洛阳。
第三师团已经成了众矢之的,国军眼中钉,欲拔之而后快。
5月9日又有一路日军从晋南垣曲、
平陆渡黄河占领渑池,截断了陇海路。
致此局面,国军全面处于战略劣势。
丢失河南全境也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直面现实。
第八集团军司令长官胡宗南指挥部队1个集团军5个军10余万人。
与日军激战半月,虽然败了,然亦有可歌可泣者。
有不少部队英勇抗击了日军,作出了重大牺牲,
如孙蔚如的第四集团军在虎牢关至马驹岭抗击了日军7天7夜。
而反观国军之汤恩伯部,乏善可陈。一败再败。
失败可以,溃败就……
面临如此危局,汤恩伯脸上实在挂不住了。
如今有人挺身而出,愿为他解决眼前这个**烦。
汤恩伯自然是内心无比感激。
"说吧!吴先生,你需要什么?尽管开口。只要我汤某人能拿得出来的,
无不双手奉上。
"好!既然汤司令这样说了,我也就不客气了,
我准备在密县以西,登丰以东的峡谷地带伏击小鬼子的第三师团。"
"吴先生!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绝无虚言。"吴大雄应道。
"这个,胜算几何?"
"尚未可知。我也是尽人事听天命。
总不可能眼瞅着小鬼子横行无忌。不闻不顾。
只是牺牲在所难免。还需汤司令助我一臂之力!"
吴大雄说道:
"好好好,只要能给鬼子第三师团一点颜色看看。为我军挽回些许颜面。
我已不胜感激吴老弟,有什么条件,你尽管提出。"汤恩伯言道。
"一,兵贵精而不贵多,所以我需要三千精兵。
我希望您能把您属下最能战的王牌军借给我三天。如何?"
"这个不行。"汤恩伯直接摇头否掉。
"这样,我把第二十七师第五旅拨给你用,
你任旅长。至于副职,你自己拿主意吧!
这个旅虽然刚组建没多久,但胜在人多。
有八千多人的。"
吴大雄心道:
"一个常规旅有七千人。这个旅八千?呵呵。
什么新组建的,怕是拼凑起来的杂牌军吧!
反正这次与鬼子交战又不是近距离接触。
拼不到刺刀见红。有把子力气都行。"
吴大雄想到这。于是说道:"那也行。"
"二,急需五十辆军用卡军。作诱敌之用!"
"可以。"
"三,配足十天左右的军粮、物资、弹药给我。"
"没问题。"汤恩伯满口答应。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