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重臣将这封奏折一一传看以后,也越发觉得这扶桑国一定有大动作,但至于是不是对朝发兵,现在还不好讲。
国事艰难,国库里的银子刚刚充盈一些,整个大明刚喘息过来,就怕又逢战事。
偏偏老皇帝越发病重,他又不得不在散了朝之后亲自侍奉,而思雨偏又反应得厉害,已然是使劲咬着牙硬是坚持为太子分忧。
这也就越发让下面不明真相的臣民们越发为新皇帝的勤政感到动容。
任谁也难以想象得出,皇帝白天处理政务,晚上一边批阅那如山的奏折,又得伺候太上皇汤药。
在不明真相,也无从知道真相的人,也越发难以相信皇帝居然能做这么多的事,给了平常人,怎么也无法想像,这到底怎么做到的。
都以为皇帝分身乏术,然而他却每样事情都干得极好,一时,给天下官员都作出了表率,无人不敬服。
可他们哪里会想到,这背后完全是思雨为皇帝分担了一大半。
这也就让皇帝越发的离不开她,思雨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就在几天以后,又一封奏折引起了思雨的注意。
这本是一封报平安的普通折子,出自江浙总督之手,内容是近来,海上活跃的倭寇大为减少,似乎不见踪影。
这可真是奇了。
虽是隆冬,但海面并未封冻,这些家伙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的回家,不出来劫掠。
所有的一切,都显示得不同寻常。
这一晚,皇帝终于得空,回到了翠微殿,见她一脸惆怅,便问:“怎么了,又有什么难事,莫非你身体又不舒服?”
“回禀皇上,臣妾觉得情有异,这扶桑国主必有大动作!”
皇帝听了思雨却话有些惊讶,连忙问道:“你是怎么得出这样的判断来的?朕问他那使臣,那使臣也是闪烁其词,说的话根本就圆不上,我也无从判断,可是他就算想有什么大动作又能够怎样呢?”
“回禀皇帝这个扶桑国主,在靠近朝鲜一侧的海岸上特意建了一座工程浩大的城池,在臣妾看来,如果没有较大意外的话,他可能会在明年春天以后海面一解冻,这扶桑国主很有可能集结大军想要攻打朝鲜!”
皇帝听了他的话,有些惊讶到你,凭什么就能够做出如此的判断?在朕看来那扶桑国也只不过是决定决定海上打劫几艘商船而已,他哪里能有那么大的胃口?
“臣妾在想这扶桑国国土狭窄,人口稀少,扶桑国主如果想要募集兵力攻打朝鲜,他就不得不将所有能够战斗的男子全部集中起来,而这海面上的倭寇又是精通武艺又有作战经验,很有可能就被他们的国主召集而去,这才让这海上消停了这么长时间!”
思雨这番话一下子提醒了皇帝,两张奏折凑到一块儿仔细对比的确是显现出这么一种迹象。
他不由的眉头一皱,想到自己才刚刚亲政没有多久,就如此多事。
国库里面的银子才刚刚有了一点起色又要逢上战事,这可真是祸不单行。
“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愿你的猜测是假的,朕真的不希望再打大仗了,因为国库里的银子虽然刚刚有些充盈,但是无法支撑起这样的战争,真不知道如果事态真按你所料方向所去发展,将来的大明会面临什么样的抉择!”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皇帝明显忧愁了起来,这才刚刚轻松了,没有几天又碰上这样的事情,给谁谁也发愁。
思雨连忙轻轻用手抚住皇帝的额头,对他说道:“臣妾不愿意看到你皱眉的样子,你放心,一切有我,大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这件事情臣妾在想那个扶桑国主,就算有了这样的想法,而他也只不过是刚刚开始行动,现在早点行动还可以防范,也可以让大明早点做出预防,这样一来那扶桑国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机会侵犯友邦!”
皇帝听到思雨这么说,不由得笑道:“你可真是朕的解语花,有了你,一切事情仿佛都可以迎刃而解,也让朕可以安心过上几天舒心日子,朕有了你,真是我的福气所在。”
“陛下快别这么说,不过也是一些小事而已,您不用这么发愁,这件事情不过是那扶桑国主刚刚开始,他有心这样做,他们的准备工作也不过正在刚刚起步,在臣妾看来一切尚大有可为,完全可以在这把火还没有彻底燃烧起来,就可以将它扑灭!”
思雨这番话完全让皇帝眼前一亮,他连忙问道:“那么在你认为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个扶桑国主的疯狂之举,他的野心实在是太大了。”
“回禀陛下,这件事情臣妾已经考虑了好久了,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这次机会巩固一下海防,另一方面也可以近攻远交,团结一下大洋彼岸的那些西洋王国,如此一来,完全可以牵制住这个扶桑小国,他根本就不敢倾巢而出!”
思雨早已将自己说出的这番话,整理成条陈一并交给了太子。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