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就见外了。”李白笑笑,执壶为他斟酒,“今乃多事之秋,殿下怎会此时造访长歌?”
李倓举杯敬过几位,然后意味不明的回道,“太白先生怎知别处不是多事之秋?”
如此话中有话听着费劲,李佾捏捏耳朵挪到张巡旁边,对这个年轻了十几岁还是长歌打扮的张将军充满好奇心。
他知道张将军年轻时是文臣,没想到在这个大唐竟然还和长歌门有渊源。
仙人朋友们说的没错,这个世界充满小巧思,只要看的细到处都是小惊喜。
亭中几人和建宁王很熟悉,不过这还是第一次见建宁王带小娃娃同行,还是个模样和他颇为相似的小娃娃。
既然殿下没有明说这小家伙的身份,那么他们也不好妄加猜测,只以平常心对待即可。
张巡察觉到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将酒盏挪远些笑道,“世人皆知太白先生好酒,不过纵是美酒也要长大成人后再饮,小友可曾启蒙?可曾学过诗?”
王维无奈摇头,当今圣上是什么脾性他们又不是不知道,皇子皇孙的启蒙都要等到十岁之后,那是生怕有出彩的后辈出现。
莫说如今的天家,就算是寻常人家的小娃娃会四五岁启蒙,但学的也都是认字习字,声律要放在后面,诗词更要往后排。
知道你张巡才华出众文武双全,也知道你读书三遍便过目不忘写文章也从来不打草稿,更知道你交朋友挑剔的很不屑与庸俗之辈为伍,但是也不能欺负人家小娃娃是不是?
然而还没等李佾纠结好他到底是点头还是摇头,旁边和李白讨论最近千岛湖有哪些乱象的李倓便替他答了,“小八月比较特殊,他已经开过蒙,也学过诗接触过四书五经,先生们可以随意考校。”
李佾:???
不是,还能这样?
小家伙有些傻眼,但是旁边的三位都当真了。
长歌门中不乏天资聪颖的晚辈,天才他们见多了,但是能让建宁王说出这些话的小娃娃他们还真没见过。
王维侧过身,笑意盈盈,“秋深如此,醉眼看山,山亦随人心绪而徘徊,小友可能以此时山景作诗?”
“不妥不妥,此题不妥。”张巡摇头,“摩诘兄笔下总是太过清寂,秋日当有豪情万丈,小友年纪尚小,如何写得出摩诘兄的禅意?”
两个人尚未达成一致,旁边的第三个人杜甫拈起一片被风吹来的枯叶,看到上面虫蛀的斑痕,缓缓给出一个更难的题目,“这叶上霜痕,犹似人间血泪……”
张巡轻咳一声,“子美,过了。”
现在是在逗小娃娃玩,刚才属于他们的那一轮已经过去了。
李佾两眼无神的趴在桌上,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进来打招呼之前臭哥哥的话是什么意思。
他是学过诗也学过四书五经,可是他们小时候那教育条件臭哥哥又不是不知道,没人管没人问的情况下几个小孩儿能坐得住?就算他在同龄的堂兄弟中是佼佼者也没法跟真正的天纵之才比啊!
把他放在仙人朋友们之间他有自信是学问好的那一小撮儿,把他放到外头他连进士都考不中,学习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怎么比呀?
要看笑话是吧?行,那就看他四岁神童有多沉郁顿挫!
他写不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但是他能背杜工部写过的其他的诗,话说杜工部的诗都写在什么时候?能直接在天宝四年背出来吗?
……算了,还是胡诌吧。
他的水平一般般,但是再一般般放在四五岁的小娃娃身上也是非同一般。
颤抖吧大唐的诗坛,你们即将得到一位转瞬即逝的超级无敌大天才!
……
亭中小聚结束的仓促,除了建宁王殿下其他人都意犹未尽。
尤其是当天才当上瘾了的李九郎,再给他机会他能当场胡诌三百首诗,没准儿还能留下几首蹭在场几位的名气传到后世去。
《观千岛湖》——唐·李八月
《秋日》——唐·李八月
《亭中有感》——唐·李八月
要是运气足够好,没准儿还能弄个《李八月集》让后人学习。
如此天才,不愧是他。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