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巅峰学霸> 巅峰学霸 第27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巅峰学霸 第273节(2 / 2)

就好像当初乔喻研究朗兰兹猜想跟p-几何的时候,就把朗兰兹、彼得·舒尔茨早期的论文跟著作几乎全部研读了一遍……

可惜的是,刘钊元显然没这个耐心也没那个时间。乔喻这篇论文引用的文献虽然不多,但也有著作在里面。

而且都是纯数论方面的内容。当年他真对这方面的学问感兴趣,就不会选择做计算了。

不过说实话,刘钊元对乔喻的这篇论文并不看好。因为连感谢跟文献引用那一页都算上,也才三十八页。

一篇数学三十八页不奇怪,但解决黎曼猜想的论文才三十八页,刘钊元觉得不太现实。

即便这篇论文真有价值但很可能并没有足够多的细节。

当年他的博士论文都写了七十多页。长度是这篇论文的一倍!

看完论文之后,刘钊元揉了揉眼睛,看了眼时间。不知不觉中竟然已经是晚上十点了。

也就是虽然他没怎么看懂,但在这篇论文上花费了三个小时。

然后他坐在办公桌前思索了片刻,考虑着要不要给于延江打个电话。

您这位大佬牵头搞了个计算平台的任务,但人家却在做理论研究,您总得说上两句吧?

不是说乔喻不能研究这些,但事情总有个轻重缓急。先把计算平台搭建起来,再搞这些花里胡哨的研究也是可以的。

反正黎曼猜想早一天晚一天被证明都无所谓,全世界那么多顶尖的数学家啃这个问题多少年了,不都还没什么成果么?

拿起了手机,刚打算打个电话吐槽两句,然后发现通知栏里微信闪过了好多条消息。

点开了个微信群看了眼,果然都在热议乔喻的论文。

不过正在讨论的东西也的确引起了刘钊元的注意。

“确定文章是投数学年刊了,你们去看看吧,普林斯顿官宣了乔喻论文的审稿人阵容,那是十二尊神啊!”

“看吧,我就说了这次肯定不是开玩笑。这个时候公布审稿人团队,肯定是不少审稿人都已经粗读过论文了。如果真觉得完成度不高,肯定不会接这个审稿。”

“不会吧?难道这篇论文真的把黎曼猜想给解决了?那岂不是说明今年乔喻有资格问鼎菲尔兹奖?”

“还得看审稿需要多久以及最终审稿结果吧?粗读可不代表最终的结果。”

“当年佩雷尔曼的论文光审核就用了三年!”

“但当年佩雷尔曼光是在arxiv就上传了三篇论文,而且两百多页呢,乔喻这篇论文才38页,审稿应该用不了这么久吧?”

本作品由整理上传~~

……

看到一帮根本就不研究黎曼猜想的人争得这么激烈,刘钊元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不过普林斯顿官网公布审稿人阵容还是吸引了他,下意识的就打开了普林斯顿的官网。

毕竟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毕竟一篇论文的审稿人是否被公开,是需要征求审稿人同意的。

只有审稿人愿意对公众透明的情况下,才能这么做。当然这也就是论文涉及到数学方面的重大事件了,否则的话,根本不可能这么玩。

哪怕是千禧年那七个问题,刘钊元觉得大概也只有黎曼猜想、np问题跟质量间隙假设能有这个待遇。

当初佩雷尔曼的审稿过程虽然没有官宣,但所有验证团队的身份却同样都是公开的。

所以只能说是一次活久见的特例。

很快,刘钊元就看到了官宣的内容。

“普林斯顿大学和《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谨此宣布,乔喻博士关于黎曼猜想的论文已通过初步筛选,目前正在接受严格的同行评审。

这篇论文旨在解决黎曼猜想这一被认为是数论乃至整个数学界的核心难题。由于问题的历史重要性和论文的潜在影响,审稿过程将严格遵循最严谨的学术标准。

我们很荣幸地宣布,由以下12位来自世界顶尖学术机构的数学家组成的审稿团队,正在对该论文进行深入的审查和验证。这些审稿人均在解析数论、复分析、代数几何、谱理论和模形式等相关领域具有卓越成就……”

紧跟着就是十二个人名,以及这些人简介。

其中菲尔兹奖得主八位,沃尔夫奖得主十一位,阿贝尔奖七位,克雷数学奖五位,以及全员斯蒂尔奖,跟icm特邀报告人……

这份名单也代表着审稿团队虽然只有十二个人,但审稿人肯定不止这十二个。

毕竟这每个人名背后都代表着顶级的数学研究团队。与其说这些列出的人名是审稿人,不如说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象征性的负责人。

这些顶级数学家身后代表着诸多的博士、博士后、跟合作者。审核这篇稿件,肯定是会从团队中挑选出一些人一起上阵的。

也就是说审稿人团队由十二位数学家组成,但真实的审稿人可能会超过五十人,甚至更多。

别问刘钊元怎么知道的,毕竟如果真遇到重要论文让他审核,他肯定也会这么安排的。

刘钊元大概也明白了普林斯顿数学年刊这么做的原因。官宣了审稿人名单,意味着整个相关学术网络都可能成为审稿人。

毕竟乔喻的论文已经发到了arxiv上。这意味着每一位对黎曼猜想有研究的同行都能成为隐形的审稿人。

这些没有被邀请的数学家如果发现了论文中有任何问题,肯定会将想法通过邮箱发给他们所认识的审稿人。

学术界从来就不会缺少怀疑主义者。任何声称解决了世界难题的论文,都会吸引这些人,然后用最苛刻的目光去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逻辑漏洞。

当然最后还有一段免责声明:

“普林斯顿大学和《数学年刊》在此重申,论文的审稿与验证过程尚未结束,审稿团队的参与并不构成对论文正确性的认可或背书。

任何进一步的信息更新将通过普林斯顿大学官网和《数学年刊》官网正式发布。”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