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娘娘血崩了!快传御医!”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阿芙!阿芙!你怎么样?”
他感到自己被小心翼翼地抱起,凑近那说话的气息。
“陛下…臣妾…怕是不成了…好好…好好照顾我们的孩子…太子,还有…小九……”
“……小九…就叫庚旭吧…旭日东升…愿他…一生光明…平安顺遂……”
“我这是重生了!”
第50章
光阴荏苒, 转瞬两载。皇帝赵衍年届五十有一,近来总觉得精力不济,处理政务越来越力不从心。
太子赵庚明经过这些年的历练, 能力和威望都已经足够担当大任。
于是在一个春和景明的吉日,赵衍颁下明诏, 禅位于太子赵庚明,自居太上皇, 搬到西苑颐养天年去了。
太子赵庚明正式即位, 年仅二十一岁, 定次年为“元启”元年。
新帝登基大典, 规模空前。
京城的朱雀大街早就被打扫得一尘不染,禁军侍卫沿街肃立, 百姓们挤在道路两旁, 翘首以盼。
赵庚明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坐在御辇上, 从皇宫正门缓缓而出, 前往天坛祭天。
御辇所到之处, 百姓跪倒一片, “万岁”的呼声震天动地。
祭天完毕,赵庚明端坐在紫宸殿的龙椅上, 接受百官朝拜。
此时的他,眉宇间属于储君的温和已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初掌乾坤的帝王威严。
新朝甫立, 万象待新,却也暗流涌动。
果然,没过几天, 就有几个守旧的老臣联名上书,以“稳固国本”为由,重提皇后至今没有生下皇子的事。
言辞虽恭谨,却暗指皇后未能诞育嫡子,恐动摇国本。
他们委婉地劝谏新皇帝应该按照旧制,广选淑女,充盈后宫,以延绵皇脉,稳固国本。
御座之上,赵庚明听完奏报,脸色平静,并没有动怒,只是淡淡地说:
“皇后与朕,结发数载,贤德温良,克娴内则,将宫闱打理得井井有条,朕心甚慰。子嗣之事,关乎天命气运,岂是人力可强求?况且!”
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向九皇子赵庚旭身上,声音陡然提高。
“朕之九弟,庚旭,天纵奇才,慧悟超群,于国于民,屡建不世之功!革新工科,开物成务,利泽天下苍生;献利器于北疆,助王师克敌制胜,扬我国威!此非上天眷顾,天命所归耶?”
他略微停顿,让那“天命所归”四个字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随即斩钉截铁地宣布:
“为固国本,安社稷,绝宵小之觊觎,朕决意,册封九皇子赵庚旭为皇太弟!加授领兵部诸事,参赞军机要务!”
“皇太弟!”
这三个字如同惊雷,在紫宸殿内炸响!
虽然近两年来,九皇子赵庚旭的声望如日中天,其主持的天工院更是成果斐然,深得军心民心,但直接册封为皇太弟,在本朝乃是前所未有之创举!
特别是一些暗中支持太子的世家大臣,听到这个消息,个个心头震动,面色变幻。
然而龙椅上的皇帝,显然不是在和他们商量。
登基以来,他便以雷霆手段,毫不留情地处置了几名证据确凿的贪墨渎职、结党营私的官员,其中不乏家族底蕴深厚者。
加上他在北疆战略上,一改以往保守防御的态度,明确倾向于主动出击、强硬主战的方针,深得军中将领的拥护。
此刻他金口已开,圣意已决,就算有人心里翻江倒海,一万个不乐意,这个时候也没人敢出头,去触这个霉头。
而被册封的当事人,赵庚旭则姿态从容,出列谢恩。
如今赵庚旭已年满十二,褪去了最后一丝婴儿肥,一双凤眼眼角微挑,平日里看似慵懒散漫,偶尔抬眼时,却似寒星乍现,锐利逼人。
虽仍带着少年人的清瘦,但身姿已挺拔如修竹,初具嶙峋风骨。
两年来,赵庚旭虽未直接卷入朝堂的明争暗斗。但其主持的天工院,已不容小觑。
在赵庚旭的规划下,天工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研发、生产、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庞大机构。
不仅在改良农具、兴修水利方面持续产出,造福百姓,更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设立了军械研发司,秘密为北疆军队提供了不少改良的武器装备。
比如,射程远远超过旧式弩箭、配备了简易瞄准机构的神臂弩;采用新式冷锻法打造、更加坚韧而且重量减轻了三分之一的鳞甲甲片;还有用于城防的、可以投掷燃烧物的大型配重式投石机。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