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1 / 2)

他猛地抬头看向站在前方因早起而精神不济的小皇子,眼神中充满了深深的忌惮。

其他拿到策论的世家重臣,也纷纷露出骇然之色。

皇帝将他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

“众卿以为,以此为基础,完善科举与工科之法,可还‘急不得’?

可还需‘从长计议’?”

朝堂上一片寂静,崔琰心中飞快权衡。

陛下决心已定,且手握如此成熟之法,

更重要的是,有天幕预言在先,科举取士已人尽皆知,此时若再强行反对,不仅毫无胜算,反而会显得世家只顾私利,罔顾国本。

必将失去天下寒门学子乃至百姓的民心,留下千古骂名!

科举工科,利国利民,这个大义名分,太重了!

崔琰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悸与杀意,率先躬身,语气已然不同:

“陛下圣明!九殿下……大才!

老臣方才浅见,实不知殿下已有如此周全之策。

以此为基础,科举与工科之事,确可尽快推行。

臣,附议!”

【此子断不可留!】

一个阴暗的念头在崔琰心底滋生。

崔相一表态,其他世家官员纵然心中不甘,也知大势已去,纷纷跟着附和:“臣等附议!”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既如此,便命礼部、吏部、工部三部联合,

以此策论为纲,尽快拟定详细章程,呈报于朕。

“首要之事,是将明年开设恩科、广纳贤才的消息,广发天下,

传达到各州各县,让天下文人匠卒,早做准备!”

“臣等遵旨!”三部尚书出列领命。

就在此事看似尘埃落定之时,太子忽然再次出列,朗声道:

“父皇,科举与工科新开,广纳贤才,自是好事。

然,沿用已久的‘举贤制’,是否也可保留?

以免寒了多年来为国效力之世家与老臣们的心,亦可体现朝廷念旧抚恤之恩。”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为世家争取利益,其实是给世家一个台阶,也为自己“争取”世家的信任。

果然,皇帝脸色猛地一沉,目光如利剑般射向太子,声音陡然变得冰冷严厉:

“太子!你这是在为谁说话?

结党营私,罔顾国法,你太让我失望了?

不要以为朕不知道你近日私下里都做了些什么!”

这一声呵斥如同雷霆炸响,整个朝堂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训斥惊呆了!

太子更是脸色煞白,仿佛被重击一般,猛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

“儿臣不敢!儿臣失言!请父皇息怒!”

几位与东宫亲近或忠于太子的官员见状,连忙出列跪地求情:

“陛下息怒!太子殿下也是一片公心,虑事不周,并无他意!”

赵庚旭看着哥哥跪在冰冷的地板上,只能用力掐着自己的手心,低下头掩饰情绪。

宰相崔琰虽然心中惊疑不定,但这符合他的期望和利益,不得不站出来打圆场:

“陛下,太子殿下或思虑欠妥,然其心或许仍是顾全大局,怕骤然变革,引发动荡。

还请陛下念在殿下年轻,宽宥此次。”

皇帝冷冷地扫过跪了一地的臣子,沉默了片刻,才重重哼了一声:

“罢了!既然众卿求情,朕便给你一次机会。

举贤制暂且保留,与科举、工科并行!

然太子赵庚明,御前失仪,言语无状,罚禁足东宫一月,静思己过!”

“儿臣……谢父皇恩典。”

太子叩首,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惶恐与哽咽。

处置完太子,皇帝的目光转向一旁已经看傻了的赵庚旭。

语气瞬间缓和下来,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九皇子赵庚旭,所献之策,深谋远虑,于国有功。

朕特许你即日起入朝听政,学习政务。

此次科举与工科筹备事宜,你也一同协助办理,多加历练。”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