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一昭忽然心中一动,福至心灵:原来太太有意将女儿嫁过去。
她第一反应是:太早了吧!顾曦宁才八岁!
可转念一想,古代十四五就能出嫁,早点说亲也比比皆是,主要是顾家是官宦世家,顾老爷每三年就一个任期,最多在一个地方待六年。这种情况下说亲除非是跟老家求助,找亲戚故交,不然也多半是在工作地。
如今在江南当官,女儿便也能嫁到富庶的江南,就算夫家搬迁,但能在富庶江南当官的说明也有点靠山。万一下一个任期被贬谪到巴山蜀水凄凉地,给女儿说亲是说给同被贬谪的倒霉官员呢还是给当地的土著世家呢?
都不是很好。
太太待女儿慈爱,才想着早早替她打算吧。
张氏性格爽利,她和元风虽然打扮清爽,没有过分珠光宝气,但张氏手腕间一枚金刚石镶金手链、元风发髻间一根简单的绿檀簪都价值不菲。
之前就听太太透露过,赵同知祖辈是江南人士,积攒了丰厚家底,比顾家还要多十倍百倍。再加上张氏如此善于经营,家底格外丰厚。
家底丰厚、年少就是秀才、又跟顾家一样是官宦世家,这么看来倒也门当户对。
怪不得大姨娘使绊子,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不过顾一昭还是没太明白,太太亲爹是阁老,满朝廷的才子由着他挑,哪里就稀罕赵少爷一个小小秀才?
何况顾介甫的官职相当于市长,赵同知是副市长,一般不会把女儿嫁进下属家吧?
她在这里困惑,两位景宜却更加相谈甚欢,两人引以为知己,张氏还约了太太改日一起学骑马。
几个小娘子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不能相信端庄的太太会去翻身上马。
正聊着,就听外面通禀:“赵少爷求见。”
【作者有话说】
1:出自《大明会典哈密[畏兀儿附]》
推一下我的下本预收《二十四桥明月夜》(吃喝玩乐谈恋爱,古代版《傲慢与偏见》)
安国公世子暴毙。
他风华正茂、备受皇恩,成婚以来与夫人鹣鲽情深。
是天妒英才,是权利的角逐,还是情杀?
皇帝哀痛生疑,派外甥晏楷探查。
晏楷少年意气初出茅庐,干劲十足,可查到死者妻子顾念璇时,世子夫人有群难缠的姐妹百般阻挠他查案。
当中最可恶要数老三顾昭棠,泼辣能干,有一万种法子护着姐姐。
笑话,没有嫌犯能从都察院佥都御史手里逃过。
但晏楷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最后栽了的是自己。
原本顾家五位小姐在城中婚恋市场上炙手可热,被卷入此案后骤然无人问津:城中人或看笑话、或惋惜、或幸灾乐祸。
大姐深陷亡夫疑云,二姐生母地位低微,老三泼辣强势,再加上天真的四妹与不起眼的小五,五位小娘子将何去何从。
彼时城中接连发生几桩悬案,原本富庶繁华的江南也似乎遮上一层阴霾,二十四桥明月夜,碧华安能锁玉榭?
第24章
赵飞鸾是随着赵同知一起来拜访的,因着两家也算是要结通家之好,太太便没有叫小娘子们回避。
顾一昭看见赵飞鸾的那一刻就明白太太为什么有意选他做女婿了。
长得好。
如果说顾介甫是老帅哥那么赵飞鸾就是小帅哥,而且多了顾介甫没有的少年意气,堪称神采飞扬少年郎,势不可挡的青春逼人。
他更文秀些却不文弱,身形劲拔有力,即使是一件简单的青布直裰都能穿得青松般矗立,腰间简单挂一方青玉玉佩,气质更是清明澄澈,堪称古书里写的那种谦谦君子。
屋里上下小娘子们都看呆了眼,别说主家,就是婢女们都张嘴的张嘴,吸气的吸气,一个倒着茶的小丫鬟都差点将茶水溢满而不自知。
顾一昭好笑,轻咳一声去接茶杯,小丫鬟才觉察过来,感激看了顾一昭一眼,小心冲顾一昭点点头以示歉意。
顾一昭微微摇头示意无妨。
听说太太当年本不愿意嫁给大十岁的鳏夫,可被带着从屏风里偷看了一眼顾介甫就红着脸答应了。
没想到多年后她给女儿挑夫婿还是很看重长相,这就是颜控的世界吗?
赵飞鸾却神色如常,显然已经习惯了被人围观,礼貌周到上前行礼:“见过伯母。”
太太回过神来,笑吟吟招呼:“好孩子。”又给他引见各位妹妹。
赵飞鸾目不斜视,见过诸位妹妹。丝毫没有半点失礼油腻。
有些男子稍微长相周正些,帅而自知,举手投足就增添了油腻感,自恋到恨不得每个姿势都定格成最精心的姿态,可赵飞鸾不一样,只有谦和,如山间清风拂过人心。
二娘子脸微红,三娘子有些懊恼看了自己朴素的衣裳一眼,其余几人年纪虽小,可也都沉浸在看帅哥的震惊里,看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赵元风在旁边问:“哥哥,在外头跟顾大人聊什么呢?”
刚才听说顾家就他们两兄妹,看来兄妹感情很好。
赵飞鸾就答:“在聊爹带我在淮河治水的事。”
张景宜就在旁边解释:“他爹说他以后要考举人,不若跟在身边学些经世治维的知识,再去贡院考三年一次的秋闱时也能言之有物,免得在书斋读成个书呆子。”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