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高个叫郑钱,不知道是不是爹妈太想挣钱了,给取了这么个名字。因为他本人嘴比较碎,从小到大总是没大没小的屁屁的。熟悉的人管他叫郑老屁,叫习惯了就没人叫他大名了。
郑老屁虽然屁屁的,但是很能干,一家子都能干,是队里条件比较好的。家里两儿两女,大儿子和大女儿都结婚了,小儿子听说也定了隔壁大队的姑娘,年底就办事了。而且郑老屁虽然在家说一不二,但是不打老婆孩子,对女儿也好。不像有的人本事没多少,就能在家里耍横。
“她花婶,你家还能分的少了。你家大哥快让你当驴使了,那工分挣得,队里谁比得了啊。”终于数明白钱的老屁叔慢悠悠的说道,话中还不忘调侃一下花婶。
花婶也是队里的名人,是队里有名的大喇叭,队里的事没有她不知道的。还在花婶虽然爱说闲话,但是她不瞎说,不胡编烂造。
而且一般人家比较隐私的事,她知道了也不会出去瞎说,是个比较有底线的大喇叭。
所以花婶在队里的人员不错,毕竟爱八卦是国人的爱好。
而花婶管男人的手段也很有名。
他家男人叫于根子,是三代单传的独苗,从小受宠,长得人高马大的。花婶子嫁过来后连生三子,打破他家几代单传的命运,地位也水涨船高。把曾经懒惰的于根子管成队里的劳动标兵,是很多婶子大娘津津乐道的对象。
花婶和郑老屁相互打趣了一会,就急着回家了,钱揣兜里不放心,这要是丢了,哭都哭不上溜了。
终于轮到知青点了。
点长,招娣,周知青,胜男姐几个都是360斤粮食,他们都干够了基本公分。
点长和周知青还分到了十几块钱,尤其是周知青,他作为赤脚医生有工分,下地干活也挣一份工分。
要不是他又换了一些细粮,钱会更多一些。胜男姐和招娣也分到几块钱,不多,但也没欠队里工分。
有那懒惰的,一年挣的工分,分完粮还倒欠队里不少工分。后山大队没有,于支书和大队长管的严,没有敢偷懒不上工的。
杨柳和张向阳,赵建设就不行了,没完成基本公分,粮食没分那么多,接下一年得计划着吃了。
王亚宁几个新来的,公分更是没多少,分了百十斤粮食,还是占了人头粮的便宜。
“丽姐,一会是不是得找队长买的粮食啊,咱这也不够吃啊。”亚宁捅了捅旁边的李丽。
“去找队长问问,在队里买不用粮票。再问问他们几个买不买,都不够吃。”
说着,两人就喊了同样愁眉苦脸的几人。大伙一商量,买,趁着手里还有余钱,先把口粮解决了。要不花光了钱,就得饿肚子了。
几人走到大队长和罗会计呢,队里粮食分完了,两人再算帐。
“队长叔,罗叔,你看我们刚来不久,挣得工分不多,分的粮食也不够吃啊?”钱胜利代表新知青发言。
“想跟队里佘粮?”罗会计永远都是笑眯眯的,看上去好说话。
“队里也很困难,队里五保户不少,需要照顾,你看……”罗会计总能用温柔的语调说着无情的话。
“不是,我们没想佘粮,就想问问能不能从队里换点粮食。”钱胜利怕大队长也误会他们刚来就占队里便宜。
“行,换多少,换什么,一会让罗会计给你们算。但也不能太多,够吃就行,队里存粮也不多,还得留点备用。”大队长一锤定音,事情解决了。
六人从罗会计那换了一些苞米,高粱,亚宁还换了十斤黄豆,打算过一阵给家里寄回去一些。
轰轰烈烈的分粮结束了,今晚大伙都能吃上一顿干饭了。
第23章 秋菜地里趣事多
“胜男姐,咱们是不是也分秋菜啊?”
知青点的饭桌上,亚宁边喝着大碴粥边问胜男。
“分,但是不太够,人多,冬天还没别的什么菜,基本都是白菜,萝卜和土豆。到时候还得腌点酸菜,咸菜什么的,得吃到明年四月份,野菜才能出来呢。”
看来胜男姐她们很有经验,跟着做就行了,听指挥。
“下工后,咱们几个把地窖清理出来,之前下土豆的时候清理过,现在再简单收拾一下,之后的白菜,萝卜都要放进去的。”
点长吃完最后一口窝头对着男知青说。
“得嘞,我还没下过地窖呢。”
郑向前的话总是让人想笑,莫名的。
知青点的堂屋里有一口地窖,不是很深,三米不到。这边的地表水层浅,好像十了米就有水了,地窖不能挖太深,容易渗水。
吃完饭,刷完碗,一起向着场院走去。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收白菜,各小队长负责各自的组员和任务。大队长总是言简意赅,说完就走,不废话。
亚宁,李丽和常山跟着山队长走,前面的胖婶还时不时的回头和亚宁说上两句话。
“张三丫,你负责教几个知青怎么收白菜,其他人开始干活,注意轻点,别磕坏了。”
亚宁听着山队长的话有点懵,来了这么长时间,真不知道谁是张三丫。你瞅我,我瞅你的,不知往哪去。
“你仨干啥呢,过来呀。”
胖婶看着发呆的仨人,急急的喊道。
“胖婶,我们不认识张三丫啊,往哪去啊。”
亚宁也很无辜啊。
“哎妈呀,这傻妮子。你胖婶我大名叫张三丫,哈哈……”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