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林过云建议卡珊德拉主动开启教义辩驳的理由,因为这个世界的宗教在这方面是有缺陷的。
宗教、神话……这些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业余爱好的东西,因为神魔游戏的涉及原因,是林过云在基地里四个月内恶补文化课中最重要的课题。毕竟他们要面对的,可是复苏的神明。
这也是他能够给卡珊德拉讲述和分析宗教的成因与各种优劣势的原因,因为他真的有很深的研究。
对比地球、蓝海和这边的宗教、教会,其实有一个最为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女神是确实存在这个世界的。而在地球和蓝海,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神明都是不存在的。
所有兴起的宗教都与神明本身没有关系。
虽然有神明的存在,让信仰变得更加坚定,也让宗教的真实性大大提升,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件完全的好事。至少在教义和宗教性上,这个世界比不上地球和蓝海。
听起来很讽刺是吗?一个有神明的宗教,在宗教性上比不过没有神明的宗教。那是因为宗教性本身是什么?是信仰、是盲从、是心灵寄托与慰藉,宗教是人生的完美解法和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
简单来说,宗教信仰是完美无缺的。
但是神明不是,至少真实存在的神明不是。简单一点的例子,我们再迫害一下天天被林过云白嫖的命运女神薇儿丹蒂,她明显就是不完美的。
同样的,卡珊德拉他们所信仰的女神——美神,阿芙洛狄忒,也是一样。她是不完美的。
事实上,她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并不能像安妮说的那样,有着睿智和恒常的想法,不然也不会挂得那么容易。也就是说,她的那些神迹,她所颁布的那些条例其实是并不完美的,其中必然有一些是方向不同,难以归纳的。
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教会也依旧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具有纲领性质的教义的原因之一。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女神的存在,让大家对于信仰教会这件事习以为常了,让教会没有考虑磨炼嘴皮子这件事。
而地球和蓝海的宗教不同,它们并不存在真实的神明,也不存在真实的神迹,它们发展的唯一依靠,就是理论,就是嘴皮子,就是给出的那个“终极答案”。
不要小看这样一份纲领,它绝对不是什么一个人花上几分钟就能够现编出来的东西。真正的纲领是能够做到一生万物,万物归一的,有着极为强大而严密的逻辑性和推理性,是那种典型的“设定比正文多”的产物。
虽然可能本身只有百十个字,但是这百十个字需要的是数代甚至数十代人慢慢修改,反复锤打,凝练,最后才能得出。
比如说,安妮随便如果说一句,教会的理念是“导人向善”,卡珊德拉就会接着问她,“何为善?怎么去定义这个善?”
这个定义就不是很好下的东西了,十个人里面可能得有七八个是说不出来,“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即使安妮再回答出了一个普世性的答案来,比如“为他人着想为善”的话。
卡珊德拉也可以接着往后提问,“那为百人杀一人,算不算善?”“那为两人杀一人算不算善?”“如果这百人都是罪大恶极的罪犯,而这一人是十世善人呢?”
越是大而空的理论,最后就越会落到逻辑的坑洞里面,像是“白马非马”这样的问题,是必然会出现的,而在历史上,这些问题也却是威胁到了宗教的立足之本身上,而有些问题甚至得过去百年,才能有真正大智慧的人给出一个答案来。
像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而有原罪”,这样的纲领,绝对不是短时间内形成不了的。它不仅需要答案,还需要问题,甚至需要配套的行为措施去实行,才能证明。
比如人之初,儒家的教义,其实是规矩。为什么是规矩,因为人最初都是善良的,是差不多的人,但是后天的成长过程中,有人会长歪了,就需要规矩把他框回来。
怎么框,用教育——读书!用社会定位——君君臣臣父父!用道德——君子之行。基于规矩,有了无数外部的设定和规划。
同样的人生而有罪,有什么罪,七原罪:愤怒、傲慢、色欲、暴食、懒惰、嫉妒、贪婪。为什么会有这七原罪,因为在伊甸园里被蛇教唆着偷吃了禁果,所以我们要赎罪……
所以当卡珊德拉把战场拉到这一层上面的时候,林过云就知道她已经赢了。
两个世界数千年的积累差距,不是人力可以跨越的。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