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是什么类型的写手
老书结束,决定开一部新书。或者,你决定开始你的网络处女作。
这不是小事。准备写一部新书,写好开头,上传网站,整个过程可能是一年到两年的时间。
譬如2013-2014,梦入神机在写《星河大帝》,而不是其它;辰东在写《完美世界》,而不是其它。
所以这是一个需要审慎考虑到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你是什么类型的写手。
我讲一个故事。
去年我参加起点培训。同行相聚,兴奋。很多人都在说自己的作品。有一个人说的都是别人的作品。
谈论,很快他是中心。
我觉得这个人有意思。
他说大神跟我们这等人的区别在于节奏。对节奏把握的娴熟,乃至彰显个人风格,让人欲罢不能,这就是大神。
他还坦诚其写作技巧的拙劣的地方。
他给我的印象,是个善于学习的写手。我那时候就隐隐有一种感觉。
培训结束后,他换了马甲,用“步征”笔名开始新作。
他是什么类型的写手?
我个人觉得,是“空”类写手。善于把自己倒空,尽可能地吸收他人的长处。
我正好与之相反,属“有”类写手。行文有自己的风格,选择题材有自己的喜好。
哪种类型的写手好?
就好象讨论性格内向好还是性格外向好一样,并没有确定的答案。
如果你是空类写手,码字的开始之路从模仿开始,其成长过程是:空——有——空。也就是中期,还是奠定出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如果你是有类写手,码字的开始就从“你有什么”开始,其成长过程路线是:有——空——有。发展中期,也学会果断地把自己“有”的倒掉。
【一本书,不同的阶段,这种心态也会变化。
新书的筹备期,“空”更多一些。打开门,引进来。筹备期应该是一个相对开放期。多学习,多听不同的意见。
筹备期下就是试创期。试创期也是试读期。这个时候可以把你写的开头三万字给不同的人看,当然,要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这也相对开放。但比之筹备期相对保守。你“有”的东西开始凸显出来。
一旦各方面都确立下来,开始上传了。这个时候就要坚定自己的东西。如果这个不坚定,你会丧失最根本的创作动力。】(10/23补充)
再补几句。
世间的道理,知易行难。
就我个人而言,我属于“有”的阶段,那么就得想办法空掉,有容乃大,海纳百川就是空。但我目前还空不了,根子上还是一股傲性。码字的人,现实可能谦卑,进入文字状态就可能舍我其谁。在我的这一亩三分地,我就是老大。
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问题,许多写手都是这样。像许多标签式的写手,譬如月光写都市试一试?唐家三少,写都市试一试?他们受市场所限,不敢空掉自己,换个题材,换个风格再来。
越是有一定成就的写手就越难空。
端的是一碗靓汤,怎么舍得空掉?
写手的成长轨迹,可以按几大书站的名称来形容:起点容易,创世难;一起K容易,纵横难。
二为什么我会选择写这部书?(确定一部新书的决定因素)
我以为,确定某部书作为你的新书,由四个因素决定,分别是:知识、阅历、情感、市场。
如果你所开的新书占了其中两项,就可以考虑开始。如果四者都占,最起码会是你自我比较满意的一部作品。
最初网络码字,是不考虑市场因素的,因为没有市场。开一部新书,知识、阅历、情感占主要因素。
一个网络写手发展的轨迹,也就所谓的码字目的,也就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
1为自己多一些;
2为市场多一些;
3为自己多一些。
为市场多一些考虑到作品受众大一些。那么知识、阅历、情感就小众吗?一般情况是这样的,但也不绝对。
知识类网络:
齐橙的《工业霸主》就是典型的知识类网络。
有趣的是,作者是文科背景。那么他的专业知识何在呢?
来自他的生长环境。老泥自小也是生长在工厂内。生活区、厂区,各车前各车床也有记忆的,但是没有像作者那样去了解。
知识类的网络虽然小众,但是很容易具有一种权威感,或者具有权威的假象。
事实上,我们看到具体的工科知识的时候,往往会一目十行,只是知道有升级就可以了。
重点出来了。
小众类网络怎么写出大众感,升级感强是很重要一个原因。
至于主题:工业升级——工业强——强国。
好了,“强国”是个大众主题。因此,小众题材要写出大众范来,就要从主题扩展上做文章。
那么还有哪些是知识类网络,哪些是知识类选手?
总体而言,写历史类的写手偏知识型。都市工业流的基本都是知识型。像这两类题材的网络,没有完成相应知识储备,你敢不敢就着一个点子就开始写?
阅历类网络:
《余罪》【10/23】好吧,这些天都在看《余罪》,真的好啊!惊艳,拜倒!三呼万岁!
阅历不说了。没有阅历,这书根本写不出来。有阅历写出来的就有味。百度出来的,写不出味,没办法入骨。
厉害的是主角的升级。这是网文主流。但作者跟所有的网文都不一样,太厉害了。主角不是在升级,而是在掉级。从一开始牛叉的破大案的缉毒刑警卧底,后来省装备,被踢,呆最被人看不起眼的反扒队。反扒队继续被踢,成为乡警察。从所处的空间与舞台来看那是逐级逐级往下掉啊。但是,有没有升级?真正厉害的升级在于主角能力、性格以及对警察事业理解的不断升级与完善。
不得不承认,其他网络写手被秒了!
情感类网络
《重生之大涅磐》这本书虽是重生题材,但基本我当校园题材来看。
谁的校园没有校花飘过?
还有初恋。这些都是大众泛的主题。
作者没有校园时代认真的意淫过,等到沧桑大叔回首往事之时,键盘稀里哗啦就敲出一段少年装B揽校花的校园传奇。
没有情感经历,或者没有相应的阅历,是写不到骨子里去的。
最后一个因素是市场因素,或者说读者。
在你决定开什么新书的时候,市场因素越来越重要。市场其实是难以琢磨的。
个人觉得,写手理想的码字状态就是只管码字,唯有这种状态才能彻底激发写手的特质。至于市场因素,交给编辑去考虑。也就是说,在码字的过程中,合理的听取编辑关于市场因素的考虑,学会局部包装,有时候甚至要改变。
对于写手,有一个却是可以琢磨的,那就是读者的需求。
这与心理有关。
读者向从你的书中看到些什么?
如果能全面的分析读者的心理,在情节、人物的安排下多多考虑,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在这里,我简单罗列几个普遍的心理,因为所涉及的内容过多,日后可能考虑另开一帖讨论。
1后悔的心理。
每个人都会产生后悔的心理,回过头去想,某个场景时,如果自己是这样选择的话,后来可能就不是。
后悔也是人生缺憾心理导致。重生类网文就是基于这一心理。
2显摆的心理
以前穷,现在富,或者贵,到过去的人面前走一趟,这就是显摆。这种心理,现实中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在古代的里也多这种情节,譬如穷酸秀才,丈母娘一系看不起,十年寒窗,终得功名,这就是显摆。越剧《五女拜寿》就是如此。当然,显摆有时候也可能是“暗摆”,形式上不够嚣张,属暗爽的那种。对应网文的剧情,大抵就属装B剧情。实际上,装B属显摆的一种而已。《我是大导演》最近的剧情,主角第一部国内剧,父母请邻居好友一起捧场,这就是显摆。
3好奇的心理
好奇对于剧情,就是有悬念的剧情。就写手而言,其实就是怎么写好伏笔的问额。
4偷窥的心理
官场文是典型的代表。我从不认为现有的官场网文有什么现实意义。在官场之人,不会去写官场文。除非是退下来,或者仕途无望。曾有一本《生死博弈》,据说是官场中人所写。对于网文,写手绝大是草根,有限的社会经验去写,迎合就是草根在朱门外窥探朱门内风景的心理。
三梦入神机为什么写《星河大帝》
最新的章节为什么出现王超?
或者说,《星河大帝》为什么要出现王超?
完全可以不需要这个人物,换作其他人类伟大先行者都可以。
先从这个问题谈起。
推测:
1作者对这个人物有爱。2作者为这人物做了超多的知识储备。
这仅仅是简单的推测。
站在码字的角度来考虑。《永生》《圣王》之后写什么?
这两部依然霸气侧漏,虽然为人所诟病的地方越来越多。但是新的一部要弥补以前的缺陷。那就回归。回归到最熟悉的领域。
《龙蛇演义》是作者做准备工作最多的一部。因此,《星河大帝》是梦入神机已有知识、阅历以及写作手法的回归。王超的回归,导师级角色的确定,作为一部长篇网络力,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其实就搞定了。
而这部分对于作者来说,写起来得心应手。
这样一来,作者有充足的余力去突破,创新。
对于读者而言,王超有熟悉度。他的状况是《龙蛇演义》的后续,既容易产生部分的代入感,也有一定的期待感。
为什么新书是《星河大帝》?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