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前的准备
1,选题。
最好选择个人感兴趣的题材。
什么是感兴趣的题材呢?平时的爱好,或者喜欢读的书的类型。
不过还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爱好就不必多说了,就以喜欢读的书的类型来讲,但是有时候,也需要注意个人的能力偏向。
换而言之,也就是说,也许你喜欢的类型的书却不一定是你能够写好的。徐志摩说过:“数学不好的同学们,恭喜你们,你们就有成为诗人的潜质了。”每个人的擅长都不是不同的,有所偏向。
不是喜欢的就一定擅长。甚至很多时候,喜欢某种类型的书其实往往就代表着你写不出这种类型的书。为什么呢?因为做不到,所以看别人写的好,就喜欢了。古往今来,许多的诗人、家也都是如此的。明明可能写东西如李白的豪放,又或者如杜甫一样的厚重,却偏偏特别对王维又或者陶渊明似的田园山水特别推重。
这个时候,就只有忍痛割爱,去选择你擅长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擅长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别人是没办法告诉你什么才是你最擅长的,只有你本人去写了,去试了,才能知道。
2,资料的收集。
资料的收集又可分为两个部分,收集和筛选。
先说收集。
资料收集很重要,尤其是历史类。但并不是说,只有历史类的才需要去收集资料。包括仙侠、奇幻、玄幻、都市等等,同样的都需要收集资料。
比如仙侠,至少要看一些道家的典籍,看一些历代的志怪,收集一下民间的传说。当然,这说的是比较传统的仙侠,要有根据的土壤。如果想个人构建一个体系也是很好的,不过,就算个人构建一个体系,却也还是需要从资料中吸取营养的,不可能空中楼阁。
奇幻、玄幻也都是如此。
又比如都市,都市还收集资料?要想写的小资点,最起码也得收集点品牌、名牌的资料?要想写的铁血点,也最起码需要收集点枪械、刀具之类的资料?乃至武术类的,医学类的,更专业些的,音乐、舞蹈等等。
简而言之,想要把书写好,不收集资料是不可能的。认为铺开纸、有了笔,什么都不准备,就可以开始去写,这是很难写好的。
每一个出名的作家,可以说,都同时也是一个博物学家。
再有,就是筛选。
好的都是修改出来的,好的资料也同样如此。
修改的时候有个很常见的问题,某一部分写得很好,很jīng彩,但是和主题无关,需要删掉。删除的时候写手就会很心疼,很多时候,甚至就干脆不删除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资料的筛选亦然。
收集了很多的资料,写的时候却有许多用不上。该怎么办?不要硬塞,真用不上,就放在一边,也许下本书的时候就能用上了。
资料是为服务的,不要变成为资料服务。那就不是写,是真的成了博学学家在写百科全书了。
3,大纲。
大纲也很重要。
哲学是所有学科之母。大纲就是之母。
有个词叫:“提纲挈领”;还有个词叫“高屋建瓴”。
大纲起的作用,就是“提纲挈领”,就是“高屋建瓴”。有了一个好的大纲,就等同有了指明你前进方向的灯光。就好像是夜晚大海上的灯塔;也就仿佛一灯指引“风雪夜归人”。
在有灵感的时候,激情四溢的时候,也许看不出大纲的重要;但当没用灵感、激情渐去的时候,大纲的重要xìng就显示出来了。
那么,大纲该怎么写?有很多朋友都问过我这个问题,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大纲不是一个条条框框的东西,不是公式,而是一个很人xìng化的东西。什么样的大纲才适合你?就像鞋子,只有你本人才知道。也得摸索,然后成型。
举个例子,就拿我来说。我的记xìng不好,所以我的大纲列得很细,有一个总的大纲,而且每卷也都有一个分的细纲。
我写的是历史类,之前在写东北、朝鲜,现在写到山东,每写到一个地方,我还都会列出一个当地省份的大纲,或者可称之为地域概括。当地的风土人情、当时名人、矿产地貌等等,甚至天气变化,四季的温度,都会有简单的列出。也许这些东西用不上,但至少心中有底,写的时候不会忐忑不安。“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些东西,就是写手的粮食。
这是大纲该怎么写,和题材一样,还是都得全凭本人去摸索。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不管大纲列得再细,最好都要时刻做好临时改变的准备。当灵感来到,激情四shè,很多时候很容易就会写得偏离大纲。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服从你的灵感,修改你的大纲。不过,真要是在比较后觉得,还是原本列的大纲好,那么就修改你的灵感,服从你的大纲便是。
总之,大纲不机械。写大纲不机械;大纲写好了,是否服从也不机械。
4,打算写多少字。
这也是很重要的。
写到一定的程度,肯定会觉得疲惫。所以,最好先定下来想写多少字。不过这个字数该怎么定?也许写头一本书的时候不好确定,但到了下一本时就心中有数了。不要让自己写得很疲倦,这对本人是种折磨,对读者也是不尊重。
开始写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