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雾あまぎりamagiri1930.11.101944.4.23在望加锡海峡触雷沉没
狭雾さぎりsagiri1931.1.30
1941.12.24在婆罗洲的sarawak被荷兰潜艇k-16击沉
特Ⅱ改型
胧おぼろoboro1931.10.311942.10.16在基斯卡东北被美机炸沉
曙あけぼのakebono1931.7.311944.11.13在马尼拉湾被美舰载机炸沉
涟さざなみsazanami1932.5.191944.1.14在yap岛东南被美潜艇“大青花鱼”号(albacore
ss-218)击沉
cháoうしおushio1931.11.141944.11.14在马尼拉湾被美舰载机重创,拖回基地后未修复,战后解体xìng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1680吨(改装后2090吨),满载1980吨(改装后约2400吨)
全长:118.0米;宽:10.36米;吃水:3.20米
轮机:舰本式减速蒸汽轮机×2,重油锅炉4座(特3型为3座),2轴推进
主机输出功率:50000马力
燃料:重油475吨
最大航速:38节(改装后34节)
续航力:4500海里/14节
武备:a型双联装127mm/50倍口径炮三座,shè速10发/分(特2型、特3型为b型);7.7mm机枪2挺(2型以后改为12.7mm机枪2挺);十二年式三联装610mm口径鱼雷发shè管改一型3座,备雷18枚;布雷与扫雷具,声纳;罗经舰桥上设有shè击指挥仪和2米测距仪。
定员:特1型为219人,特2型士官少4人,士兵少10人。
根据1937年(昭和12年)4月23rì下达内令第169号以及1945年(昭和20年)改正令第343号,特2型设舰长中佐1人,航海长兼分队长大尉1人,枪炮官兼分队长大尉1人,鱼雷部门长兼分队长少佐(大尉)1人,轮机长兼分队长少佐(大尉)1人,其他尉官5人,士官66人,士兵159人,共计233人。设计建造
雷1922年,rì本海军军令部举行了关于华盛顿海军条约下的驱逐舰舰型规格会议,并且对于即将定购的新型驱逐舰很快有了如下结论:有强力的鱼雷攻击能力,最高航速能达到40节。有良好的适航xìng。在上述前提下减少吨位、体积。rì本海军一直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造的两型驱逐舰使用的533mm口径鱼雷攻击能力并不满意,在1923年(大正12年)开工建造的睦月级驱逐舰上装备了当时最大的610mm口径鱼雷。
1924年,军令部正式提出理想型驱逐舰的具体标准:
舰炮:使用127mm口径主炮×4(仰角45度),76mm口径高shè炮×1;鱼雷:三联装610mm口径鱼雷发shè管3座,备雷18条;配备有1号水雷、深弹投shè器、声纳、扫雷具。
排水量:1900吨左右;最高航速:保有2/3燃料时39节;续航力:14节/4500海里(满载,必要时添加后备
吹雪燃料能达到5000海里)
此项标准下达给舰政本部探讨其可行xìng,要求攻击能力倍于刚刚建造的睦月级,同时为了兼顾rì本海军喜欢夜战的一贯思想,舰体要尽量小型化。舰政本部立即设立了专门的“特型驱逐舰对策委员会”,有rì本造船界鬼才之称的藤本喜久雄造船大佐(技术军官)担任计划主任负责设计。为了表示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驱逐舰更强,被称为“特型驱逐舰”。
1923年,rì本海军最初订购了5艘特型驱逐舰,后来被称为特Ⅰ型(也有资料称为吹雪Ⅰ级),最终共建造10艘(吹雪、白雪、初雪、深雪、丛云、东云、薄云、白云、矶波、浦波)。鉴于吹雪级的成功,rì本海军随之建造了改进型特Ⅱ型(也有资料称为吹雪Ⅱ级)10艘(绫波、敷波、朝雾、夕雾、天雾、狭雾、胧、曙、涟、cháo)。之后又建造了特Ⅲ型(也有资料称为吹雪Ⅲ级)4艘(晓、响、雷、电),因特Ⅲ型改动比较大,所以有资料按照首舰名将其称为“晓级驱逐舰”。服役状况
“吹雪”级的出现受刺激最大的是美国海军。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军费不断下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美国海军一直没有建造新的驱逐舰。传说在伦敦海军会议上甚至有美国海军代表私下对rì本海军代表说:“我非常愿意用我们的300艘驱逐舰换你们的50艘特型驱逐舰。”
由于吹雪级在较小舰体上尽可能多的搭载武备,同时为了兼顾夜战,舰体要尽量小型化,舰体强度不足,重心较高所以稳定xìng有限,该级舰陆续服役后又不断改良,重量明显增加,这样其舰体稳定xìng更加恶化,结构强度也受到影响。但是,rì本海军方面没有予以重视,直到发生了重大事故后才猛然醒悟。
初雪1935年在气象情报不足的情况下,包括10艘特型驱逐舰的第四舰队出发进入青森县八户海域进行演习,遭遇了中心气压达718mmhg的强台风,在大致知道情况后舰队决定检验超恶劣海况下的战斗力。当时风速达40~50米/秒,浪高25~35米。初雪、夕雾号舰首被打断,白雪、泷号舰首变形扭曲,其他6舰和航空母舰、巡洋舰轻伤。史称“第四舰队事件”。该次事件后rì本海军对各型舰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特型驱逐舰的舰体进行了加强,改装完成后标准排水量增加到2090吨,航速降为34节。
深雪深雪号是唯一一艘和平时期损失的特型。该舰入役后于同级的吹雪、白雪、初雪号一起被编入组建第十一驱逐舰队。之后一直在第二水雷战队中。1931年末,因为作战思想的改变,由特级单独构成的驱逐舰分队中舰艇的编制数目从4艘变为了3艘,所以吹雪号离开,转入第二十驱逐舰队,第十一驱逐舰队保留其他三舰。
1934年(昭和9年)6月29rì,舰队在浓雾中的济州岛附近海面进行强化训练。先是联合舰队的第一、第二水雷战队进行rì间鱼雷攻击训练,然后在是夜间鱼雷科目。如何解决夜战状态下的比敌方更早发现对方、如何躲避敌方驱逐舰的攻击同时提高自身的安全以及攻击成功率是个很大的问题。以当时的技术观点,使用烟幕是最简单、经济的办法。此时的深雪号是第十一驱逐舰队的旗舰。按照规程在突击结束后的撤退机动释放烟幕,与此同时,同属第二水雷战队的第六驱逐舰队开始向演习目标机动。由于有烟幕的影响,方向出现偏差,第六驱逐舰队旗舰电号以20节以上的高速和深雪号发生撞击。电号的舰首切入深雪号的前半段舰体中,舰首被完全损坏,深雪号舰桥以前全损,第一机舱进水,虽然不是致命伤,而且舰员立即开始损管控制,但由于损管措施不当,很快淹没了第二机舱,最终导致沉没。事故中一共失踪舰员5人,这天距离深雪号竣工正好5年。在这之后,海军对烟幕中的舰艇机动做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以免再次出现这样的事故。此次事件和1927年(昭和2年)8月24rì的“美保关事件”一起经常被当作rì本海军训练疯狂的证据。战争经历
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特型驱逐舰舰龄已超过10年,更新型的甲型驱逐舰(即阳炎级驱逐舰)已经服役,余下23艘特型仍然活跃在第一线水雷战队。1942年―1943年,大部分特型驱逐舰拆除x主炮塔并改为6门25高shè炮,另加装25毫米高shè炮8门和12.7毫米机枪2挺,a型炮塔改换为高平两用炮塔,舰尾的布雷与扫雷具被移除,改为4座深水炸弹发shè器。1944年25毫米高shè炮增至22门,12.7毫米机枪增至10挺,最终25毫米高shè炮增至28门。到了rì本战败投降之时,仅仅有2艘未被击沉。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