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袁子清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大的波澜,好事依旧做着,好名声依旧赚着,毛笔字照样的练着。
还真别说,大概是有前任的的底子,袁子清练了几个月的毛笔字,毛笔字倒是写得有鼻子有眼睛的。
其实袁子清练毛笔字也是有原因的,他走正规途径考状元是不行了,但是他还可以走偏门啊!作弊什么的,袁子清那可是老手了啊!
据说考试的时候,只要肯花钱,不仅能买到考题,连答案都能买到,到时候只要把答案记在脑袋里,进了考场直接把脑袋里的文章写出来就是了,保证能考中。
但是这里面还是有技术活的,那就是要会识字、写字,若是让一个文盲去做这样的事情,就算让他照着抄,他也考不中啊!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袁子清才苦练毛笔字,为了不当太监而奋斗。
但是成天没事就心里痒的袁子清怎么能轻易的消停?
这几个月除了做善事、练字以外,袁子清还喜欢干一件事情,那就是跑到县衙里面折腾,充分的发挥了他推理的长处,过足了当侦探的瘾。
在袁子清的领导下,县衙的捕快们最近可破了不少案子,什么无头案、杀人案、财产争夺案、还有沉积了多年的案子,都被袁子清一一破解,一时间,袁子清在安陆声名鹊起。
期间王家又派人来找过袁子清询问王笙兰的下落,得知王笙兰已经离开安陆之后,王家便没有再来过安陆。
时间一久,袁子清把这件事情也就淡忘了,因为这几个月真的很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袁子清不仅赚了一个“袁大善人”名号,还赚了一个“安陆小神探”的名号,如此等等,都有些让袁子清有些迷糊了。
以前安陆县的老百姓提起袁子清,无不咬牙切齿,咒骂袁子清快点死了为安陆解除祸患。
但是现在安陆的老百姓提起袁子清,纷纷翘起大拇哥称赞:“袁子清,好人啊!厉害人物啊!”
而此时,袁子清为什么被拍了一板砖之后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在安陆也分成了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这样的,说袁子清自从被拍了黑砖之后,无意间打通了任督二脉,突然就开窍了,不仅变聪明了,还大彻大悟,从此改恶从善,行善积德,为民造福,袁子清有此遭遇,恐怕也是他的造化了。
这个传言是城中回春堂的大夫说的,他就是那个断定袁子清会一命呜呼的人,他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袁子清为什么会突然活过来,所以他觉得这是唯一行得通的解释。
另外一个版本是这样说的,说袁子清命硬,到了阎王殿阎王爷都不敢收,没有办法,阎王爷又让他回来。
可是被不明不白的拉去地府走了一趟,袁子清哪肯干休?
阎王爷没有办法,只能赐了袁子清一项神奇的本领,那就是看清楚别人的心事。
而且袁子清临走的时候,阎王爷还告诉袁子清,只要他回到阳间之后,日行一善积善积德,便能长命百岁,福禄永享。
相对于前面的说法,后面这个说话就没有多少权威性了,因为这个说法是从城中百花楼传出来的。
而事实证明,权威这玩意全取决于老百姓信不信,老百姓不信你那玩意,你那玩意狗屁都不是,老百姓相信的东西,就是假的也变成真的了。
而安陆的老百姓都自然而然的选择的相信了后者,虽然不怎么靠谱,但是老百姓更容易接受这种传奇经历。
对于外界的传言,袁子清除了暗自偷笑之外,就没有别的动作了,既不出来辟谣,也不出来解释。
其实袁子清是这样想的,你们传,可劲传,你们越传得厉害,老子的名声就越大,老子的名声越大,就越多社会名流知道老子,越多的闺中小姐知道老子,到时候老子就可以醒侃天下人,醉抱天下妞了!
可以想象,袁子清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是多么的富有见识!
当然,也有好事的人亲自来问袁子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每当这个时候,袁子清就会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缓缓的说道:“不要了解哥,哥只是一个传说!”
久而久之,袁子清这句话竟然在安陆流传开了,自此之后,很多安陆的年轻人都会故作深沉,念上几句高深莫测的话,而且这个流行趋势还有向全国发展的迹象,说不定哪天还可以流传到海外也说不定!
这日中午,袁子清在衙门又破了一个偷鸡的案子,刚刚回家躺下想睡一会午觉,袁随学突然急匆匆的跑进来,道:“少爷,少爷,外面有两位公子想要见你。”
袁随学胆子比较小,遇事又比较慌张,所以袁子清专门花了一些时间**他,想让他胆子大一点,可以成为他的好帮手,可是让袁子清郁闷的是,无论他怎么**,袁随学就是改不了他那咋咋呼呼的毛病。
没有办法,袁子清也只能顺其自然了,好在现在去护送夏荷回家的袁大壮已经回来了,袁大壮比袁随学可机灵多了,袁子清用着倒是顺手。
“老子是那么好见的吗?”
袁子清身也不起,懒洋洋的:“你问没有,他们是是什么人?找我有什么事情?”
最近袁子清成了安陆的名人,所以登门拜访的人是越来越多,袁子清应都应付不过来,最后袁子清只能选择性的见一些。
袁随学道:“少爷,他们只是两个小孩,一个十岁左右,一个十二、三岁左右。”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