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内外兼治
雍州刺史,就是雍州的土皇帝。
生杀予夺,全在刺史一人之手。
宋珺前世就没当过官,行政治理完全是外行。
当了刺史没几天,他头都大了。
他不明白,既然当官这么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甚至还削尖了脑袋跑官要官呢?
但是,既然当上了,还得干好不是?总不能把这位置交给一个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的人吧。
刘邦文不成武不就,但是文有萧何张良,武有韩信周勃,照样打天下坐江山。
宋珺手下也大有能人在。
军事工作依然是重中之重,边疆的防御,散兵游勇的收编,土匪的镇压,士兵的招募就交给刘毅,反正他喜欢军事。
钱粮这一块关乎民生,刘敬喧孟昶这方面有专长。
大乱之后,刑狱得抓在手上。嗯,何无忌檀凭之应该能料理得开。
刘穆之,你就在这大堂办公。不管是什么情况,你都给我处理了。实在为难,你就找寄奴吧。
这么一安排,呵呵,宋珺成甩手大掌柜了。
当然,宋珺也在忙大事。
要让边境安定,先得让两边的百姓忙起来。
忙什么?通商呗这是一种双赢的做法,两边百姓本来就偷偷在做,这下好了,官府不但不问责,还大力推动,那还不乐疯了?
晋国有宋珺,秦国有姚硕德,一拍即合,边境贸易很快热闹起来。
秦晋边境再没那种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了,代之而来的是繁忙的商业往来。
拥护的有,强烈反对的也有。
不是跟秦国刚打完仗吗?干嘛还跟他们做买卖?
持这种观点的是一些老家伙们。
这些人是当地的名宿老儒,很有一些名望,宋珺不能不安抚安抚。
“老前辈们消消火,请听我说。战乱虽然现在暂时平息了,但百业萧条,百废待兴,百姓们食不果腹、衣不遮寒。怎么做才能使他们尽快地摆脱贫困?我知道,农乃国之本,可是全靠从土地里刨食是解决不了他们的困难的。我们还可以让他们从事其他行业,如手工业、建筑业、商业。百业并举,才能兴国。我鼓励百姓经商,并不是不要农业。而且,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反而能更好地促进农业。如果你们不信,等个三五年,你们就能看到效果了。至于为什么跟秦国做生意,我这么跟你们说吧,这边境两边的百姓,本来就走得很近,有的甚至还是亲戚朋友。买卖做好了,大家不是更亲了吗?大家都过得好,谁还愿意打仗?所以啊,国家要长治久安,还就得让边境亲近起来。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别以为宋珺几句话就可以打发这些老家伙,他们脑海里,商业是最低贱的行业。
士农工商,看看这个排名就知道。
宋珺也不希望他们一下转过弯来,只要不捣乱就行。
当然宋珺的名头也不是盖的,老家伙们也不会触这个霉头。
商贸业、手工业在雍州如火如荼,也吸引了秦国、魏国的商贾。一时之间,洛阳成了北方的商业中心。
毫无疑问,遗传了商业天赋且有超越千年意识的的宋珺也大赚特赚了一笔。
他是始作俑者,自然得起带头作用。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钱不赚是王八蛋。
他打仗是好手,搞经济也是高人。
“长民啊,给你个任务。我看你做买卖挺在行的,你成立一个班子,专搞买卖怎样?”
诸葛长民乐呵呵道:“队长,行啊!我们做什么买卖好呢?”
宋珺笑眯眯道:“你看,我们用的桌椅板凳就是个稀罕玩意儿,不管是官府还是百姓,一定受欢迎。我再给你画几个样式,分个高中低档,肯定能赚大钱。”
诸葛长民领命而去,一个颇具规模的木器厂很快建成。
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多了,诸葛长民以雍州官府的名义一出告示,立即就有不少人来应聘。
宋使君招工,那是看得起咱,不给工钱也得好好干。
这些人,手艺那是没得说,缺的就是样式。现在宋珺拿出了好多他们根本没见过的新品种,让他们眼里闪烁着无数的小星星,那份欣喜立即融进了工作之中。
第一批桌椅板凳刚刚投入市场,立即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这是什么玩意儿?
还别说,这椅子坐上去还就是舒服,比坐那席子强多了。
嗯,这桌子好啊,吃饭、写字真是方便。
哗,抢购一空。
诸葛长民数钱数的,手都软了。
没买着的急了,直接找到了木器厂,大块头的订单纷纷扬扬。
一个木器厂远远不够。
那就到秦国到魏国开分厂去,就地招工。
这下好了,把秦国魏国也给调动。
不管士族权贵们怎么贬低商业,但是老百姓们从中得到了实惠,官府的税收收入也很是可观。
更主要的,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越来越频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仗就打不起来了。
正是因为宋珺的这一奇思妙想,东晋一段时间内维持了与秦国和魏国的和平。
边境平安无事咯!
惬意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又到年关。
人逢佳节倍思亲,出来差不多一年了,宋珺愈发想念老父老母,想念荷露,还有……
但是,身为一州刺史,没有圣旨是不能回京的。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