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详大师说完,就从怀中取出一本被黄布包裹的经书递李玉辰,两人再次探讨一会就相互辞别离开了。
深夜,李玉辰满怀心事的躺在塌上,转来转去不前入眠,再过几日就要离开了,可是除了佛文别的什么也没学到,《九阳真经》更是没影。
可从少室山去终南山路途太过遥远,上次从潞州跑到登封都浪费许多时间,期间更是经历几次生死,可不去自己命运也就真这样了,难道真的要出家当和尚。
“怎么办?”李玉辰心神不宁地喃喃自语道。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本想着靠着神雕上的知识,自己做什么都会先人一步,万万没想到折腾几个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不能这样下去了,要不又要精神失守了,命里有时终会有,命里没的莫强求!”
李玉辰想到这里心境又平静下来,这时刚好又想到白天智详大师给自己的经书,马上有了主意,想道:“既然睡不着,还不会看会经书!”
起身一转下了塌,点起明灯,走到桌子边坐了下来,慢慢地闭目宁神静气一会,睁眼打开黄布。
“《楞伽经》“李玉辰顿时怔住了,满脸的不可置信,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已经放弃的书会出现在自己面前。
《楞伽经》是震旦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传灯印心的无上宝典,因此是历来禅者修习如来禅、明心见性最主要的依据之一。除此之外,佛于本经中详示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而这些法门,也都是法相宗、唯识学主要研习的对象。
尤其是三自性(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以及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的体、相、用,更是唯识学的本色当行;甚至五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以及二种无我(人无我及法无我)亦是相宗参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因此历来习相宗者也都把它列为与《解深密经》一样是必读的根本经典之一。由于《楞伽经》既是一部性相圆融、各宗共尊的圣典,不论在性宗或相宗的根本经典中,都列于首要之位。故知本经对修学大乘佛法来讲,不论性宗或相宗,都极其重要。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的《九阳真经》,李玉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手都激动的颤抖起来,快速打开经书,他记得九阳真经是在这本书的中夹带其中,要是平常不注意根不本不会发现,还好他学过佛文,要是以前就是放在他面前他也看不明白。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李玉辰激动了好长时间,不管怎么安神静气都不行,最后不得已拿起笔开始抄写起来,这样一可以安神静气,《楞枷经》前面好多都是没用的东西,虽然没用,可看以可以让人安静起来,二来也可以牢牢记住九阳,毕竟前人把九阳放入这本书中,肯定有自己的用意,说不定以后对练习九阳有好处。
第二日,李玉辰早早地起床,朝着寺院山边的一处照阳处走去,这个地方是他无意中发现的,他昨天晚上并没有急着修炼,当时的心态他也不敢练。
一路上,李玉辰都含笑地对路人打招呼,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也不在意别人用怪异的眼神看着自己。
这是一片空荡的山崖边,四周树木花草林立密布,只有一个一人宽的小道可以穿过,慢慢穿过树林,走到崖边,只见有一处几平方的空地,空地中央有一块比较平缓,大约二三平方石板。
李玉辰慢慢地盘坐在石板上,五心朝天,气沉丹田,静心沉思去除心中的杂念,心中默默地念着《楞伽经》,从中找出九阳真经,可是慢他发现《楞伽经》不是一部佛经,而且他也猜对了,整个经书上加杂的东西太多。
《九阳真经》是一本武林中绝顶的无上内功心法。虽经中并没有记载武功招式,但集融会贯通的武学至理;练成后天下武学附拾皆可用,此经还附上缩骨功,游墙功等功夫。是作者写成与王重阳斗酒的一位奇士,斗酒取胜后王重阳将九阴真经借与此人看;但此人觉得九阴真经当中阴气太重,不易修炼。后来其躲进少林创作九阳真经,所以此功佛道相参、刚柔并济;可出氤氲紫气,可随意扩散到体内、体外;可刀枪不入、水火不侵、毒气不生、物化不之,金刚不坏之躯也随之而来。
《九阴真经》和《九阳真经》是佛道两家绝顶神功,不相伯仲。「九阳神功」实是武林中最强、最浑厚、最精湛的内功之一。
李玉辰沉思些许,再次宁神静气,慢慢地按九阳真经中的内功口决,慢慢地感知体内的气流。
可是几个小时后,李玉辰饿的头晕眼花,并没有练出一丝真气,不由有点沮丧,可是一想,自己有内功功法,只要自己不急,潜心练习早有一日可以成功了,并不是每一个都如张无忌一样天资超众的。
另外他还发现了另外二个问题,第一个还是知识问题,虽然九阳真经是用梵文书写的,可是并不代表两者一点关系也没有,说白了就是用梵文代替古文而已,其中许多文意仍需要古文知识。
第二,他突然发出一个更大的问题,内功说白了就是集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为已用,内功运转需要经过全身的经脉、空位,可是这他除了前世看知道几个下丹田穴位,其它一无所知,不是所有人都学过中医懂得奇经八脉和穴位,真不知道别人重生着是怎么练的。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