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老三孙行义也道:这么好的东西咋就让那些外夷给掌控了,不过这样也好,不然要是靠着咱中原近,靠这汽油还不把中原都烧成一片白地啊。
其他人都是点头赞同。
林仁肇这边又道:不过我想,经此一战,各方都该重新评估一下我们蔚州的实力,而契丹那里也是要掂量一下是否要改变一下对我方的策略,毕竟死磕对谁都没有好处。而一个小小的蔚州可没有整个中原来的富足和繁华,能得到的财货对于整个契丹来说,也是有限,掠夺财富才是契丹上下,大小部落出兵的根本目的啊。
孙方简点头笑道:那么我们现在就需要向契丹发出第二波求和的使者了。既然硬的来过了,就该来软的,契丹皇帝对我们亦该如此。
孙行友却是不甘道:难道真要把那些俘虏的契丹将领给放回去?这些可是咱们好不容易才抓住的。
孙方遇却笑着对他道:怎么?二哥还要留着他们在蔚州请客吃饭呢,你这也太好客了点吧。
其他人都笑了起来,孙行友却道:想的美了他们,怎么都要像虎子前番说的,对那些一时无法改造过来的俘虏,要进行劳动教育。得让他们加入劳改团,帮着百姓开垦荒地去啊。还有让他们去修建城墙也是可以的,现在蔚州到处不都缺人手么。
孙方简摆手道:哎,二弟,你就别在这里瞎扯了。放他们回去这是早就定下的,这也是向契丹的当权者显示我们的诚意以及决心。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可不是怕事的人,敢现在把这些俘虏都放了,他契丹要是再紧咬着我们不放,我们还能再俘虏回更多的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孙方遇拍手道:大哥说的好,将他们放回去又如何呢。他若想战,只是再给我们送更多的兵和劳动力过来。
其他人都附和起来,一时大厅中好不热闹。
这时就见外面跑来进来一个侍卫回报道:禀报大人,晋朝廷的使节已经到了城门口,说是有圣旨到了。
孙家四兄弟一听,都是站起身来,他们知道这是晋朝皇帝的封赏诏书到了,就是不知道皇帝石重贵是否会按照他们请求的来封赏。
孙方简便对众人道:既然如此,诸位跟我一起去迎接天使吧,看看朝廷是怎么封赏我们这些有功之臣的。
说着便带头往外走,一众也都跟在他的身后。
话说后晋朝廷过来的使节确实给孙家几个兄弟带来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在跪拜接旨,听完使者的宣旨,又重赏使者后,双方都处在一种开心的氛围中。
派人将使者送到客栈好生招待,孙方简手捧圣旨,又让人抬着一大堆印信,重新回到已升格为节度使府的原蔚州刺史府大厅。
正式被朝廷命为大同节度使的孙方简,现在是红光满面,多年不敢想的高官厚禄如今一朝得来,恍如梦境。想他老孙家多少代都没出过个举人,现在到了他孙方简手里,几兄弟个个都成了朝廷任命的高官,算是光宗耀祖了。
将印信发给几个同样喜色溢于言表的兄弟,以及一众得力的手下。
林仁肇也被授予了一个妫州刺史的头衔,陈铁亦被授予了一个新州刺史。当然这二州也像孙氏几兄弟被任命的云、应、寰、朔等几州一样的在契丹人的掌控之下,但是这也足见孙家兄弟对林仁肇的看重了。
孙方简手下其他外姓的人,可没有一个人是被封为一州主官的,就是孙方简手下头号心腹大将王友遇也只不过得了一个指挥使的职位。
这边朝廷的使者刚过,那边河东的使者又来了。不知道当这使者也就是刘知远的二弟刘崇将孙方简在蔚州又大胜契丹军消息传回河东后,刘知远又会对蔚州有一个什么样的重新认识。
林仁肇在自己需要的发言讲完之后,便和陈铁在一旁淡淡的观看着蔚州发生的这一切,就似乎这些所有取得的胜利跟他们本身无太多关系一样。他们脑中只记得主公跟他们说过的,在敌后建立根据地,要始终记住一点,那就是刀把子上面出政权。
角落里,陈铁对林仁肇低声道:预备役在俘虏中又招收了大概五百人,我看过了,底子都不错,假以时日,手下就可多出一营的拔山军了。
林仁肇面色不改的望向场中的众人,也低声道:告诉蔡仑,思想工作要做好,队伍大了,更应该注意,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控指挥,完成主公的大计。
陈铁了然的点头。
这时林仁肇就隐隐感觉有一双目光似乎始终落在自己的脸上,便下意识的转头望过去,却是女扮男装的孙缈月也混在人群中,向着他这边窥视。
林仁肇微笑着向她点头示意,孙缈月却又迅速的转过头去,假装啥也没看到。弄的林仁肇耸肩自嘲一笑,女人的心思不是一般的难让人弄懂。
陈铁一旁又低声道:主公那边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只听说东边那个吴家小儿又不听话了,说不得要被主公好好教训一番。
林仁肇只是摇头,主公天纵之才,他的心思,又岂是他们这些属下能够猜度的到的。
(本章完)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