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科幻灵异>蓝色鸢尾> 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1 / 1)

昨夜,惊闻恶耗,卡扎菲远去!

早晨,看到新闻,小悦悦走了!

一个因人们的盲目,一个因人们的麻木。

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能让卡扎菲平静而健康地走完人生末路,能让小悦悦安全而快乐地成长?

而我们呢?难道这些事情也会如过眼云烟一般,慢慢地成为了历史,成为我们偶尔言及的过往吗?这个世界会有更加让人惊心的事情发生吗?

我们有没有深入地了解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呢?为什么强势的西方就可以以种种名目打压这些独立国家?是什么牵动着人心让那些人甘愿为西方卖命呢?

表象来看,是人们的贪婪,是人们的欲望,包括物质上的富足与精神上的控制,姑且不论卡扎菲的意识形态与为政策略,单单从一个国家的元首被一群西方的“乌合之众”判处死刑这一点来考虑,就很能让人唏嘘加慨叹了!

如果我们消除掉国家的含义,不区分东西方,不拿权势或者军势来说话,只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待所发生的故事,你我皆为凡人,生命是上天赐予,为什么一个不相干的个体就能够无缘无故地剥夺其他人生存的权力呢?你我从本质上并无差别,“热带森林理论”讲,人从居住在热带草原上之后,所有的进化就都停止了,那么,我们活在现在的世界与活在那时的世界有什么不同呢?

略举我能想到的几点:科技、人性、区分以及思考。

先说科技,我一直笃信的观点就是科技的发明及其应用应该是有限度的,一个无限的世界便会使人性里丑恶的一面展现出来,比如电脑的出现,它的的确确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可是所谓的效率,所谓的发展都不免一个“快”字,而这便是人性丑恶的一面,即梦想着不劳而获或者只是很少的付出却要求更多的得到。人的懒惰与生俱来,但是有趣的是,懒惰之人却推动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人的懒惰,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进一步揭发人性之恶。并不是说,推翻一切的科技发明及应用,而是科技的发明与应用也应该有其衡量的标准,它不应该对人类仅有的生存环境带来破坏,不应该威胁人类的健康成长,不应该把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发扬光大;它的应用应能够提升人的内在,提高人的能力。不妨假设有一天,所有能够控制科技的人全部远去,只剩下“平凡之人”存留于世,那么他们将如何展开每一天的生活呢?机器人在未来的一天能够控制凡身肉胎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一味地不假反思地创造各种对人类产生灭顶之灾的科技,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会自食其果,被自己用尽心力创造的事物置于死地。

人性:人的发展也应该是有标准的,那就是不断克服人性的弱点,提高每个人爱的能力。我曾提出过一个理论,爱的提升大概需要经过以下过程:爱自身——爱父母姐妹——爱亲戚——爱朋友——爱配偶——爱陌生人——爱人类——爱万物——爱自身。

当人们的知识、阅历、经验不足时,你便只会看到自身,对于自身的所得欢呼雀跃,对自己的所失悲伤莫名,渐渐地人长大了便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感情,产生依恋,而父母姐妹便是最直接的抒发感情之人,这时,你会时时将她们当作是你的精神支柱,她们的支持鼓励是我们的动力所在,而我们的努力也是为了满足她们的所需,使她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慢慢地,你会发现,你的爱的能力在给予父母之后仍有剩余或者你还在不断发掘爱的深度,于是亲戚便登台了,成为你再次付出爱的渠道。人再次成长,朋友便成为你爱的归属,你会发现原来的陌生人逐渐成为你的朋友,你会在心底里为朋友留下位置,同时,朋友们也会将你作为他们爱的对象,正是这相互之间的记惦让友情不断加深,淡而醇,香而醉。有些陌生人会在你们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变异,成为你的恋人以至最终成为你终身的配偶,这时的爱便是一种升华,试想在人生之路上,我们会与很多人擦身而过,也会与很多人成为朋友知己,而冥冥中只有那么一个人,自遇见便不曾离开,偕伴而行人生之路,你会将爱毫无保留地给予一个从前的陌生人,她与你没有血缘关系,没有物质牵连,有的只是爱,从其中也可看其脆弱。爱的能力不断提升,你便会将爱给予陌生人,当他们遭遇痛苦或者面临灾难时,你便会振臂一呼,为其带来爱的声响甚至于拯救他(她)的生命。爱永无止境,一旦你能将爱看透,你爱的角度便是宏观的,即把人类都涵盖进来,高屋建瓴地分析这爱,同时,你便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就像Jobs所说的“我愿意用一生的科技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下午”,我想jobs已然到达了那一高度,这才是我敬佩他的原因,而不仅仅因为他所创造的非凡技术与产品。爱依然有其局限,那便是只将人类这一生物概括进来,而没有包含世间万物。世间万物皆有情,皆是经过人们的劳动、智慧、精力等所创造出来的,只不过进行了物化,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磨灭万物的“心”,万事万物都值得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爱,只不过每种爱的方式不同。爱万物并非爱的提升的最高境界,而且爱的提升没有界限,当你越过了“爱万物”这一关,你便得到了一次蜕变,完成了一次爱的提升的循环过程。万物与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你爱万物的过程会幻化成你对自身的再次关注,于是新的循环便开启了。

每当你完成一次上述的循环,你的心灵便得到一次澄澈,你便又得到一次成长。所谓成长不仅是指物理与化学上的变化,也包括心灵与情智。

区分:区分是另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人们的痛苦往往来自于不停地区分。当界限存在,你便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克里希娜穆提曾说过一句话:观者即为被观察之物。正是因为人们常常将观察者与被观察之物区分开来,才使得人们的观察不可避免地掺进了主观的成分,也才使自私丛生,污染了本是澄明的心。若西方与卡扎菲政府未曾产生界分,西方未曾想过利用武力或者政治、文化等途径来掠夺利比亚的资源,达到统治全球的目的,那么人人得以平等相处,这个世界又怎么会无端生出诸如战争诸如争端这许多的问题呢?假如每一个旁观者在小悦悦受到生命威胁时能够施以援手,救救她,又怎么会使一个鲜活的生命因为人们的漠视而远去呢?而央视也不用再费尽心思去寻找一个反面的事例来引导舆论的方向。如果人人都学会换位思考,将别人的痛苦视作自己的痛苦,切身体会别人的处境,那么所有的丑陋便会自行散去,人们之间的和谐与亲密只是唾手可得之物,那还犯得着用舆论这一工具来导向呢?当今一切灾难的最底层原因就是界分,人与人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超越雷池半步即是致命伤害,而人与人之间最大的界分来自于对于生、性与死的不同理解、所持的不同观点以及根据此理解及观点所采取的不同行动。

思考:世界面貌的改变源自于大多数人的行动的趋向,而行动来自于思考,来自于积淀。当今社会,所缺少的也正是这两个方面:思考以及由思考所产生的行动。1)其中关于思考又有两个致命的缺陷,即深度不够、坚持度不高。人们的思考往往流于表面,或者只局限于狭小的范围,或者只关注自身,而受限制的思考反映在人们的行为上即是荒诞与难以理解。人们的思考常常受着别人的影响,不能“固执己见”,时常轻易地跟着众人行事。很简单的设想:若在小悦悦受到死亡威胁之时能有几人振臂一呼,那么我相信会有很多人一起来拯救她于水火之中;同样地,灭亡卡扎菲的人也定受到了某股势力的“怂恿”,许以重金或高官来达到不可告人而世人皆知的目的。由此可见,一个人对于自己想法、信仰的坚持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而且也只有当你坚持了你的想法,你才会成为真正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2)“人们习惯于很简单地说出“我爱你”,却很难地对自己说一句:我很好”——刘若英如是说。我们能够说出许多轻浮的话语,使对方高兴莫名,但是骗得了别人的感情,却最终骗不了自己的内心。我深信一句话:爱是一种行动。不管你用多么华丽的词藻,多么无懈可击的逻辑来阐明一个多么伟大的,深厚的感情,可一旦你的行动与所思有出入甚至于背叛了你的思考,那么那些思考又有什么用呢?只是一堆文字的胡乱堆砌!行动没有思考的支撑便成为了表演,任你演技再高明,也很难不被人识破,况且不论这样的表演再怎样完美,却也最终瞒不过你的良心。因此,若你在思考,请将思考不断深入,并且将它作为行动的指南,这样慢慢地,思考本身即成为了你自己,而你也便真正成为了一个三维的立体的丰富的个体,同时,这个小小的个体也会变成一个强大的世界。

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

如果在那个世界仍然有现代科技的存在,那么天堂还是天堂吗?

如果人性得不到真正的提升,变成人内化的东西,那么天堂还会是那么美好的地方吗?

如果人与人之间仍然存在着无数的界分,那么怎么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呢?而没有自由的天堂还能称其为天堂吗?

天堂里的人们会不会也在思考,思考如何将凡间变得美好,以使自己再投入到凡间的怀抱?

然而,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所有这些事物都达到一定的境界,那么天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这里就是天堂,何必再拷贝出另一个呢?

——philosius

于大美青海之西宁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