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科幻灵异>蓝色鸢尾> 农村问题之问题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农村问题之问题 1(1 / 1)

孤乃冀中庄落一农人,幸得父母之辛苦劳作而成今日之我,父母之作为,实乃农民之典范,点点皆为我见,吾遂对三农亦有亲近与尊敬之感。近日,常思若我之辈,何事可为而为家乡尽绵薄之力,思之,似仅有示问题之务可为,故将略思陈于此。

首则,留守儿童与留守父母之问题。

曾几何时,村里处处可见7、8岁的孩子在村子里玩着过家家,大人便在旁边守着,生怕有一丝一毫的闪失,可是现在,每次回到村里,孩子们便似撒了欢一样,没有大人的照顾,有时,天快黑了,都没有人想起他们,也许孩子们巴不得这样过日子呢?可是我想的是如果这个问题一直如此没有人注意到或者做些什么的话,那么孩子们的未来便没有一个保障,那样的后果简直不堪想象。跟我妈妈说过这个问题,妈妈说,你每次回来都是过年过节的,都看到这些了,你可知道平时的时候,那些孩子更是没有人管,那才叫没救呢!大人为了挣钱照顾家,只得抛妻舍子去当农民工(又一次提到这个深恶痛觉的词,叫农村工作者更合适些),再加上现在日益高涨的物价,农产品价格的降低,农民的日子越来越难以对付了。正是迫于此种压力,更多的年轻壮汉选择了到城市里去,为了家庭不得不暂时舍弃日常的家庭生活,此亦叫人唏嘘。然而,有些所谓城里人,却是那么高高在上,农村工作者建造了最好的房屋,却住着最破烂的桥洞,尤其在光天化日之下还得忍受着城里人的白眼,这种心灵与身体上的双重煎熬让农村工作者的生存变得越来越困难,若只如此,农村工作者都可承受,最难承受的是孩子们的未来的灰暗,小小年纪,因为没有家长的管制,变得内向、阴暗甚至暴力,一旦养成这样的性格特点,改正的难度便急剧上升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难度又逐渐上升,于是,可想而知:由于农村工作者的特殊的工作状态,不仅使得自己的人生产生了变异,而且也大大改变了下一代人的人生。近些年来,虽然有一些惠民政策的实施,然而,真正能够将农民从这种生活状态里挣脱出来的机制仍然没有建立起来,农村工作者还不得不去往城市,为那些麻木不仁却满嘴仁义道德之人盖楼房供其消遣挥霍。可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难道连为这些活在社会最低层之群众的孩子的教育都无法保证吗?又有多少人能够将别人的孩子视如己出,百般照顾呢?又有多少人关注到这些,而为孩子们带去温暖,闪烁他们的未来呢?孩子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终究是他们的。我们难道不应该为他们着想给予他们最真的爱与温暖吗?孩子是无辜的,可我们不能就让这些无辜的未来之星自生自灭啊!

留守儿童问题已是棘手,可留守父母的问题却也不能被忽略。

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改变着孩子们的命运,用汗用泪甚至用血在浇灌着祖国的未来,改变着祖国的面貌,可是于我一样的孩子,随着年龄渐长,在家的日子日趋减少,平常的日子里,父母在改变着地球,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起早贪黑,他们无怨无悔,他们愿意用他们的健康换来孩子们耀眼的未来,他们是那样无私,可是病痛、宿命带给他们的是深深的无奈,而最让他们难以承受的是那份孤独感,空巢老人的心思不是用语言可以描述的!谁不想儿孙绕膝?谁不想享受那份天伦之乐?可是为了孩子们的将来,他们心甘情愿地选择让孩子们出去,不想让儿孙们如自己一样困在一个小山村里孤独一生。他们是当今社会最高尚的人,他们是一群只求付出,不索回报之人。我在想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大学生有时候喊抑郁,叫嚷着无聊,可是父母他们呢?他们没有电脑,没有如我们一样的社交,也见识不了所谓的大场面,甚至于他们每天的消遣只是那台只能收几个频道的电视机,他们从来没有说过郁闷,也没有像大学生那样做出些荒唐之事。相较之下,我们是何等的肤浅!我想,如果让父母们到大学来,让他们看看我们每天所干的事情,我想他们心一定会冷到冰点以下,至些不让咱们再上大学亦不无可能。年轻时读不懂父母的爱,痴痴地向往未来。可现在回头来看,我们付出太多的时间在不应当的消遣与无病呻吟之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一段经典的话语,而今读来仍是振聋发聩!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过吗?为虚度年华而悔恨过吗?一直以来,都活在愧疚中,自知愧对父母所承受的,愧对作为一个农村人所应当秉承的精神。就让这份悔恨作为动力,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吧!有人试图让我将那份压力消除,我断然拒绝,不要让我仅存的一点精神被那些无力的话语击穿。

如何让我们的父母感受到爱,而让他们过上真正幸福快乐的生活呢?活在当今现世,这一问题似乎很难解决,或许某位人大代表说得有点道理吧:不让农村孩子上大学。可是我在想的是:贫富差距已呈现越来越悬殊的趋势,若再没有农村人出人头地的话,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世界将会多么混乱。而且就从经济学中成本概念来讲,若父母的付出能够换来孩子们的美好将来,我们富丽堂皇地归乡,父母的那种幸福感也应该最强烈吧!维持现状的说法不免有些伤感。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记得多给家里人打打电话,没事的时候少旅游一点多回家陪陪父母,还有自己要努力,要怀着感恩的心过每一天每一分钟,知晓我们的人生是父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希望的现实呈现,我们不努力,情何以堪呢?农村的智者们也应当多组织一些活动丰富父母们的生活,以前的农村承包责任制已表现出新的优越性,不妨一试。

次则,农村环境之恶化。

依稀还记得小时候,村里有池塘近十个,赤身裸体地游泳不成问题;还记得那时树木茂密,站在村外的省道上只能望见升起的袅袅青烟;还记得那时人都长寿,活到七十根本不是古来稀,而是家常事;寻一水坑便能捞得几条大鱼,捕之回家改善生活;还记得小时天空中飞扬的是风筝,而现在飘荡的却是“白色恐怖”;雨天蜻蜓铺天盖地的情形早已不可得;那时,每一次去地里干活都似是踏春,可现在的感觉却像是渡秋,感伤得紧。农村的环境正在一点点地发生着重大的改变,城市的顽疾扩散到了农村,让农村的天空也蒙上了一层灰白色。北京的晴天越来越多,可乡村的阴郁天却也同步地递增着。十二大报告中还一再强调着城市化,我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也知道提出此项内容的原因,可是我在想的是:农村的地域一点点被城市霸占,农民基本上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群体,在促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谁能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当家做主呢?强买强拆,横征暴敛,这样的事件一再上演,政府却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难道只迷漫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吗?总觉得一种罪恶漫延到最贫穷之地时,最无助之人时,事情的危险程度便愈加上档次了,而解决的难度也会急剧增加。因为我们退无可退,除了命,别的再没有什么可以抛弃。总觉得用别人的无知获得利益是最无耻的行为,可有一些人总在如此这般地干着,乐此不疲。农村是中国最后一片净土,不要让资本家的血手伸向这洁净,不能让环境一再恶化,毒害农村人的身体与心灵了。

现今发展起来的农家乐,乡村体验等活动逐渐增加,当然,这些活动都从一定程度上为农民创收,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可问题却依然存在着,越来越多的所谓城里人带来了更多外面的事情或者事物,正改变着农村的面貌,改变着基层的传统生活,并不是说反对开放,而是这种开放满含着不健康,毒害着纯洁的圣地。在此,只想对那些城里人说一句话:请尊重农村人的生活,不要用你们所谓的见识或阅历侵害善良的本心,让质洁的心多飞一会儿吧!

再则,文化差异之问题。

很多农村人在到了一定年龄,便会离开故土,追求或飘渺或明确的未来,他们内心里还存留着农村人的质朴,然而所经历的却是城市里的灯红酒绿,我们是夹缝中生存的一代人!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在经受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城市是新型资本主义社会(或者叫山寨资本主义更贴切一些),农村还是毛时代的大锅饭时代,社会主义很初级阶段,甚至于有些地区仍然过着刀耕火种的拟原始社会。似乎发现了自己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原因了——经历,别人从来没有过的经历!说到文化差异,最明显的事例便是我姐在外面会随大众染发,可回家前必须得重新染回黑色,要不一个假期能被折磨死,“话聊”死!有差异就有冲突,孩子们常常与父母们的想法相左,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以为自己见识过很多,人生阅历比父母他们多,我们自以为是,我们强词夺理,我们固执己见,可而今的我发现,虽然父母未曾经历过太多的世面,可是他们比我们懂得多得多。不要以那些虚无作为自己高傲的资本,其实你什么都没有!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并不在于学历,也不在于所观察到的事物,而真正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把太多的心思用在形式上、外在上、物质上!醉心物质,精神自然涣散。所以,我以为农村文化差异之问题,解决的根本在于我们这些出外闯世界的人儿。如果我们能够收一收心思,将物质的追求降低,而升高精神的探索,那么,上述所说的差异就会慢慢得以缩减,以至于消失。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