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我们该去往何处?我该如何存在?——汪峰
搏人们看看我算病态麽?——Eason
刚看了一个汪峰的专访,掐指一算,自己也已经跟随他走过了8年的人生道路了,依稀还记得在复读班里买打口带的情景,那时已经有“反潮流”的锥形了。记得那是在逛一个音像店吧,随意翻着所有的磁带,忽然发现有一盘磁带,名叫《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瞬间被吸引了去,哪怕只是为了这个名字。后来,無事靜听了一下,呵呵,淘着宝了,歌还很好听,嘶吼地却让人有了一瞬间的安静。之后,高考的离别,大学生活的迫近,于是有了《笑着哭》与《怒放的生命》,还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很难融入到群体里,于是一个人便听着那音乐过活,还懵懂地写了一篇文章来記錄那时的感情,而今读来,文字虽显得青涩与些微做作,但是那种感情到现在也没有改变一丝一毫,依然是那时的感情,一点未变。好多事情都变了,人也变了很多,由一个秀气的“假女孩”变成了现在满脸胡须(最近却又变成了满脸疙瘩)的将近而立之年的“尾青年”。看到很多人都变了,变得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了,或许是因为我还处在“纯洁”的校园之中吧,还躺在温室里做着读书人的春秋大梦,还远远没有明白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还遠未摆脱读书人的自命不凡与幼稚,还活在“理想国”里,做着空想乌托邦的梦呢!
现在想想,或许生活真的比我想象的要艰难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而我尚属无知。
每当回忆往事,快乐与眼泪同时显现,每当讨论未来,迷惘与坚定时隐时现,当矛盾轮番上演,只能寻些智语贤言,了以自慰,恰如汪峰所唱需要一百万吨的信念才能让生活继续快乐起来。是否每个人都会经历自闭与叛逆?是否每个人都会有难言之隐?是否每个人都在工作之后产生变异?生活的历练造就坚强的人生?
既然我有我独有的生活套路,我又在害怕什么呢?矛盾得令人发指,无奈得出奇。
“应尽便须尽,无需多复虑”!罢了,向前看吧,外面的世界在无奈的同时也伴随着精彩,痛并快乐着,不就是最好的感受吗?
访谈了火电的一个副总,记录了一些闲言闲语,且留影吧!
1.制度的刚性。很多时候,一个個體,一個企業,一個國家,往往缺少制度的剛性而陷入無法自拔的經營深淵。所有改革,不從底層改起,那所有的一切改革全是惘然,況且不從底層改起的改革是改革嗎?最多叫改良,而改良常常陷入維持現狀的陷阱。制度的產生也是有其條件的,那便是身處企業或國家的個體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因此需要由制度來抗衡個體的惰性,對抗消極力量的影響。所謂的以法治國,其實有其巨大的無奈。而以德治國,卻是以提高個體的人性來達到聚合所有人的力量達到某種目的的。以法治國是站在性惡論的基礎之上的,而以德治國則以性善論為基石,不同的治國特色凸現的是國民對于人性的不同認識。一個國家的體制由國民的素質所決定。
2.文化管理。史總說的一句話我很贊同:一個企業的文化就是“一把手”文化,級級推演,其實一個國家的整體表現是由最高層領導人的執政理念所決定的,而這樣一種狀態的產生,是由人們一直堅定認為的“愛國主義”等教化所造成的。一個國家的治理不應簡單地依靠某個人或少數的某個群體。管理的自上而下必然要以“愚民”為基礎,國家內部獨立思想的存在會給自上而下的管理造成一定的損害,使其政策大打折扣甚至于全盤否定。所以,我一直堅定的認為,不管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國家,如何形成自下而上的管理是關鍵問題,這一問題一旦解決,那么政府的作用便相對簡單,有時,政府的存在都不是必需的,無政府主義沒有什么不好,而且當國民水平達到一定程度,這是一種必然。
3.“法不責众”。當企業、國家內部有人提出“法不責众”之時,便是企業改革的最適宜時間。因為并不是一小撮人的冒犯行為破坏了大多數人的美好體驗,而是大多數人已經處于冒犯行為之下了,殺一儆百,以儆效尤已難以發揮作用,底層建筑業已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想在此基礎之上建造任何漂亮宏大的建筑都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就猶如中國的現實一般,并不是因為具體某個人的錯誤行為給社會造成了消極影響,而是因為所有個體都呈現出了錯誤的行為,所以才會屢屢發生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中國是需要來一場大變革了,一場徹底洗刷人靈魂的變革。
4.什么是責任感?如何保持向上的動力?
季羨林先生說,責任感是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基礎。當某個個體沒有了責任感時,就無須談什么人生觀、價值觀這樣大的話題了,再談下去也只能是浪費時間與精力。以吾之愚見,所謂責任感就是能夠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如果每個人對于其他人的行為都感同身受的話,那社會責任感便會重新占領高地了。
人的懶惰與生俱來,若要保持向上動力,必須有強大的信念,去與懶惰抗衡,但是在抗衡的過程中不需要有思維的加入,因為一旦有思考存于其中,那么所謂動力便不復存在了。當一個人能夠體會到充實所帶來的快樂時,一般思想都會退居二線的。
5.第三方的定位。
第三方認證是很令人尊敬的,不管是買方還是賣方,都需對它恭恭敬敬,不尊不敬,利潤就不會躍進他們的腰包,然,做項目的第三方卻備受掣肘,因為在此種情況下,第三方像漢堡里那根腸,在公司領導與員工的雙重擠壓之下,本來圓圓的立體形態都會變形成平面形態。
6.企業家的個人魅力。
以前上學的時候,書本上列舉了許多企業家所具備的特質,最主要的是戰略能力,而現在經過做項目這一段時間的思考,我以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的個人魅力才是引領一個企業走向光明未來的必要條件,而個人魅力之中,企業家的心胸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一個吝嗇的心胸狹窄之人,是無法引領企業走向燦爛輝煌的。一個企業家只有習慣了聽壞話,才有可能不斷進取。做企業家需要聽得進意見,辦得了正事。我所認為的成功企業家必然在人格上有其過人之處,必須成為一個精神引領者,企業才能獲得穩定與發展,這是“靈魂管理”。
企業的真正引領者,能夠給予員工深層次的成就感,讓員工得到工作本身所帶來的極致快樂。
7.企業家行為的重要作用。
企業家的行為就像一粒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都會掀起層層漣漪。企業家行為的消極影響,非制度,文化所能修正,同時,企業家行為的積極力量會以不同形式進行無限放大。
8.如何看待一個企業成功與否?
看一個企業成功與否,要看企業內員工快樂的來源。若快樂來自于工資來自于薪酬,那么這個企業必然未曾達到真正的成功,只有企業內員工的快樂來源于工作本身,這個企業才是成功的,即使現在未真正實現成功,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它終將走向成功。
9.為什么社會呈現如此的病態?并不是由大眾的盲從行為所造成的,而是由每個個體的追求方向與角度所決定的。社會需要直率的人,需要不識時務的人,需要敢說真話的人,是他們一直在跟大眾心底里隱藏的罪惡做斗爭。
10.制度、文件等所有可見資料對于企業內部變革的作用微乎其微,真正需要注重的是采取一定的手段與方法或者只是人性的引導來激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善良“欲望”。
在做一個公司的人力資源改革項目,以上便是在改革過程中所想到的,想法或許過于幼稚,過于理想,可是卻是我現在的所思所想,陳述想法應該沒有觸犯憲法吧,偶爾談點自己的見解,不然我會被憋瘋!人總應該找個感情的宣泄口,與性格里的扭曲與擰巴做斗爭。
——philosius于大美青海之西寧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