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安禄山,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弑史思明,都是极为血腥、极为残酷的历史。安禄山、史思明是唐中叶进行叛乱的罪魁祸首,二人不仅是同乡同岁同为藩将,而且同日发动的叛唐战乱,成为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
唐安史之乱的祸首。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胡。本名轧(一作阿)荦山。母突厥人。禄山少孤,后随继父改姓安,名禄山。初为边境互市牙郎。禄山骁勇机智,熟悉边地情况,又善逢迎,手段狡诈,初得幽州节度使张守赏识,继得玄宗宠信,至天宝十载(751),已身兼平卢(今河北)、范阳(今北京)、河东(今山西)节度使等职,集三镇(今辽宁西部、河北、山西一带)军、政、民、财权于一身。后乘玄宗晚年政治腐败,禁军虚弱,全国军事布局内轻外重之机,以讨权臣杨国忠为名,与史思明于十四载十一月,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同年陷洛阳。次年正月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六月陷长安。从此唐半壁江山陷于战乱之中。至德二载(757)正月,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安禄山年轻时在平卢军里当过将官,因为不遵守军令,打了败仗。边境守将把他解送到长安,请朝廷处分。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为了严肃军纪,把安禄山判了死刑。
唐玄宗听说安禄山挺能干,下令把安禄山释放。
张九龄跟唐玄宗说:“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而且据我观察,安禄山不是个善良人,不杀恐怕后患无穷。”
唐玄宗不听张九龄劝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后来,张九龄被撤了职。安禄山却靠他奉承拍马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升官,当上了平卢节度使。不出三年,又兼任范阳(治所在今北京市)节度使。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十月,安庆绪被郭子仪打败,退入邺城固守。郭子仪围城,安庆绪见情形危急,就派人向史思明求援,并请求将帝位让给他。
史思明先派部将率小部队去滏阳驻扎,为安庆绪遥张声势。次年二月,见郭子仪和安庆绪斗得两败俱伤,才亲自率军从魏州出发,前往邺城。
史思明先命令手下将领,各自在离邺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采取骚扰战术,等官军缺乏粮食,人心涣散后,才率领大军抵达城下,与官军约好日期决战。
三月初六,官军步兵、骑兵六十万人在安阳河北岸列阵,史思明亲自率领五万精兵前来交战。结果刮起大风,两军各自溃散,官军混乱,不可收拾。
史思明得知官军确实败退,就整顿兵马,回到邺城南面驻扎。安庆绪收集了郭子仪军队留在军营里的粮食,有六七万石,于是与孙孝哲、崔乾吻等人商量关闭城门抗拒史思明。众将领都说:“现在怎能背叛史王呢?”
史思明既不与安庆绪通报消息,也不南下追击官军,只是每天在军中宴请士兵。张通儒、高尚等对安庆绪说:“史王远道而来,我们应当前去迎接感谢。”
安庆绪说:“随便你们。”
史思明见到张通儒、高尚等人,哭泣流泪,赏赐丰厚,然后送他们回去。
过了三天,安庆绪还没来。史思明秘密召见安太清,让他引诱安庆绪。安庆绪困窘,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派安太清上表,向史思明称臣,请史思明整顿好军队入城后,就奉上皇帝印玺。
史思明猜忌好杀,对谁稍不如意,就族诛之,故其部下人人自危。史朝义是其长子,常跟从史思明带兵,很谦虚谨慎,爱士卒,将士多归附之;但史思明不喜欢史朝义,宠爱少子史朝清,使其镇守范阳,常欲杀史朝义,立史朝清为太子。史思明既破李光弼,欲乘胜西进,使史朝义为前锋,自北道袭陕州,史思明自南道带大军为援军。三月,史朝义领兵至礓子岭,卫伯玉迎击。史朝义数次进兵,皆被陕州唐军所败。
史朝义退屯永宁(今洛宁),史思明认为史朝义胆怯,大骂道:“终不足成吾事!”欲按军法斩史朝义及诸将。又命史朝义筑三角城,欲贮军粮,命令一月内完工。史朝义刚筑好城,尚未粉刷城墙,史思明来了,怒骂之,命令左右立即粉刷,马上完工。史思明又骂道:“等攻克陕州,终斩此贼。”
史思明看了表书,说:“哪里需要这样!”把表书拿出来给将士传看,将士们都高呼万岁。
史思明就亲手写信安慰安庆绪,并不称他为臣,只是说:“希望与你作为兄弟邻国,互相援助。鼎足而立,还差不多。如果向我称臣,绝对不敢接受。”并把表书封好还给安庆绪。
安庆绪非常高兴,因此请求与史思明歃血结盟,史思明答应了。安庆绪带领三百名骑兵到史思明军中,史思明命令士兵穿戴铠甲配备兵器等待安庆绪,引领安庆绪与他的几个弟弟进入庭院。
安庆绪拜了两拜,低着头说:“臣不堪重负,丧失东西二京,又陷入敌人的包围许久,没想到大王因为太上皇的缘故。远道来援,搭救我于死地,恩重如山,无以报答。”
史思明忽然发怒,说:“丢失两京,有什么值得说的?你身为人子,杀父夺位,天地不容。我是为太上皇讨伐逆贼,怎么会被你的假话欺骗!”
于是命令左右卫兵把安庆绪与他的四个弟弟以及高尚、孙孝哲、崔乾岉等人全部杀掉,张通儒、李庭望等人则被授予官职。史思明整顿军队,进人邺城,收集了安庆绪的兵马,把府库中的财物赏赐给将士,安庆绪原来占据的州、县及兵马,都归史思明所有。
三月,自称大燕皇帝,占领洛阳。李光弼守河阳(今河南孟县)。两军在河阳一线相持一年多,未攻下河阳,后来肃宗派鱼朝恩逼李光弼反攻洛阳,结果失败连河阳也丢了。
公元760年
陈庄在安徽广德起义,762年失败。
是年,扬州将领刘展叛变。肃宗命田神功去镇压,神功原是安禄山部下,神功兵至扬州洗劫一空。
公元761年
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也是因欲废长立幼。又派人至范阳杀其弟朝清。朝义即位称帝。部众遂不听其指挥,叛乱集团瓦解。
公元762年
春,太上皇李隆基病卒。时年78岁。肃宗闻上皇卒,亦病卒。肃宗在位7年。
唐代宗李豫继位(762~779)(亨之子)
十月,唐雍王李适(代宗子)为元帅,借回纥兵收复洛阳,洛阳被收回纥兵大掠一空,有的人民只得用纸衣蔽体。(回纥当时在色楞格河与鄂尔浑河(乌兰巴托西),之间地区,其势力范围东起兴安岭,西至葱岭)。
是年,袁晃起义于今浙江定海,有众二十万人,地括长江南北,次年战败。
公元762年,肃宗李亨卒,也是因废长立幼之故,李豫也曾于玄武门发动事变,杀张后及其二子,因张后(李亨之后)欲立己子而变。
是年,两浙大水,大疫流行,死者十七八。
公元763年
安史之乱平。是年吐蕃攻入长安大掠而去(吐蕃在青藏高原上)。自763~779年,各镇据地割据抗命。
年初,史朝义逃到莫州(河北任丘),又逃到范阳(今北京)。李怀仙以范阳降唐,史朝义不得入城遂自缢于林中,军人皆散,叛乱至此而定。安禄山之乱凡三年,安庆绪之乱二年,史思明之乱二年,史朝义之乱二年,安史之乱共九年。中原及河北受害最重,唐朝之盛大衰,而藩镇之割据之势成。
公元765年(唐代宗李豫第四年)
安史归降旧部在山东青州一带,军人赶走侯希逸拥李怀玉为帅,代宗默认。安史之乱后河南的荥阳、成皋一带五百里内只剩一千多户人家,十分凄惨。同时江南人口南下避乱者多,户口增加。
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第十八年)
淮西镇(今河南汝南)军人赶走李忠臣(降将)拥护李希烈为帅。从此淮西一镇割据达十四年。公元783年李希烈曾自称楚帝。于784年战败,被部将陈仙奇毒死。
五月,唐代宗病死,子德宗李适即位。代宗在位十八年。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