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不是“管家婆”,
权利要懂得放下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所在。尽管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万事通”,但是,管理者不是“管家婆”,不能包揽一个企业大大小小的事。聪明的领导者就应该把自己手中的大部分权力分给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每一个员工,这不仅能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能为自己省下更多的宝贵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在管理实践中,有些管理者总是习惯把自己的重要性无限地扩张,什么事情都要过问,喜欢大小权力一把抓,喜欢大事小事一把抓,让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就像只无头苍蝇一样。
只靠一个或几个管理者是不可能使企业发展壮大的,想要使企业壮大起来,必须依靠所有员工的努力才行,借助他们的才能和智慧,每个人都各尽职责,群策群力才能逐步把企业推向前进,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最佳道路。
郑于华是一家私人电脑公司的经理,他喜欢事事都亲力亲为,而不是放权让相关人员去办,因此,他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不仅要应付上百份的文件,还要管理公司的其他大小事情。公司员工经常听到他抱怨说恨自己的手和脑袋不够用,要是再多一个脑袋或是多一双手就能应对更多的工作。后来,他感到自己这样做真的就像疲于奔命一样,于是他想给自己增添一位助手。但他后来又打住了这一念想,他认为增添一位助手只会让自己的办公桌上多一份报告而已。
在郑于华的公司里,人人都知道权力掌握在经理的手里,所以,每天他们都在等着经理下达正式指令。郑于华每天走进办公大楼的时候,他就开始被等在电梯口的职员团团围住,等他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已是满头大汗。
实际上,郑于华已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事小事一把抓的“管家婆”,而非一个管理者。作为公司的最高负责人,他的职责本应限于有关公司全局的工作,各部门员工本来就是各司其职,协助负责,以便留下更多的时间给他做公司的年度规划、人员调动等工作……优秀的管理者,他们懂得举重若轻的工作方式,郑于华则恰恰相反,他把工作做成了举轻若重,他将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了一些毫无意义的小事上。这样的管理方式,根本无法带动并且推动公司的发展。
有一天,郑于华终于醒悟过来了,他把所有的员工关在电梯、自己的办公室外面,把所有无意义的文件抛出窗外。他把工作做了分工,并告诉员工遇到问题自己拿主意,不要来烦他。对于自己的秘书,他做出了明确规定,所有报告要经过筛选再递交,而且数量不能超过10份。刚开始,员工们都不适应郑于华的这个新规定,因为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袖手旁观,而今他们却要自己做出更多的决定,一时间真的是不知所措。
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公司便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各部门员工学会了行使自己的权力,他们的决定是那样的及时和准确无误,而且工作的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了,以往经常性的加班也没有了。郑于华终于有了读的时间、看报的时间、喝咖啡的时间和进健身房的时间,他感到惬意极了。此时此刻,他才像一个真正的管理者。
可见,一个成功的优秀管理者,绝不是大事小事一把抓,而是懂得适当放权,让相关人员来处理。但是在放权时,管理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因事择人,视德才授权。因事择人,视德才授权是授权的最基本原则,根据员工的能力分配任务。利益分配、荣誉照顾这些并不等同于授权,授权的目的是为了把事情做好,因此,一定要选那些品行端正而又具才干的人,授之以权。
——不可轻易授权。凡是涉及有关组织的全局问题,就像决定组织的目标使命或是人员的升迁和任免等问题,均不可轻易授权。一般应当交给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或咨询机构提出决策分析方案,最后由高层管理者直接决策。
——及时给予被授权者指导,并对其表示关心和支持。被授权者坚强的后盾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应经常给予其指导,让他了解正确行使权力的方法,以此来预防在执行任务时产生错误,并帮助被授权者解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授权不越级,不授权外之权。逐级管理负责制是现代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所以,千万不要越级授权,而只能逐级进行,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力。否则就会引起管理制度的混乱。
——权责同授,交待明确。授权时,管理者应该明确交待所授事项的责任、权力范围和完成标准给被授权者,让他们清楚自己有多大的权力,怎样行使权力,同时,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
多给下属一些赞美,
这是最经济实惠的礼物
有时候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奖励;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精神上更需要管理者给予必要的投入,这就是认可和赞美。马克·吐温说:“得到一次赞美,我可以多活两个月。”赞美可以充分激发人的热情,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也是领导聚拢人心的有效手段之一。
美国一所大学的行为科学研究结果表明,肯定他人要比否定他人效果好,肯定一个人可以让他产生更积极的行为。“要想把飞虫逮住,就要多用蜜而不用醋。”管理下属的有效手段就是要常常认可和赞美他们。当然采用惩罚措施也是必要的,但也只能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能用此下策。发现下属值得认可和赞美的地方,就一定要多加认可和赞美,长此以往,谁都愿意在你的领导下干活。
一定要肯定和赞扬那些对工作尽心尽力的员工。薪资固然是重要的,但多数员工认为获得报酬只是一种权利,是他们工作付出的交换。正像一位著名的管理顾问所言:“报酬是一种权利,给予肯定则是一件礼物。”
某君有天上班不久,就收到一条陌生人发来的短信:“我是XX银行营业部主任XXX,谢谢您对我们服务工作的赞扬和勉励,您的评价我行领导非常重视,已特发通知号召全体职工向王、赵二人学习,我们将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准,以回报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支持与厚爱。”
原来,某君曾经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里表扬了该银行中与自己素不相识的青年员工王、赵二人,对他们良好的服务态度给予了赞美。本来这是一件小事,可银行领导竟然如此重视这件小事情,倒是令他始料不及。
于是,某君马上回复了这位主任一条短信,感谢他们对这件事的重视。过了一会儿,这位主任又打来电话,将经过详细说明了一遍,并表示总行的领导对此事进行了研究,很快向全行系统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明优质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支行和各部门组织员工和学习这位先生所发表的那篇文章,并号召全行员工向王、赵二人学习,进一步掀起文明优质服务的新高潮。
上例中的故事看似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若和赞美的价值联系在一起,意义就会有所不同了。凡有自尊心之人,没有不喜欢被别人赞美的,被赞美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实事求是地热情赞美为自己提供优质服务的人,是一种“幸福的义务”。
赞美他人的同时,你也会获得好心情。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他人得到你赞美的同时,你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升华。当你眼前全都是下属们的笑容,“谢谢”之声不绝于耳,你领导的团体才能更和谐地发展下去。
有许多的研究表明,赞扬与肯定下属最能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高水平发挥自己的才能,可见赞扬和肯定的作用是巨大的。除拿到应得的薪水之外,员工们更关心他们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大不大,他们的努力有没有白费,他们有没有得到了领导应有的重视。一声真诚的肯定、赞美之语,既表达了你对下属某种行为或价值的欣赏,也能大大鼓舞下属继续表现出你所赞赏的行为,使这种行为渐渐蔚然成风。这不仅是你工作责任的体现,更是你掌握全局、着眼整个工作环境的能力的表现。领导只有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肯定之词,将赞美当礼物送给下属,才能赢得下属们更多的信赖,才能抓住他们的心。
你若端起了“官架子”,
没人会以你马首是瞻
树立权威不能只靠端架子,把官架子放下来,为人处世低调一点,看似少了些官威,实则是提升了自己的人品,提升了自己的威信。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该放下官架子,提升自己的亲和力,和员工打成一片。正所谓是:“人格无贵贱,人品有高低。”作为老板或管理者一味地把自己看成是官的话,耍派头、逞威风,实则是降低了自己的人品,这样的领导不能服众。
认为自己高高在上的人最容易脱离群众。所谓的“官架子”,是用排场来抬高自己的傲慢姿态。时下很多人以老板自居,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居高自傲,听不进员工的意见,不关心员工的想法。平时喜欢对下属指手画脚,批评时更是声色俱厉,缺少谦和的态度。这些老板是否了解,他们的“谱”摆得越大,员工就越是对他们感到反感。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会让员工和管理者的矛盾越来越深。
其实,当个好老板的秘诀,不在于“官谱”摆得大不大,而在于是否具有亲和力,是否得到了员工的认可和信赖,能不能让员工真正地信服和敬仰。那些喜欢摆“官谱”的老板,员工对他们总是“敬”而远之。所以,做老板的一定要放低姿态,只有这样才能换取员工对自己的忠心。
实践证明,具有亲和力的老板最讨人喜欢,更容易受到员工的敬仰和尊重。他们不端“官架子”,常常“忘掉”自己的身份,和员工们打成一片。他们的亲和力慢慢化为了影响力,让员工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为自己做事。
美国女企业家玫琳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发现,管理者和员工相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放下官架子,以平等、关爱的态度对待他们,大家像朋友一样相处。这样,员工会以更杰出的工作业绩回报上级。
玫琳凯认为关心员工与公司赚钱这二者并不矛盾。她说:“的确,我们是以赚钱为主,不过赚钱并不代表高于一切。在我看来,P与L的意义不仅仅是盈亏关系,它还意味着人与爱。”
玫琳凯不单单在工作、生活和相互交往上表现出对员工的这种关心与爱护,更表现在对员工错误的善意批评上。玫琳凯说:“我认为,经常批评人的做法并不妥当。不是说不应当提出批评。有时,管理者必须明确表达出对某事的不满,但是一定要明确错在何处,而不是错在何人。如果有人做错事时经理不表明态度,那么这个管理者也确实过于‘厚道’了;不过,经理在提出批评时,千万不要摆出盛气凌人的‘官架子’,否则结果就可能会适得其反了。”
玫琳凯还认为,一个管理者应当做到当某人出错时,既在指出错误的同时,又能保护员工的自尊心。她说:“每当有人走进我的办公室,我总是创造出一种易于交换意见的气氛。这一点很重要,只要我越过有形屏障——办公桌,那么创造这种气氛则易如反掌。我的办公桌象征着权力,它向坐在一旁的来人表明,我有权指示他应该如何如何。所以我总是越过那个有形的屏障,以朋友和同事而不是以领导者的身份与人交谈。因此,我们同坐在一张舒适的沙发上,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研究工作、解决问题。有时我还同来人握手拥抱,这样做能使坚冰消融,能使对方无拘无束。”
在谈到与员工相处时,玫琳凯说:“我认为,老板同自己的员工保持亲密的关系是正确的,相反如果经理同自己的员工总是保持雇主与雇员的关系,那则是反常的。后者无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还会起到坏的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管理者一味地放低身段,凡事都有度,有时候也必须强硬和直言不讳。如果某人的工作总是不能让人满意,你必须要表明自己的看法,绝不能绕过这个问题。不过你必须保持既要关心、又要严格的表达方式。换句话说,你必须既起到管理的监督作用,必要时能够采取严格的行动。同时又必须对该员工表示你的爱和同情。如此才能使他们愿意接近你。”
工作中,玫琳凯就从不摆“官架子”,更不会随意地呵斥员工,在她的许多雇员眼里,她就像是慈母一样。他们认为,玫琳凯是十分关心他们的人,他们对她非常的信任。甚至她的雇员会对她说:“我妈去世好几年了,我现在就把你当做妈妈……”每当听到这种话,玫琳凯就感到十分光荣和自豪。
是的,谁会喜欢一个整天板着脸的老板呢,如果你完全可以做到让员工喜欢你,那为什么不去做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因人而表现出你对他们的热情方式。你会发现:同一种人打交道,最好的方式是握手;但跟另外一种人打交道,最好的方式则换成了拍拍背。我们都听说过大夫对卧床的病人表示关心,同病人握手的情景。同样,管理者也应在沙发旁边对来人表示关心。还有一点,就是你要把这些看做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做的时候要轻松和自然,否则会有做作的嫌疑。那样不仅不会拉近你和员工的距离,反而会让员工反感,感到你这个人很虚伪,以致更加远离你。因此,作为老板或者不同阶层的管理者都应走上前去,放下架子真诚地同来人握手、拥抱。这是管理人的一个绝招。
如果一个老板在下属面前处处“打官腔”、“摆官谱”,那么他离“孤家寡人”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因为大家都讨厌这样的人。一个企业就像船一样,员工好似水一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板纵然是船的主人,但如果没有员工的努力,船也不会安然前行,所以即便你是“官”,是老板,和员工的区别也只是分工的不同,何不放下你的“官架子”,与员工一起战斗呢?
管人最重要的是“攻心”,
明白员工的需求是什么
现在的员工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他们越来越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财富》杂志曾对工作环境比较好的100家公司的雇员作了一次这样的调查,员工们自发工作的理由千奇百怪,如先进的技术、激动人心的工作、在同一公司变换职位的机会、执行有挑战性的海外任务、在公司内部提升的前景、工作时间灵活并且有非常优厚的福利等。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很少有人提到“钱”这个因素。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些不惜辞掉高薪工作的人,转而跳槽到工资较低的公司去工作。为此,有关研究人员曾针对150个高级职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1%的人是因为晋升的机会有限而选择跳槽;25%的人选择跳槽是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只有15%的人是因为钱的因素,由此看来,现在的员工越来越重视自身能力的发挥。
员工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他们不愿意重复没有挑战的工作。不要只想着你和员工之间只存在雇佣关系,那样的话,员工的积极性将无法得到充分调动,你的企业也不会发展壮大,更别谈激发员工的潜能了。如果企业把这两者的关系当成是互惠互利的结合体,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企业作为员工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理应给予员工最大的信任和支持,当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才能的时候也就是企业将要腾飞的时刻。
在康柏公司,当员工准备转投其他公司的时候,公司不会为了挽留而开出加薪的条件,因为他们知道金钱并不能真正唤回员工对工作的渴望和热爱。同样,有人在参加康柏公司的招聘时,招聘者会问他们“希望公司能给你什么”,康柏想告诉这些人:你在康柏不仅仅得到的是钱,前途和发展才是康柏给你最大的财富,这些“隐性利益”也正是员工所想的。“隐性利益”就像职业发展的“利息”一样,这个“利息”比薪资更具价值,更能激发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愿望。
如果我们把一个组织看成是一个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团体里的人们都互相信赖,都能畅所欲言,都能有机会发展,那么,管理者就是那种社团文化的设计者,他有责任创造那种氛围,并让那种文化得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优秀的管理者知道员工需要的是什么。戴尔认为,把公司的经营目标与员工的补助与奖金相结合,显然是一个对他们有很大鼓舞效果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想方设法把“发展前景”的观念灌输给员工,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才能,使他们发挥自身的全部潜力。为此,就要提高员工不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平日里,戴尔通常提出各种问题来引导员工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包括:如何才能让你在戴尔公司的工作变得更轻松、更有意义、更成功?如何了解顾客的喜好?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他们希望看到我们什么样的进步?我们要如何改进?戴尔公司提出大量的问题供员工探讨,并且非常认真地聆听他们的意见。戴尔公司不管是在营运检讨、业务现状报告或小组讨论等会议上,都花了很多时间提问题。他们提出的议题,在现在看来是非常具有意义的。戴尔公司鼓励员工发挥好奇心,因为,没有任何一本操作手册可以提供给你最满意的答案。
在戴尔公司,员工们通过主动积极的思考、分析,在潜意识中已将自己当成了公司的主人翁,所有的付出都是自动自发、心甘情愿的。
可见,真正意义的人才,注重的是自己的成长性,自己的能力能否不断提高,是否有成长的机会,以及自己的发展空间是否与企业经营理念紧密相关,即对企业的认同感。要想留住真正的人才,让其得到发展的空间,就得靠事业来“攻心”。我们可以把留住人才比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企业内部工作安排、内部晋升、员工培训、参与管理及职业发展计划等过程中。
如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一样简单,每个人都渴望进步,没有什么比心理上的成就感更令人欢欣鼓舞的了。所以,让员工将企业提供给他的那份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他必能自动自发的工作,最终的结果将是双赢。
既然员工有能力,
就要给他们权利之刃
领导者在给下属授权之后,就要让他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不能整天疑神疑鬼或者指手画脚。古人云:“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睿智的管理者懂得充分地信任员工,放手让员工发挥,给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这才是作为领导者授权应有的风格。
把权力比喻成一把双刃剑再形象不过,一些管理者懂得暂时放手,一些管理者则对权力绝不放手。正确的方法是:让有能力者有权力!
一手缔造了宏基集团的施振荣,2004年选择退休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并没有成为他的接班人,而他的老部下王振堂却成了他的接班人。
在谈管理心得时,施振荣说出了重中之重,那就是相信员工、把权力授给有能力的人。他常说:“企业要想做到代代相传,必定要建立在授权的基础上。再强势的领导人,总有照顾不到的角落,不可能一辈子都把精力放在事业上,也会有离开的一天,但是在一个授权的企业,各主管已经充分了解公司文化,能够随时随地自主诠释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才有生命力。”
施振荣对待公司员工的原则就是充分给予信任和授权,即使他们的工作方式和自己不同,或是工作进度比较慢,他也绝不插手干涉,因为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不能一味地强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开展工作。他说:“要忍受过错,把它看做成长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只要他犯的是无心之过,只要最终他赚的钱多于学费,你就没有理由吝于为他缴学费。你一插手,他失去机会和舞台,怎么成长呢?”在这种企业氛围中,宏基涌现出众多人才,形成了强大的接班人队伍。
让人难以抗拒的诱惑就是手握大权,更何况是注重君臣之道的中国企业家,更少有和人分享权力者,他们总是把大权牢牢控制着。施振荣却不贪权力,他任人唯能,并深知与人分享权力是开创企业并发掘增长潜力的最佳途径。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