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任职于某杂志社的记者,就为了想获得一位正在监狱服刑犯人的独家新闻,在他入狱的三年内不断地写信和他联络,结果在他出狱后,果然让他采访到了他所需要的独家新闻!
因此有时额外的工作以及意外的(别人不会想到的)工作,反而可使别人感受到你的热心。
(十三)到对方的住处请教可以显示自己的热忱与诚意
有人常说“公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欠佳”。虽然最近他们已经开始改善他们的服务态度,但仍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们必须到他们那边才能办事!
另一个原因是到这些场所办事,往往会被这些公务员连名带姓的叫来叫去,而这种直呼其名的叫法又通常是上司对下属的叫法,因此被叫到的人往往就会感到不是滋味了。
上述两种原因,往往会成为我们身心两方面的负担。一件小小的手续有时必须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才能办好。而这种不愉快的感觉,就是让我们对公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产生抱怨与不满的原因。
和人见面也是一样,如果对方表示“到我公司来吧”,有时就会觉得很不是滋味。相反的,若对方说“我到你那边去吧”,就会有很舒服的感觉。因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与人见面,心里总会多一层安全感。
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我们不妨到对方的处所请教,虽然这样会比较累,但收成却往往会非常的丰硕。
(十四)将自己的“梦想”说出来,可以增加自己的魅力
表现自己魅力的方式很多,而其中很值得一试的,就是将自己的“梦想”说出来。
例如,我们可以对别人说“我希望将来能住在国外,最好是在西班牙买一个小城堡……”或许有人会觉得你幼稚无知,但一般人却会觉得说这些话的人天真可爱,充满了魅力。
有“梦想”的男人才是富有魅力的男人。“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用我的双脚走完丝绸之路。”有这种“梦想”的男人是否会让人觉得有魅力?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拥有远大目标的人,他的整个人都会给人有一种“大”的感觉。女性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就会产生连自己的“梦想”都可以实现的感觉。
“梦想”就是幻想,因此就算是完全的超现实也无所谓,只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整个人就会充满了魅力。
(十五)该认真时就全心投入,该笑时就开怀大笑
有些人无论是高兴或烦恼,都不会在脸上显示出喜怒哀乐的表情。
当然,面无表情的人并不代表他们内心是冷酷的。相反的,这种人的心思,有时会比正常人更细腻、更富神经质。
由于面无表情,别人就无法从他们的表情中了解他们的心思。因此对于这些看起来毫无反应的人,人们自然就会产生“他们反应迟钝”的感觉。
感情的表现越积极,越能让人了解当事人内心的感受,而感受性强的人,往往也会让人觉得非常有魅力。因此我们在应该认真的时候,就要全心投入,在该笑的时候,就开怀大笑,才不会让人觉得我们反应迟钝,而留下坏印象。
(十六)用手握着麦克风演讲,较易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形象
相信任何人都有在不同的场合讲演的机会。当使用麦克风说话时,我们用手拿着麦克风讲演,更能增加自己的魅力。
使用麦克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口与麦克风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一定,这样听起来会比较舒服(声音不会忽大忽小)。通常较少使用麦克风的人,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转向背后的黑板,使自己与麦克风间的距离拉长,从而使声音变小。这是一般人最常犯的错误,我们务必要注意这一点。
如果我们将麦克风拿在手上使用,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走近听众席进行讲演,如此更易拉近我们和听众间的距离。所以当我们使用麦克风讲演时,不妨用手握着麦克风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可获得很好的效果。
第5节让别人感觉你很有才干的社交技巧
(一)在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前,先说明自己的意见范围
说话清晰,可以让人觉得“头脑好”,这一道理相信大家都同意。但如何说才能口齿清晰呢?
最好的方法,是一开始就将今天所要讲的话有哪几大项,以及每一项的内容又如何等先说清楚!
为什么要先做上述的报告呢?由于人类是一种喜欢推理的动物,因此一旦事先表明了大概的内容,听众就可以一边听讲,一边进行下一步骤要说什么的推测,并且由于有了某些心理上的准备,他们对讲演内容的吸收也会特别快。
换句话说,事先简单地说明将要讲演的内容,由于听众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心理准备,因此就算讲演的人偶尔口齿不清,也不会影响到听众的感受,因此可以让他们产生“此人头脑不错”的印象。
(二)每次都能将意见归纳成三大项,别人就会对你的归纳能力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们对于“三”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三”往往可以带给人们一种安全感。
具有说服力的人,往往善于利用“三”的战术。有位商社的副社长士光敏夫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对于任何问题的答复都是“这个问题有三个答案”,并且在回答问题时也都将问题归纳成三大项。这样不但问题被整理得容易理解,对于整个问题的探讨也颇有助益。
反过来说,若将问题的答案仅仅限定为一项,则容易使人有一种武断的感觉,如限定为两项则又易使人有左右摇摆不定的印象。
事实上,演讲的人若能将问题归纳成三大项,则在进行演讲的时候也将会顺利得多!
(三)任何话都尽量在三分钟以内说完,也是表现“自己头脑好”的诀窍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类似“三分钟讲演术”以及“三分钟自我介绍”的书。事实上“三分钟”对我们而言,的确具有特殊的作用。通常一般人讲三分钟的内容,是不用看稿可以侃侃而谈的极限。
据有人在广播电台主持每天2分50秒的迷你节目的经验,发现这一时间正好可以不多不少地讲完一个主题。以一般谈话的内容而言,一分钟太短,五分钟又太长!
为什么?事实上三分钟是人类表达自己意见的最适当时间。任何谈话只要有三分钟,就可以表达得清清楚楚。超过此时间所说的话,很可能就是废话了!
说话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听众有良好的感受。世界上没有任何事会比内容贫瘠的话,更令人觉得无聊的了。因此与其多说废话,倒不如将说话的内容,精简在三分钟以内说完,反而容易让听众接受,并且听众还会对讲演者产生“此人头脑不错”的印象。
(四)凡是考虑周到,想到最坏的结果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定有一位汽车推销员,他每月销售业绩是三十部汽车,但本月份他只销售了十部汽车。如果,事先他已向上司报告说:“这个月由于其他车厂推出新型车,因此预测自己本月份只能卖出四五部汽车。”如今卖出了十部汽车的这一事实,看起来就不再是一项缺憾而是一项突破了。但若他事先向上司表示“虽然这个月份其他车厂推出了新型车,但我至少可以卖出十四五部汽车”,则售出十部汽车的这项事实,就会被认为是一项“失败”!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本书第二章所讲过的“欲扬先抑”定律的潜在内涵。
(五)平常说话时偶尔加入一两个专业名词,可以使人感觉你有深度
当我们坐在车上或咖啡厅里,听到旁边有人说外国话或专业名词时,我们的目光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去注视他们。
这种现象就是记忆心理学上所谓的“凝离效果”。例如若将一个特殊符号放在一大堆数字当中,则这个特别符号一定会特别醒目,这就是所谓的“凝离效果”。
所以当你追求女朋友的时候,如果常在谈话中加入一些外语,对方往往会觉得你很有学问。一旦感觉某人有学问,对于这个人谈话的内容就会格外注意。
反过来说,若总用这种方法,则不但“凝离效果”会越来越淡,并且反倒会使对方感觉谈话的人肤浅甚至卖弄!如此不但达不到表现自己有学问的目的,反而会给对方留下坏印象。因此,得适可而止。
(六)若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可以尝试以名言或谚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时我们想拒绝一件事,往往会由于某些因素,使我们无法很干脆地拒绝,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又树立了另一个敌人!
此时我们就必须找借口来拒绝了。但若所找的借口又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时,虽然对方因此接受了我们的拒绝,但另一方面他同时也会感觉到直接被人拒绝的愤怒。
那么如何才能既不伤感情又达到拒绝的目的呢?通常,若要真正地做到两全其美,是相当困难的。这里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法,你不妨试一试。那就是翻一翻历史,找一找历史名人们说过的话,是否有适合自己目前处境的名言。若有,则我们可借该名人的话,向对方表达自己想表示的意思。例如,我们可以用“孔子曾说……”的方式来表达(暗示)自己目前的心境。这样一来,对方的感受往往也不会再那么强烈,而我们想拒绝的目的就达到了。
此外,引用名言或谚语,往往也可以加强自己的说服力。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威光暗示”效果。
(七)叙述数字时若能将个位数也表示清楚,可以提高别人对自己的信赖感
试想,如果我们听到对方把小数点以下的数字,都清清楚楚地说出来,我们有什么感觉?是否会认为对方的记忆力惊人?通常有些人之所以被尊为“超人”,就是因为他们肯下功夫,将小数点后的数字都记起来的缘故。
其实牢记数字,往往还能让听讲的人产生信赖感。例如有一位杂货店的老板到银行申请贷款时,他要求银行借他91万元。银行的经理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为何不干脆借100万元。这位老板很坚决地表示,他贷款的金额经过他仔细计算,确实只须借91万元,因此他只要借91万元即可。银行经理听到后觉得他非常可靠,于是立刻批准了他的贷款。
(八)对于畅销书就算没读过,别人提到时也要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一旦丧失了时代感,就不可能会有任何进步。事实上,在各种变化都很激烈的时代,“时代感”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
为了达到具有时代感的目的,我们必须对流行语、广告词、电视的热门节目、各种周刊、杂志以及畅销书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虽然许多流行现象并没有太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由于它们是一种社会的时尚,因此我们也不能轻易地否定他们。
虽然有人认为,只读畅销书的人没什么水平,但事实上却不尽然。姑且不论它的内容如何,只要由它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拥有一二百万的读者这一事实来看,就可以知道这实在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时尚。
因此,虽然我们不见得一定要读完所有的畅销书,但在报纸杂志上看到介绍畅销书的文章不妨看一看,对于我们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原因是我们很可能在许多聊天的场合,听到其他的人以目前畅销书内容来作为话题。若自己连书名、作者都不清楚,试想别人对你的印象将会如何?
畅销书明显地反应了一个时代的各种事物,因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从为何现在这本书会变成畅销书的立场,来对畅销书进行研究。
(九)文章中千万别出现错字或漏字
文章的好坏、有趣与否,往往会因读者兴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评价。不过文章中若有错字、漏字,则相信对任何人都会留下恶劣的印象。
在极端的情况下,一篇好文章很可能会因为一个错字或漏字而被否定了。其实许多错误往往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发现的,但若不加以注意就马虎地交出去,往往会给人不够细心的感觉。
另外,通常错字、漏字太多的文章,往往还会让人对它的内容是否正确也产生怀疑。每一篇文章风格各异,它代表了作者的思想,并且还将广为流传,因此在写文章时,就必须特别小心了。
(十)就算字不漂亮,只要工整让人容易,也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最感到头痛的就是学生写的字既脏又乱!所谓的脏与乱并不是指字写得漂亮与否,而是指他们往往会将写错的字直接涂掉。
其实就算字写得不够漂亮,也应该可以写出容易让人的字体。如果字容易,的速度也会相对提高,心情就会愉快,对写这篇文章的人自然会产生好印象。
(十一)和人一起吃饭时,若一直举棋不定,不能决定自己要吃什么,会给人留下判断力不足的印象
有些人在与人一起到餐厅用餐时,常常无法决定自己要吃的东西。另外,有些人还会在好不容易决定自己要吃的东西后,又要求取消而另外再更换其他的东西。此时,如果是女孩子,旁人还可以容忍,但若是男人如此,则会给人留下判断力不足的坏印象,并且还会被人瞧不起。
因为这样的表现会给人一种优柔寡断的印象。虽然有人或许会说,只不过是无法决定自己想吃什么,怎么会被人认为优柔寡断?根本就是小事一桩!但若换个角度来看,就因为是小事,才必须更加注意!
倘若我们要做一个与自己或公司未来命运有关的重大决定时,任何人都不可能立刻决定。就算看似立刻决定,那也是由于他平时就已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早就胸有成竹。
不过对于决定自己要吃什么,相信任何人都应该能在短时间内决定。若连吃什么这种决定都要想来想去,则别人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若让他决定一件比吃什么更难、更重大的问题时,他的表现又将如何!
(十二)与人约定下次见面时间时先翻看一下记事本,再确定时间,可给对方留下很周密的印象
与人约定时间时,对方通常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表示什么时间都可以,而另一种则表示要翻一翻记事本,看看哪个时间可以。
排除一些特殊的情况之外,对于前者人们可能会有“无能”的感觉,对于后者则会留下工作能力很强的印象。
这是由于一般人通常都很忙的缘故。而随时都有空,给人的感觉是很闲,很闲又会让人联想到无所事事,能力不强。事实上,有些推销员就算知道自己某一天有空,在与人约定时间时,也会掏出记事本装作要确定自己那天是否有空,以使对方留下他能力很强的印象。另外,边看记事本边约定时间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对方留下做事谨慎,不会到时忘了约会的好印象。
(十三)故意让人看看写满预定行程的记事本,可让别人留下能力很强的印象
有时无意间看到了别人写满预定行程的记事本,往往会被它吓一跳,并且立刻会产生这个人工作能力一定很强的印象。这也是一种忙就是能力强的直觉反应。同样的,当我们看到写满姓名、电话及住址的记事本时,也会很自然地产生这个人交际一定很广的印象。
利用这种心理,我们可以给人留下我们工作能力很强的印象。虽然有点做作,但效果往往很好。
(十四)经常重复一些小命令可使对方觉得你是领导者
有些已婚男士会告诫新婚男士,从新婚的第一天起,就应该以命令的方式与太太沟通,将来太太才会听话。事实上这种现象若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也是相当合理的。
男士在结婚后,若能立刻对妻子表现支配者的态度,久而久之妻子就会习惯于丈夫的这种态度。例如丈夫可以对妻子表示“倒杯茶给我”、“拿报纸给我”或“马上把洗澡水放好”等,让妻子自然产生“丈夫就是支配者,妻子就是服从者”的印象。
相反的,若一开始就表现出夫妻平等的态度,则一辈子就都必须维持这种关系。
类似的情形在办公室中也可以适用。对于那些不把上司看在眼里的职员,上司只要以命令式的口气与之说话,就可以很自然地改变他对上司的印象。
(十五)想让人觉得你是“大人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各种动作放慢
从前有位朋友曾与一位号称最伟大的记者有过一面之缘,虽然他的言谈举止相当有深度,但给人的感觉不但不像个大人物,反而有点瘪三!事后想想,这是由于那位记者的各种动作不够稳重的缘故。虽然动作与人的本质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却往往会因他所表现的动作而有所改变。
人一向就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通常所说的大人物,他的各种动作一定是缓慢而稳重的。因此若想让别人把你当作大人物般的看待,就应该刻意地将自己的各种动作放慢。缓慢且稳重的动作,不论在视觉或心理上,都可以让对方感觉到你是个大人物!
(十六)逆光走向对方会使人产生此人较“大”的感觉
欧美人士相当重视心理学在商业上的应用。尤其是身为公司的高级干部,他们平时更重视自己的服装、室内摆饰等等,都以尽可能给人留下好印象为目的。
在美国还有专为此论点写的一本很厚的书。书中分别说明大人物的谈吐(由如何选词造句到每句话之间应停顿多少等)、应对表情、说话的语调姿态、抽烟的姿势等等,巨细无遗。其中最让人觉得有趣的,就是它还提到“逆光走向对方会使人产生此人较‘大’的错觉”。
逆光当然不容易让对方看清楚自己脸上的表情,因此会让对方产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的威胁及压迫感。有些人甚至按自己谈话的对象或内容,调整自己房间内灯光的明亮度,来制造最适当的气氛。
我们或许还用不着做到这种地步,不过在与人说话时选择逆光的位置的确比较好。因为逆光会使对方看不清楚我们脸上的表情,万一我们有时露出犹豫不决的表情时,对方也不容易察觉,从而可使对方对我们留下好印象。
(十七)直条纹的衣服可使你看起来较高
错觉是视觉心理的一种原理。其中常被人应用的是直条纹与横条纹带给人的视觉差异。这项错觉原理常被应用在服装上,我们若想使自己看起来个子高一点,不妨穿直条纹的衣服,反之,若想使自己看起来胖一点,则可改穿横条纹的衣服。
对自己身高不满意的人,可以常穿直条纹的衣服,使别人产生错觉。根据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报告,身高与未来的升迁有绝对的关系。一般人站在个子比自己高的人身边,多少总会感受到有一股压迫感,这是一项不争的事实。换言之,身材高大的人可以让别人产生自己能力强的错觉。因此我们应该多穿直条纹的衣服,让自己看起来更高更大。这样可以给别人一种大人物的印象。
(十八)好笑就笑,不懂就承认,才不会让人觉得你反应迟钝
以前有两位杂志社的编辑,有一次为了连载的刊登事宜,两人一起到一位作家的家中拜访。其中有一位是老资格的编辑,另一位则是初出茅庐的新编辑。
见面时由老资格的编辑展开话题,但是为了将来容易交接工作的考虑,他仍刻意地安排让同来的新编辑有说话的机会。可是很意外的,那位新编辑却根本不答腔。第二天,那位作家就打电话来向老编辑表示“昨天与你同来的那位老弟头脑是否有问题?”
听了以上这个故事,我们一点都不会感到惊讶。因为一个人在说话时,都希望让对方有印象。倘若对方一点反应都没有,他一定会大感失望。因此我们在听人说话时,不妨偶尔加入“吓我一跳”、“了不起”等语表示同感,让对方感到我们在关心他。这样也可以给对方留下头脑反应快的印象。
(十九)重复“我认为……”、“我的……”等语,可以加深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我们在一些政论会等场合,经常可以听到演讲者在他们的话中,不时重复“我认为”、“我的……”等语。对于这些从事政治活动的人而言,向大众推销自己是最迫切需要的事。而多用“我”这个字眼,正是加深别人印象的主要方法。
与欧美的语言比较,东方人原本就比较少用“我”这个字,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东方人通常都会尽量避免用“我”这个字。那么为何东方人会避免用“我”这个字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潜意识中想逃避责任,不想让对方知道这是自己的意见、自己的感受。换而言之就是一种潜在的防卫意识,认为如此做同时还能避免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
的确,一个人若不时表示“我的看法是……”或“我认为……”,则往往会给人自大、固执的印象。相反的,若想让别人对自己留下强烈的印象,则不妨在言谈中多使用“我认为……”、“我的……”等语,则必然可以让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种方法不宜使用太频繁,否则反而会有反效果。这一点必须特别注意。
(二十)将自己的“特点”归纳在三个以内,可以加深别人的印象
在日本的东北部,有一家知名度颇高的饭店。这家饭店虽然并不是什么百年饭店,但附近有喜庆宴会时,都会选择在这家饭店举行。据了解,当地的人认为若能在这家饭店举行婚礼,是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这家饭店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完全要归功于这家饭店的总经理,他将该饭店的特点归纳为两个。
其一是他们推出只有他们的饭店才能制作的正统式餐饮。其二是他们所装设的吊灯,都是价钱极为昂贵的高级货。据说他们最小房间中所装设的吊灯,价值就有4000万日币,大房间中的吊灯,价格更高达一亿日币!因此,当你到达那个城市之后,只要向计程车司机表示要到这家饭店,司机就会立刻反问:“是那家装设昂贵吊灯的饭店吗?”或“是那家推出正统餐饮的饭店吗?”
另外,有一位参议员,由于他在竞选时仅以单一的政见作为号召,从而使他的政见因其简单明了而变得家喻户晓,深入选民的心,最终在选举中获胜。
由上述这些例子,我们不难了解,尽量将自己的特点归纳为少数几项,反而更能加深对方的印象。这可避免因特点过多,而使对方感觉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当我们参加面试时,与其想让主考官留下“本人文武全能”的印象,还不如强调自己真正精通的一项(例如“我对爬山很内行”等),反而可以让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十一)专精于某一件事,往往可以让人刮目相看
在日本NHK担任巴洛克音乐解说的皆川达夫先生,他因在NHK从事巴洛克音乐的解说工作,而获得意大利的音乐首奖。他也是巴洛克音乐的权威。他的本职是教大学西洋音乐史的教授,但他的兴趣却极为广泛,有的兴趣甚至和他的本职毫无关系。高中的时候他曾参加歌舞剧的演出,而且对于葡萄酒也非常内行,甚至还写了一本有关葡萄酒的书。
虽然一般人或许无法像皆川先生一样,对于任何事都非常深入,但专门研究某一件事并且深入探讨,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例如对葡萄酒有兴趣的话,只要稍微下一点工夫,很快就能精通,甚至成为专家。或者以世界各国的语言来练习“早安”和“你好”,甚至学习一些口技(如学公鸡叫)等都可以给别人造成深刻的印象。这些雕虫小技虽然看似无聊,但往往可因此使别人对你刮目相看。
找个机会露一手,就可以加深别人对你的印象,他们绝不会觉得你无聊。
(二十二)说出别人意料不到的话,可提高对方对自己信任感
有个人以前为了改建房子,找了一位木匠来估价。结果这位木匠对他说:“这么好的东西拆掉实在太可惜了!如果是我的话就会原封不动地留下来。”听到他这么说,这人立刻对他产生信任感。虽然原本就听说他的手艺非常好,但由于是第一次找他干活,因此对于他是否值得信赖,事实上并没有把握。但这种疑虑由于他的那句话而一扫而空。
为什么?因为他没说出别人预期他会说的话。我们通常会由对方的职业或社会地位,推测他会说什么话。例如我们认为推销员一开口,就会说出一连串推销自己新产品是如何优良的话,而木工则应该会鼓励人尽量改建房子。因此当对方说出与自己预期正好相反的话,往往就会因惊讶而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信赖感。
(二十三)不按旧例往例办事,可给别人留下“能干”的印象
一些公司每年都会举办许多活动,因此每个职员都会有承办活动的机会。当我们被选派承办活动时,正是我们表现自己的大好机会。此时若能避免因循守旧,就可以给同事留下“能力强”的印象。
不过也不必样样都与众不同。例如,主办年终聚餐活动时,只要选一个别人都没去过的好场所,让大家吃惊一下,那也就够了。
但必须注意的是,若平时工作不努力,只在主办一些宴会时大出风头,则别人对他的印象也不会太好,或许别人会私下戏称他是宴会部长。
因此这些与众不同的变化,最好别太夸张,只应该尽可能在一些细节上去求变化。另外自己平时的工作表现也必须力求完美,这样才能让同事留下工作能力强又会玩的好印象。在社会上只会工作不懂娱乐的人,并不见得会受到别人尊敬,既会工作又会玩的人,才真正会受到大家的尊重。
(二十四)腰部挺直的坐姿,可让人留下“才俊”的印象
腰部挺直给人的印象往往会非常好。缩成一团地坐在椅子上,不但表现出没有自信,并且还可能让对方留下你畏惧他的印象。
正确的姿势会让人产生私生活正常和思想正直(即不会胡思乱想,把别人的好意当成恶意)的印象。另外正确的坐姿还会给人诚实的印象,以及能力强、“才俊”的印象。
在参加会议或面谈等重要的场合时,尤其应该注意挺直自己的腰杆。事实上,在这类场合,腰杆是否挺直,往往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因为驼背的人再怎么看,都不可能会像是“才俊”!
再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驼背的人通常都比较内向,防卫意识也比较强,同时也可能是较不合群的人。
(二十五)说话时直视对方的眼睛,可以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他们的年龄、嗜好、职业与社会地位都不尽相同。其中最能让人留下好印象的,是那些与你说话时直视你眼睛的人!
谈话时相互凝视对方,对双方来说都会产生紧张感,因此我们会因为在潜意识中想逃避这种紧张,无意中将视线飘离对方的眼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搭乘电梯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注视电梯的天花板或地板,避免彼此目光的接触。
因此,我们若能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说话,相对地,就会让对方留下我们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好印象!相反,若我们逃避对方的视线说话,则往往会让对方留下自信心不足的印象,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
许多人都有眼睛看着下方说话的习惯。这种表现往往会让对方留下非常软弱的印象,对当事者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直视对方的眼睛说话虽然会有少许的紧张感,但仍应养成注视对方眼睛说话的习惯。尤其要说服对方时,这一点绝对必要。因为注视对方的眼睛说话,正是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压力及信心,同时也是提高说服力的最有效方法!
(二十六)想让人感觉你的魅力,就应尽量做年轻的装扮
有一位著名的模型船收藏家,他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摆了各式各样的模型船。除了这项兴趣之外,他对组织乐团也有浓厚的兴趣,还经常举办各种演奏会。
收集模型船和组织乐团举办各种演奏会的活动,对于他的经济而言,完全没有正面的影响,因此一些较为现实的人,或许会认为他从事这些活动很不值得,但大多数的人却会对他投以钦佩又羡慕的眼光。因为他的做法,可以说是解脱现实社会的各种利害关系,将自己完全地投放到自己的兴趣当中,给人一种纯真的感觉。尤其是男性若能抱有这种纯真少年般的作风,往往会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
因此若想让别人感觉自己的魅力,就不妨做年轻的装扮。这里所谓的年轻装扮并非要穿戴成年轻人的样子,而是要由内心深处流露出一种属于年轻人才有的气质!另外,将自己少年时的梦想说给别人听,也是显露自己魅力的好方法。
第6节增加与他人的亲密感的社交技巧
(一)强调自己与下属有共同的目标,可以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以前有一部电影,剧中有位老谋深算的公司经理计划利用现任职位上的客户资源开办一家新公司赚笔大钱。于是他找了两名以前的手下,共商创业的事。后来他发现若只有他们三个人,人数太少,将很难成功。于是他要他的手下另外再找七个人,以便组成十个人的创业团队。
他的手下顺利地找到了他们所需要的人手。但这位经理却发现,他与这七个新伙伴根本就不认识。他们是否值得信任实在是一个大问题。
于是他想到了每晚分别与一个新伙伴共进晚餐的好办法。席间他除了交待各人所负的任务之外,还郑重地向他们表示“我也跟你们一样需要钱”!
结果由于彼此有了共同的目标,这个计划最后终于成功了。
事实上像上述例子中这样沟通彼此间共同的目标,往往可以迅速地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这就和一旦发生战争,国民间的感情就会迅速地拉近的道理是一致的。我们若能将这一技巧应用到工作上,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与人初次相见,坐在他的旁边较易进入状态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那就是与人面对面谈话时,往往会特别紧张。因为人与人一旦面对面,眼睛的视线难免会碰在一起,容易造成彼此间的紧张感。
相反的,与人肩并肩谈话,在精神上绝对比面对面谈话要来得轻松。因此与人初次相见,坐在他的旁边往往较容易进入状态。这一点同样适用与异性约会的时候。
(三)尽量制造与对方身体接触的机会,可以缩短彼此间心理的距离
有位评论家曾经说过,有一次当他去百货公司买衬衫时,售货员小姐立刻拿皮尺,帮他量颈围。由于此时的售货员必须与他靠得很近,所以会使他产生好像与亲人在一起的感觉,而生意也往往在这种气氛下成交。
事实上,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无形的“自我保护圈”。通常除非是非常亲密的人,否则不容易侵入这个范围。但反过来说,若对方已经侵入了这个圈内,则往往就会产生对方是自己亲密者的错觉。
一本杂志上有一句很有趣的话——只要男女开始勾肩搭背,他们就已经是情人!的确,人与人之间有了直接的接触,彼此间的距离会一下子缩短了许多。
因此若想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刚认识者间的距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制造与对方身体接触的机会。
(四)面带微笑地谈话更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之所以会受到大众的欢迎,并非由于口才特别好,而是由于他总是能微笑着听人说话。
同样,虽然说些笑话有改善彼此间紧张关系的润滑作用,但有时一不小心,也可能会弄巧成拙。因此,与其费尽心思逗人笑,不如认真听对方说话自己笑,反而可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大家一起笑,很快地就能消除彼此间的紧张感,并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亲密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获得很大的改善。
(五)若与对方有共同点,就算再细微的也要强调
“你家住哪?”“喔,那个地方我以前常去,附近是不是有一家卖香烟的杂货店?”像这样,为了缩短与对方之间的距离,只要是可以拉近彼此距离的话题,就算再细微的也要强调。
人与人之间一旦有了共同点,就可以很快地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产生亲近的感觉。这样不但可以使对方感到轻松,同时也具有使对方说出真心话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样相同的心理。例如两个陌生人一旦发现彼此竟然曾就读同一所小学,顷刻间就会产生“自己人”的感觉,立刻会打成一片。
找一些共同点强调一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将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名,写在电话记事簿的首页,会让他欣喜万分
当你到一位交往很久的同事家做客,你们尽兴地谈完准备回家的时候,他对你说:“这些文件待会儿再送到您家。”说出他顺手打开电话记事簿,准备确认你的电话号码与住址。突然间你发现,你的名字竟然被写在第一位!老实说,你当时一定非常高兴!
每个人对“自己”都非常敏感,因此一旦发现自己受到与众不同的待遇时,不是感到非常兴奋就是感到非常愤怒!
如果将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名,写在备忘录的首页,往往可以让对方感到高兴,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位在心理学方面很有研究的学者,有一次应邀去演讲。他刚刚到达会场,主办这次演讲的主持人竟然没头没脑的问他:“您是学什么的?”既然请他来演讲却又问他是学什么的,着实让他火冒三丈!当时他立刻就拂袖而去。请人来演讲或帮忙,事先多少应对对方有所了解,是必要的礼貌。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关心,一旦感觉别人忽视了他,任何人都会感到不愉快。相反,若表现出了解他,很关心他的样子,别人就会因高兴而对你留下好印象。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