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关胜只一回合就斩了华雄,好不容易才捡了华雄的头回来。帐外喊声震天,帐内其酒尚温。
关胜右手提刀,左手提头,一步步踏进帐来,虽低着头,但威风凛凛。众人不禁离座肃立,及待走近,定睛看时才见他提着的竟是华雄首级,不由地大惊,少不了椅倒桌倾,连滚带爬地往后躲,只恨这大帐只有一个出口。
只有公孙瓒稍显镇定,战战兢兢地问关胜:“关将军果真要反耶?”关胜无地自容,恨不能变只苍鼠钻入地下,想要解释,才只一动,大刀微微一晃,众人就哭爹喊娘地一阵大叫,连公孙瓒也吓得向后跌了一跤。更有个胆小之人一下子跪倒,爬到关胜跟前,抱住关胜的腿号淘大哭道:“爷爷饶命呀,我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呀。”
关胜仰天长叹一声,大呼道:“罢!罢!罢!”将华雄头掷于地上,踢开抱腿之人,转身要离去。就听有人喊了声:“且慢!”回头看原来是张青。张青上前道:“二哥,我们和你一同走。”关胜从未将结义之事当真,如今听张青如些说,心下感动,一把握住张青的手,哽咽难言。张青道:“二哥不必如此,我们是结义弟兄,理应同进退。”回头看却不见刘备踪影,细找时才发现刘备也挤在招讨使中间瑟瑟发抖。张青过去一把将刘备揪出来道:“哎呀,大哥,你这是做什么?”刘备用手指指众人,又指指关胜,嘴里嗫嚅道:“不是那个什么吗?”张青无奈叹气,强拉着刘备跟在关胜后面走了。
过了很长时间,众招讨使方才回过神来,一个个掸衣正冠,脸上不免尴尬。那跪地求饶之人泪水已干,想起自己的失态不免羞愧,于是尖起噪子来质问公孙瓒:“公孙大人带来的人斩了大将华雄,这如何向朝廷交待呢。”公孙瓒唉声叹气,正不痛快,听如此说,不由火起,斜眼看着他道:“您还是先管好自己的事吧,您不是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吗?”众人听了都哧哧地笑,原来此人姓唐名玄奘,是个太监。
这唐玄奘一时面子上下不来,一赌气带着手下人走了,走时狠狠地瞪了公孙瓒一眼道:“咱们走着瞧!”
回到京城,玄奘就参了公孙瓒一本,将战事不利的原因全推到公孙瓒头上。在奏折中不免要对自己夸奖一番,真个是管仲乐毅,旷世奇才也,若不是公孙瓒,黑风怪定是手到擒来。特别提到刘备、关胜、张青三人结义,效仿三国故事,意欲谋反,并斩杀大将华雄之事。
徽宗阅后大惊,急招文武商议。徽宗近来重用小人,朝政驰废,本已是人心慌慌。众人看了玄奘奏折都听惊不小,有人提议加强武备,徽宗照准,于是有了赦免有罪军官的诏书。大臣鲁肃建议举贤,道:“治国之道在于用人,小小山贼不能剿灭乃是因为用人不当,臣观玄奘奏折,知玄奘有经天纬地之才,可堪大用,陛下应命其总督剿匪事宜,则天下大治指日可待。”徽宗道:“非是朕不同意,玄奘只是内侍官,上次命他带兵已是众说纷纭,有大臣以前朝太监干政之事进谏,如今再命他总督军务,恐议论更盛。”鲁肃道:“治国不拘一法,用人不拘一格.这玄奘并无多大名声,若其果堪大用,可命其改名,再外放边地数月,待立功后即可召其回京,有谁还会知道他是太监。”徽宗点头称善,当即命人草拟诏书,令玄奘前往陇西,参谋抵卸西夏军事。
消息传进宫,就听一声尖嚎,吓得宫中鸟雀尽皆飞起,史官见万鸟群集,以为祥瑞,在史书中大大地记了一笔,这是别话。且说这尖嚎之人正是玄奘。原来玄奘面若敷粉,眉清目秀,口红齿白,长得竟比女子还要秀气,把个宫中美女尽皆比下去了,由此颇得皇后娘娘喜欢。皇后想要使他显贵,所以不停地在徽宗面前唠叨,举荐他做了个招讨使。无奈玄奘胆小,好不容易找个由头回来,不曾想又要让他去打西夏。黑风怪不过是个山贼,西夏可是兵强马壮的一个国家,玄奘又惊又怕,不由地尖嚎起来,皇后赶紧哄劝道:“只是让你做个参军,不是真打仗,没有危险,不怕!”玄奘方才止住嚎叫,但抱住皇后娘娘的腿哭道:“非是奴才怕死,实在是不舍得离开娘娘呀!”皇后轻拂着他的后背道:“你放心,,不出三个月,我就设法让你回来,乖!”
话虽如此说,但玄奘心里还是胆怯。正在此时门外太监大叫道:“皇帝有旨,唐玄奘出门接旨!”玄奘一听,没待皇后说话,一个蹦子从后门跑了。宫女们笑着四处找寻,却哪里也不见玄奘的影子。太监无奈,只得去向徽宗复旨。徽宗一听大怒,就要让待卫捉拿玄奘,就见鲁肃出班奏道:“陛下且息怒,臣知世人逐利如青蝇逐臭,窃权如飞蛾扑火,而玄奘在富贵前程面前不为所动,宁冒抗旨不遵的死罪而躲避,这是古之隐者才有的气节,陛下非但不应责罚,还应褒奖玄奘。”徽宗一听转怒为喜道:“非是爱卿,险些错怪好人。”于是又下了一道旨,赐玄奘黄袍一件,由参军升为副都指挥使,统领三万兵马。
宣旨太监依旧找不到玄奘,还是在一个老太监的指引下,才在一间茅厕里找到瑟瑟发抖的玄奘,玄奘一听居然让他带兵,二话没说,圣旨也不接,一溜焑跑了,太监无法只得再回大殿。徽宗听说玄奘又跑了,很不高兴,对鲁肃道:“卿有何言?”鲁肃急忙道:“看来玄奘的品德绝非一般,贤才君子被授以官职时皆是三让之后方才接受,这是古之贤风,而玄奘只是一个太监,却能如此,着实让我等汗顔。陛下若不信,可再升其官,玄奘定然不受。”徽宗于是再下旨,升玄奘为都指挥使,总督一方军马。
宣旨太监有了上回的经验,直接在宫中茅厕中寻找,却遍寻不见,正在左右为难之际,有人想起在皇宫中有一处皇家农庄,内有鸡鸭猪鱼,大伙嘻嘻哈哈一同前往,果然在猪圈中找到玄奘,于是在猪圈旁宣了旨,玄奘浑身发抖,就觉裤裆一热,尿了裤子。四周宫女太监笑成一片,玄奘羞愧难当,没接圣旨,发一声喊,又跑了。
宣旨太监只得再回大殿禀道:“奴才宣旨后,唐玄奘不知何故又跑了。”话音未落,就见鲁肃袍袖甩动,作舞蹈状,接着爬在地上高呼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玄奘德才兼备,实为上天所赐,昔汉高祖刘邦筑高台拜韩信为将而得天下,三国刘备三顾茅庐访孔明而天下三分有其一,今陛下既有玄奘,就应筑台拜將,令其骑马夸官。玄奘三次躲藏而不接圣旨,可命其改名为‘唐三藏’,以彰其贤德!”徽宗受他影响也高兴起来,即刻命人修筑高台,准备大宛良马备用。
不数日高台筑成,汴梁城内万人空巷,尽皆聚于台下观看,徽宗于高台上封玄奘为卫远将军,当日场面之盛非数语可以尽述,文人墨客作诗填词以记之,数月方稍歇。在人群中免不了有爹妈打孩子的,嫌孩子不努力不能做将军,有妻子埋怨丈夫的,嫌夫君太窝囊,不能使门庭显赫,也有那未婚女子见了玄奘后就不思茶饭,时而哭时而笑,再见别的男子就捂鼻遮目,嫌其恶俗的。孰不知台上的玄奘欲哭无泪,两边看似搀扶的太监实则是防他逃跑的。
拜完将后,就让玄奘骑着高大的大宛良马绕城三周夸官。真是雕鞍画镫配良驹,金甲银盔衬俊才。就在啧啧称赞声中,有一女子突然高叫了一声:“是了,是了,这就是了!”这女子是个大户人家的女子,小名妙玉,长得面若银盘,目若明珠,从小识字念书,常常发愿道:“谁说女子就只能相夫教子,将来若不能驰骋疆场,也要像汉之班昭写史立说!”由此没人敢来提亲。家中五个女儿,其他四个早已嫁人,只有她守在家中,父母愁得唉声叹气。偏偏姐妹们回家对她冷嘲热讽,“妙玉”也不叫,只叫她“班昭”,妙玉心中烦闷却又无处发泄。今日也是出门散心,见街道上热闹,也去瞧瞧,正看到卫远大将军唐三藏骑马路过。
妙玉回到家中将攒的零花钱全部拿出,将姐妹们一一请来,又请了街坊四邻,摆了一桌宴席。父母见她的举动怪异,以为发了臆症,也不敢多问,只是帮着收拾。宴席上妙玉一改愁容,谈笑自若,最后郑重宣布:“小女有夫婿了,就是卫远大将军唐三藏!”说罢径出门去,留下一桌人瞠目结舌。
妙玉去文墨店买了纸笔,找个人多处将纸展开,挥笔写就要求婚配唐三藏的请愿书。一街的人都嚷嚷动了,跟在妙玉后面看热闹。妙玉径直到皇宫,手捧请愿书,长跪宫门外。守门的太监见黑压压的一片人聚于宫外,不敢怠慢,急忙接了请愿书向内禀报,徽宗看了请愿书,急召鲁肃商议。鲁肃听后大喜道:“恭喜陛下,此为天意呀,结了婚不就更没人知道玄奘是太监了吗?”徽宗也是大喜,当即下旨:将妙玉许配唐三藏,今日完婚。
当夜汴梁城内张灯结彩,婚礼由徽宗亲自主持,热闹非凡。直到深夜,众人才将醉酗酗的唐三藏扶入洞房,妙玉听得四周安静了,自己揭了盖头,看着躺在床上的新郎说不出的喜悦,她红着脸给他脱了外衣,挨着他躺下,过了许多时候不见新郎动弹,实在按捺不住,主动迎上去。妙玉也略知些风月之事,紫红了面皮,壮着胆,张开纤手向三藏胯下探去,谁知五指所触,空无一物,大惊!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ahref=: www.="">起点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href=:>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