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耸耸肩,在后面嘀咕:“不会是精神科的吧?看起来真像。”
南京旧称“金陵”,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历代的读氛围都很浓厚,很多文化名人都曾在这里读、求学;正是由于读、爱人很多,南京的私家藏风气自六朝至今一直很兴盛;同时,夫子庙、朝天宫等地历来是淘一族的乐园,在国内古旧交易市场颇有名气。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城市建设,南京城里淘的地方越来越少,前人读、藏的地方也渐渐被淡忘。
旧时读人大多爱逛旧摊,那份乐趣大有鉴赏家之入古董铺,徘徊流连,乐而忘返。南京历史上的旧市场很繁荣,太平南路的花牌楼、朝天宫的鬼市,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可是,如今的古旧业似乎成为“冷门”,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现在南京哪里还可以淘旧?
对于林逸这个四品藏家来说,很快就找到了许多可以淘的好去处。
首先在南京的淘爱好者当中,提起“古籍店”没有不知道的。“古籍店”的前身是清宣统年间开在夫子庙状元境的萃文局,当时在南京就赫赫有名,是夫子庙规模最大的古籍店。这家老字号店几经周折后,1962年才在太平南路站稳脚跟。两年前一场大修后,古籍店恢复了1936年的原貌。
这一天,林逸来到杨公井附近的古籍店。店门口“中华局”的石制门额,青灰色的外墙,古朴风格的建筑风格显得与众不同。
踏上古籍店的红木楼梯,阵阵香迎面扑来。二楼经营线装及特价,大厅开架陈列的古旧价格从十几块到几百块不等。而“好东西”藏在里间一个挂着“耕砚斋”牌匾的屋子里。线装、民国旧平装、碑帖拓本等被锁在玻璃柜里,黄色的纸张诉说着沧桑。
林逸大致看了一下,里面的古全部明码标价,黄帝甲乙经六册4500元、古文观止六册3000元、康熙字典两册1400元。这样的价格几乎和网上价格持平,对林逸来说,等于无漏可捡。
那位胖乎乎的古籍店经理得意地对林逸介绍道,古籍店最初主营历代雕版、活字版、铅、石、影印本等,在全国享有知名度,“上世纪十年代,可以说是‘门庭若市’。”“有一次,我们从北京进了一批线装,对折销售,得到信息的读者每人抢了几摞,排队几十米,跟不要钱一样。”他笑着说。
2000年以后,店生意逐渐冷清。“一方面因为珍贵古籍少了,外面几乎收不到好,货源匮乏。”他介绍,店内有部分库存古籍,不乏珍品,但卖一本少一本,舍不得卖。镇店之宝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孤本江宁县志,世上仅此一本,绝对举世无双,至于它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堪称无价之宝,“哪个库我都不能告诉你,任何人都不外借。”
对此,林逸只能一笑置之,“镇店之宝”之说自古有之,不过到底是不是宝贝,还要看对什么人而言。那位店经理根本就不知道林逸是何方神圣,更不知道林逸手头有宋元刻本,明清古籍数不胜数,作为整个藏界的五品玩家和藏家,林逸的名气如今在整个收藏界都是很有名的,只是知道他庐山真面目的人少之又少,何况他看起来是这么年轻。
在这家店,林逸用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到了十三本线装,按照店经理的话来说,“这些都是好,只是可惜品相差了点,如果修复的话又得不偿失,于是就便宜给你吧。”
十三本,一共才花了300多块钱,对于别人来说这些都是旧中的渣儿,但对于林逸来说,却是难得的“漏儿”,要知道,这些只要用他的灵气稍微修复一下,就能够卖到3万块以上。
按照自己打造的南京淘地图,林逸接下来又来到“唯楚店”。
来到这家店时,林逸立马被门头上的四个字怔住了,法遒劲有力,品位不凡。相比于其他小店,这家的空间算是很大了,架上挤满了,十来个顾客在埋头挑。
老板告诉林逸,他姓汤,三十多岁,湖南人。小汤老板从事旧店经营已经6年多了,刚开始时是在南京打工。起初店较为破旧,空间较小,图堆放拥挤。最近他把隔壁的潇湘店收购了,店环境比以前好了许多。
正想继续深聊,汤老板一脸歉意地说,要出去进货了,便匆匆离开了。林逸于是就在店里面随便转悠,见有几个老顾客,大家又都是爱之人,于是就闲聊开来。
“老板人很精明的,也很勤奋。店刚开张时并不起眼,能够生存下来,说明汤老板确实有自己的一套。他几乎每天都出去收,有时也去上海文庙,所以该店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好,价格也还公道。每当汤老板从上海进货来,总有友等着看他拆包选。”老顾客张先生明显是个话痨,对林逸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搞得林逸差点都没空淘了。
首先林逸见架边上有本包着皮的,没写名,去掉皮见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话本选,因有皮保护,品相很好,于是问店伙计,“怎么就一本?不是两本吗?”
“边上还有一本”。
一看,也是皮包着,打开来看看正好一套。
伙计说,“这可就贵了。”
“多少?”
“30,老板自己的”
“20元吧。”
最后20元要了话本选。一半原因是冲着品相才买的。
再之后陆续分别买了:
形意拳器械技击功法,林逸本来一直对武术兴趣不减,这本又是作者签名本。5元。
中国笑话大观,都是文言文的小故事,想着以后闲来没事翻翻,起码自娱自乐,5元。
大观北宋汝窑特展,这是今天淘的最喜欢的一本,2006年故宫博物院出的,印的相当精美,是精装本的。开价50,还价30,最后30拿了。
林逸也是转了几圈无意中才发现这本的,奇怪竟然没被早早抢走,还能说啥,缘分!
之后林逸略一查询,就这本市场价最低价也要350多,看起来也算是个“漏儿”。
在青岛路南京大学附属中学隔壁,林逸找到了这一带资历最老的“学人旧店”。比起“唯楚”它稍显简陋,店面狭小,但人气一点不差,下午三点多,顾客络绎不绝。这里的图多且全,品位也较高,分门别类地摆放,十分醒目。每本旧最后一页都用铅笔标了价格。
老板姓阚名炜,是一个帅小伙,瘦高个,戴个鸭舌帽。通过闲谈,阚炜告诉林逸,“刚开始我只是在朋友店帮忙,做着做着就来了兴趣。总觉得能在自己手里找到别人一直在寻找的,或是补缺一本,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卖古旧与卖新不一样,读者为什么要到旧店来找一本?他会告诉你这本的价值所在,慢慢积累下来,我们自身素质和店的进质量都会得到提升。”
阚炜很健谈,他讲了一件有意思的事。2002年,他在朝天宫地摊花一百块淘了一本中央大学图馆古籍善本目录,上有校长、教务组长和图馆长的签字和盖章,因此这本就有了收藏价值。“后来这事不知怎么的传到了南京大学图馆副馆长耳朵里,他就天天来店里找我,先是劝我捐给学校,颁一个荣誉证给我,我不答应。又说要我卖给他,我不想卖,真正喜欢的哪舍得出手啊?这事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通过闲谈,林逸知道,这位小老板阚炜对版本目录很有研究,什么卖什么价他门儿清。因此想要在他这儿“捡漏”估计很悬。
结果也的确如此,林逸一本“漏”,没捡到,只不过买了三本话类的,一本情色,18元;茶店说,21元;听橹小集,10元。
走出这家店,抬头看看天空,夜色已暗,竟然一眨眼又过去了一天。
背着满袋子沉甸甸的籍,林逸心中却觉得无比的充实。不过仔细一想,看起来想要淘尽金陵所有店,看起来任重而道远。
继续努力吧!林逸给自己打气。
无弹窗,百度搜索(云[来]阁),里面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