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交战顺序之后。“肯塔基”号受到的打击减少了一半。而紧随其后的“路易斯安那”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该舰仍然要面对二艘极为强大的“省”级战列舰。而且还是第41舰队里表现最为神勇的“广州”号与“江苏”号。
“广州”号与“江苏”号在维修的时候都更换了炮塔设备。这并没有影响其表现。
战斗开始的时候。“广州”号就打中了“肯塔基”号三次。并且在随后的队列决战中。又打中了“肯塔基”号四次。“江苏”号的表现一点都不差。在最初的时候。击中了“肯塔基”号二次。随后又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四次。
在白佑彬调整交战顺序之前。这二艘战舰的炮击命中率都在百分之五以上。
对于二万米开外的炮战来说。这样的命中率已经算的上是非常高的了。而且。当时另外二艘“省”级战列舰在前十轮炮击中的命中率都不到百分之四。显然。“广州”号与“江苏”号沿袭了“亚速尔海战”中的神勇表现。一上场就发挥出了比二艘姊妹舰更加强大的战斗力。
因为不存在重新瞄准目标的问题。所以在调整交战顺序之后。“江苏”号首开战果。
六点三十四分。“江苏”号在前面两轮都打出了跨射。却没有能够命中的情况下。在第十三轮齐射中。一下就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三枚穿甲弹。
这三枚穿甲弹全部打在了“路易斯安那”号的舰体上。命中点分别在A炮塔左前方。前烟囱左侧的三号副炮炮塔后面。以及C炮塔左侧大概二米处。其中前者在该舰的左侧舰体上炸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并且导致上千吨海水涌入了舰首的十多个舱室;第二枚穿甲弹因为没有能够击穿水平装甲。所以只炸毁了三号副炮炮塔。没有能够对战舰造成太大的损伤;后者也没有能够击穿水平装甲。却导致露天装甲弯曲变形。卡死了C炮塔。导致C炮塔无法正常转动。也就无法瞄准“江苏”号。
正是这枚炮弹。让“江苏”号可以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打击对手。
相反。“广州”号的“待遇”就没有这么好了。
当时。“路易斯安那”号对付的就是“广州”号。而没有对付“江苏”号。在其尾部的C炮塔无法转动之后。只能瞄准“广州”号。而不能转向“江苏”号。也就是说。“路易斯安那”号的九门主炮都对准了“广州”号。
相对而言。“广州”号的炮击命中率甚至在“江苏”号之上。
转移交战对象之后。“广州”号连续三轮没有打中“路易斯安那”号。直到第四轮。才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的舰首。但是没有造成多大的损伤。打到第六轮齐射的时候。“广州”号终于用一枚重型穿甲弹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的首甲板。
如同大部分快速战列舰一样。为了降低排水量。尽可能的提高航行速度。“衣阿华”级的的主装甲带只延伸到了弹药库的前方。水平装甲的重点敷设区域也仅向炮塔前方延伸了不到五米。也就是说。“路易斯安那”号的舰首甲板是没有的到装甲保护的。在“全有全无”的防护理念中。并不提倡“二级防护”。
没有装甲保护。并不见的是坏事。
穿甲弹与半穿甲弹。以及高爆弹相比。除了采用质量更好的合金钢。甚至特种金属。弹体的外形更为流畅。以及装药量偏少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穿甲弹都采用了延迟时间引信。即炮弹在击中目标之后。不会立即发生爆炸。引信的工作时间延迟了几到几十毫秒。等到炮弹穿透了目标的装甲。进入目标内部之后才发生爆炸。这样才能使穿甲弹产生更大的破坏。并且用尽量少的装药量达到必要的威力。
对付战列舰这类目标的重型穿甲弹的延迟引爆时间都有几十毫秒。
如此一来。如果炮弹没有击中目标的装甲。而是直接打在了无装甲保护的的方。在引信工作之前。穿甲弹就已经穿透了整个目标。
正是如此。才不会用穿甲弹去对付巡洋舰与驱逐舰。
同样的。如果没有击中关键部位。穿甲弹就不会在舰体内发生爆炸。
“重点防护”理念就是根据穿甲弹的这一情况而诞生的。在关键部位敷设足够厚的装甲。而在次要部位根本就不敷设装甲。或者只敷设勉强能够抵挡小口径炮弹的装甲。
面对这样的情况。穿甲弹也是进退两难。
如果不采用延迟时间引信。就无法穿透战列舰的装甲。如果采用延迟时间引信。在击中敌舰无装甲保护的部位时。穿甲弹就很难在敌舰内部发生爆炸。
现实中。没有任何一名舰长会选择前者。如果不能击穿敌舰的装甲。就算用再多的炮弹。将敌舰的脆弱部分打成筛子。也不可能击沉敌舰。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打在敌舰次要部位的穿甲弹都不会在舰体内发生爆炸。
“广州”号打出的这枚穿甲弹就在击穿了“路易斯安那”号的水平甲板之后。弹径发生了改变。没有斜着穿过“路易斯安那”号的舰体。而是直接向下穿透了三层甲板。然后才发生爆炸。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